今日,第五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在上海大學開幕。12月15日-12月17日論壇期間,考古界專家學者将共同探讨考古學的新領域、新進展以及文化遺産的重要性和價值。今日上午,論壇現場公布了9項重大田野考古發現、10項重大考古研究成果、1位終身成就獎。其中,四川的三星堆遺址考古新發現項目——“琳琅滿目的祭祀遺存——古蜀榮光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見證”成功入選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這也是唯一一項入選9項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的中國項目。
據悉,“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始于2013年,旨在推動全球考古資源和文化遺産的調查、保護與利用,是宣傳考古成果、促進考古研究、彰顯文化遺産現代意義的國際平台。自成立以來,論壇已成功舉辦四屆。中國大陸的良渚古城遺址、石峁遺址、西南土司遺址、西漢海昏侯墓、石家河遺址曾在前四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中入選重大田野考古發現。
據了解,三星堆遺址考古新發現項目于2019年底啟動,遺址祭祀區新發現6座祭祀坑,面積3.5-19平方米,年代距今3200年至3000年,出土各類文物17000餘件,包括金面具、扭頭跪坐銅人像、龜背形網格形器、銅面具、銅神壇、銅神獸、神樹紋玉琮、絲綢、象牙雕刻等。
三星堆遺址考古新發現項目創新考古和保護工作機制,秉持“課題預設、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機關合作”的工作理念,在發掘之前就對研究課題進行了全面規劃,并将研究前置到發掘之時同步開展,同步進行的還有文物保護和現場保護,為此在現場搭建了現代化考古發掘大棚、恒溫恒濕發掘艙、現場應急保護平台、多功能考古發掘作業系統等。整個發掘工作實作了跨領域聯合、多學科融合,40家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多學科研究、數字化服務等機關聯合攻關,考古學、曆史學、實體學、化學、古生物學、古地質學、古環境學等多個相關領域學者近200人參與現場發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護等工作,確定高品質考古工作水準發揮。
在日前舉行的三星堆遺址考古多學科綜合研究成果研讨會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冉宏林介紹,後續的田野考古工作還将繼續深入探索三星堆遺址,這座古蜀國都城的内部格局,進而逐漸揭示出當時居住在三星堆遺址裡邊的人群的衣食住行、生産生活的具體細節,以及其生産管理的體系模式等等,讓大家能夠全方位地了解到3000多年前古蜀人他們的日常和國家運轉的模式。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了解三星堆遺址它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和中原文明、長江中下遊文明和甘青地區的文明,它們之間的互相聯系和互相交流溝通的具體情況,進而認識中華文明之是以能夠呈現出來多元一體和絢麗多彩格局的深層次的原因。
【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
1.琳琅滿目的祭祀遺存——古蜀榮光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見證
2.墨西哥阿瓜達—費尼克斯的早期紀念性建築:對認識中美洲南部文明發展的意義
3.卡拉漢特佩的專用公共建築群
4.尚比亞卡蘭博瀑布古木構件的發現、分析與解讀
5.超大型遺址:公元前4100-3600年歐洲最早的農業城市
6.蘇拉威西早期洞穴藝術
7.印度古吉拉特邦朱納卡提亞哈拉帕早期墓地
8.彩繪森林:揭秘亞馬遜最早居民的生活方式與世界觀
9.雷射雷達測繪揭示亞馬遜地區前西班牙時期的低密度城市化
【重要考古研究成果獎】
1.中國考古學百年史(1921-2021)
2.水下聚落遺存與高精度年代學研究:古氣候變化的動态機制、環境變化以及古氣候變化的應對
3.空間考古學與環境危機:四十年的探索
4.人類微生物組的進化與生态變化
5.大吳哥-聚落、人口與經濟
6.阿皮迪馬洞穴化石智人最早的證據
7.火山灰、環境與人群:北大西洋島嶼環境變化考古研究
8.幹旱引發古代瑪雅的内部沖突
9.現代智人在南美洲的最初擴張:潘帕斯平原最早的考古遺存
10.美洲早期人類文化發展與社會經濟長期轉型過程的跨學科研究
【終身成就獎】
文明(北京大學教授、著名考古學專家)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茹懿 圖據主辦方、本報資料圖 責任編輯 何齊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