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嘉必優易德偉:合成生物技術“以生物造萬物”,醫療食品和農業最具應用前景

作者: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 孫汝祥)“合成生物技術‘以生物造萬物’的能力,可以實作從頭設計和優化生物過程,創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系統和生物體。”嘉必優董事長易德偉日前做客《滬市彙·硬科硬客》時表示。

易德偉稱,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合成生物産業落地的可行性,政策的明确和穩定性降低了合成生物學研究和應用的風險,市場的明确需求保障了商業化前景的确立,中國合成生物學領域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

易德偉認為,随着合成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将在多個方面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和創新。根據目前的趨勢和市場需求,醫療、食品和農業行業可能是最具應用前景的領域。

易德偉強調,要善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合成生物全技術鍊條完善、工程放大、成本和效率等難點痛點問題。與此同時,技術、産業、資本要形成有機結合優勢互補,一同打造這個曆史程序。

嘉必優易德偉:合成生物技術“以生物造萬物”,醫療食品和農業最具應用前景

嘉必優董事長 易德偉

合成生物技術“以生物造萬物”

近年來,合成生物在全球範圍内得到了科研界、産業界以及資本界的持續關注和大力投入。麥肯錫預計,到2025年,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價值将達到1000億美元,未來全球60%的物質生産可通過生物制造方式實作。

對于“60%”的預測,易德偉認為有其合理性。易德偉表示,目前生物制造技術在不斷地改進和創新,以生物為基礎的生産方式已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如可再生能源、清潔化學品、食品和醫藥等。

在易德偉看來,合成生物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底層生物技術和理論的快速發展。随着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如基因編輯技術、基因組合成與組裝技術、底盤細胞建構等技術的出現及發展,測序及基因合成成本以超“摩爾定律”的速度降低,并通過生物大資料與人工智能黑箱模型和生實體性設計白箱模型、DBTL循環,使得生物領域在理論發展和技術層面具備了前所未有的創新能力,進而可以将生命科學研究中的物質與資訊轉化為産業化應用,實作“從研究室到市場”的轉化。

二是頂層設計。自中美英“三國六院(科學院、工程院)”合成生物學系列會議之後,各國相繼釋出合成生物學發展路線圖和戰略規劃,設定使能技術發展目标,同時将生物合成産業作為未來的支柱性産業,實作物質資源的綠色供給和産業經濟的大規模躍遷。

三是市場基礎。合成生物學技術在人類健康、綠色工業、糧食與食物安全、環境、能源、氣候變化、物質科學和資訊科學等國計民生多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合成生物學替代了傳統化學合成工藝的重污染生産方式,規避了化石能源枯竭的限制,使得生産過程更為安全、綠色、環保,完全符合國家目前“碳中和”發展目标。

三大主要原因中,易德偉認為,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合成生物産業落地的可行性,政策的明确和穩定性降低了合成生物學研究和應用的風險,市場的明确需求保障了商業化前景的确立。

“但更重要的是合成生物技術‘以生物造萬物’的能力,合成生物技術可以實作從頭設計和優化生物過程,創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系統和生物體,豐富了生命科學的研究和應用領域。”易德偉表示,與傳統的生物工程技術相比,合成生物技術具有更高的可程式設計性和可控性。同時,合成生物技術可以提高生産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成為将生物體轉化為各種實用物質、能源和材料的重要手段。

“可以預見,随着合成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将在多個方面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和創新。”易德偉稱,從細分市場的角度來看,醫療、食品、能源、農業和化工等行業都是合成生物學技術的重要應用領域。“然而,根據目前的趨勢和市場需求,我認為醫療、食品和農業行業可能是最具應用前景的領域。”

還有哪些痛點需要破解?

“中國合成生物學領域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但與全球市場相比位置并不靠前。”易德偉稱,中國合成生物學産業發展具有突出的優勢,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

在易德偉看來,大陸合成生物學主要優勢在于,國内人口衆多,市場需求廣泛,為合成生物學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市場;政府高度重視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并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政策支援,推動了該領域的快速發展;大陸擁有龐大的科研人才儲備,包括生物學、化學、工程學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為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以緻在基礎研究領域,整體上已與歐美發達國家并駕齊驅,部分領域甚至猶勝一籌。

同時,易德偉也指出,大陸合成生物學産業的發展存在諸多限制因素。例如,大陸合成生物學底層技術薄弱,在合成生物學的一些關鍵領域,如基因合成、代謝工程等方面,大陸仍然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和專利。

“雖然國内的模仿、跟随能力相對較強,但存在底層技術、關鍵高端裝置、試劑材料等卡脖子問題,無法提供全産業鍊的技術保障,目前用的很多分子工具和專利都繞不開國外的一些專利壁壘。”易德偉稱。

而在法規準入政策的制度化設計方面,易德偉認為,歐美發達國家積極将合成生物學技術投入食品領域,并推動産業化落地,享受了高新技術帶來的市場紅利。

易德偉表示,國内因為缺少配套的制度化政策規則,使一些先進的技術産業化落地面臨嚴峻挑戰,進而被外企依靠産品先發優勢搶奪存量市場或是搶占空白新市場。

2022年5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四處提及“合成生物”;今年9月份以來,杭州、上海、常州等多地也陸續出台了鼓勵政策。

“國家頂層設計上的重視,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都為本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堅定的信心。”易德偉說,“但有些共性問題仍需大家一起來解決。新産業必需比對新制度系統才能釋放新産業活力。”

技術、産業、資本有機結合

與此同時,易德偉強調要善于利于人工智能技術,技術、産業、資本要形成有機結合,優勢互補。

易德偉稱,通過引入AI工具,結合自動化平台和通用化的自動化模組向下遊延伸,形成更好的資料回報和學習模型,已是确定性很強的解決方案。

“3T融合加AI驅動一定會引發意想不到的一些新的使能技術和使能工具,如果它們能賦能生物産業,則可以重新定義合成生物學。”易德偉表示,嘉必優現在就想搭建一個多尺度的、多組學的、多模态的生物計算平台。“隻有借助人工智能,才能真正發現黑箱,才能發掘細胞裡面的暗物質,才能給菌種開發搭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價值的通道和橋梁。”易德偉稱。

菌種開發很重要,後續的工程化放大也很重要。

“在生物制造産業、合成生物學領域,搞個菌種,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而已。”易德偉稱,“如果找不到适配性的工藝參數和反應裝置條件,你的菌種沒辦法工程化放大,往下都沒你的事了。”

易德偉強調,最重要的是技術、産業、資本形成一個有機的結合,優勢互補進行合作。“任何一個創新行業,一定需要技術、産業和資本的配合,一同打造這個曆史程序。”易德偉表示。

“打個比方,我們是一棵老樹,要會嫁接一個新枝。”易德偉說,“如果大家都各玩各的,那麼技術轉化的成本一定是很高的。”

談及嘉必優發展規劃,易德偉稱現在及未來主要做三件事。其一是底層技術開發,利用人工智能發現細胞内的分子、暗物質,為菌種構架做支撐。

其二是智能制造。“過去的生物制造、生物發酵,有點像老中醫概念,是個經驗科學。”易德偉稱,“我現在一定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大資料技術,讓它智能化。”嘉必優募投項目中有一個微膠囊工廠中的房間,基本上已經無人化、黑燈化,基本上見不到人。“我們生物發酵以後如果都這麼做,一旦突破,就要打破這個行業的成本結構。”易德偉表示。

其三是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易德偉稱,生物制造行業已經進入了6G時代,“我們是做to B業務的,不是簡單地賣原料,一定要通過我們的功能性分子讓客戶産品提高競争力”。(央廣資本眼)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央廣網”用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将追究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