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作者:中經TMT

為了尋找更适合的氣候、食物和繁殖地,鳥類的遷徙有時會跨越大洲和海洋,有些鳥類會定期往返于同一地點,還有些鳥類則會随着季節和環境的變化而變換遷徙方向。鳥類遷徙是動物的奇迹,也是一幅幅生命的壯闊翺翔畫卷。進入11月份以來,氣溫下降,寒霜悄然湧現,位于山東東營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迎來了壯觀的候鳥遷徙季。11月走進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就能開啟一段觀賞東方白鹳、黑嘴鷗、丹頂鶴等珍稀保護物種越冬的珍貴體驗。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圖、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的遷徙季鳥群

11月12日,由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和華為聯合發起,主題為“科技守護自然 共護鳥類翺翔”的數字技術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論壇在山東東營召開。環境領域的行業專家彙聚一堂,共同探讨包括數字技術在内的科技如何賦能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如何推動自然保護地的智慧化建設。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圖:參加數字技術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論壇的各方嘉賓

論壇邀請到中國綠色碳彙基金會、中國林科院、中國信通院、中國環境科學院、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航天五院、中科院半導體所、中華環保基金會、創視智能科技、百鳥資料科技等機構院所和企業的嘉賓,以及來自國内多個自然保護地的工作者,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數字技術為保護地提供更高效、智慧的監測手段和保護方法,共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卷。

守護綠水青山,形成智慧自然保護地的特色方案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曉在歡迎緻辭中表示,數字技術是提高保護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保護區用網際網路、大資料、遙感等技術,建了生态監測綜合平台,建構了“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同時與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團隊合作,利用感覺+5G+雲+AI等技術要素開展生物多樣性智慧監測試點,未來将持續地探索提升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和智能監測水準,打造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智慧化物種監測管理方案。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圖: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曉緻辭

中國綠色碳彙基金會理事長楊超指出,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在生态保護和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在目前國家公園建設推進中,用數字化手段和保護管理經驗結合,讓自然保護地的管理走向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楊理事長提議各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加強協同增效,關注更多基于生态物種保護的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在自然保護領域的科技創新,形成有效的智慧自然保護地中國方案。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圖:中國綠色碳彙基金會理事長楊超緻辭

生物多樣性保護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助力,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态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的李迪強教授介紹了生物多樣性監測領域的技術應用手段:利用自動記錄儀、人工智能算法、遙感技術等對不同類型的物種進行了實時監測。以低功耗智能網絡,實作資料的自動回傳和邊緣計算、通過紅外相機、鳥類環置、定位辨別器等裝置,采集野生動物的活動節律等。他表示,生物多樣性監測領域的效率提升離不開數字技術,把各種采集的資訊變成大資料平台,才能更好地為保護地管理服務。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圖:中國林科院李迪強教授分享

此外,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科院半導體所、航天五院、創視智能科技、百鳥資料科技等科研機構和企業分享了創新的技術研究以及項目實踐案例。最新的遙測技術、衛星聯接、聲圖AI識别、大資料分析等數字技術方案陸續在自然保護地得到應用,打造更加智慧化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解決方案,助力保護地科研保護工作高效開展。

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2年,華為TECH4ALL數字包容攜手夥伴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開展了生物多樣性智慧監測試點,經過為期一年的試點合作,在2023年9月續簽合作協定,擴大監測區域,增加監測資料樣本,提升識别準确度。華為中國戰略與Marketing部副部長周建國表示,TECH4ALL數字包容旨在利用數字技術推動教育、環保、醫療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在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資料采集、傳輸、分析三大環節,利用感覺、4G、5G、光網、雲、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保護地提升科研效率、降低成本,實作科技守護自然的目标。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圖:華為分享TECH4ALL數字包容理念和環境領域國内外項目實踐

共建生态文明,實作萬物共生的美好願景

黃河三角洲濕地的生态系統原始,儲存完整,面積廣闊,是研究濕地生态系統發展演替的天然實驗室,也是衆多生靈賴以生存的重要栖息地和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基因庫,兩條候鳥國際遷徙路線在這裡交彙,不僅擁有獨特豐富的濕地物種,還有無與倫比的濕地景觀。未來,這裡有望成為中國第一個“陸海統籌型”國家公園。

11月13日,衆多行業、媒體嘉賓前往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進行實地探訪,在位于遠望樓的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态監測中心,嘉賓們看到了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平台呈現的各項資料和成果。從該監測平台上線到2023年11月,已識别視訊38,000餘段,訓練圖檔60,000餘張,AI受訓的物種有47種。對于運動、飛翔中的個體或群體鳥類,也能進行實時識别,資料報表能有效展現鳥類的遷徙、活動節律等情況,實作“看見而不打擾,守護而不幹預”。今年11月,該案例榮獲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主辦的“ICT中國2023案例”卓越案例一等獎。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圖: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平台

夕陽西下,成千上萬的鳥類在濕地自由地栖息覓食。在科技的助力下,生态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有了更多方法和可能。華為将持續秉承數字包容理念,發揮自身在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優勢,攜手更多合作夥伴們共同推動數字技術賦能生态保護,共同建構萬物共生的美好世界。

科技守護自然 數字技術守護黃河口濕地精靈

圖:來自全國的行業、媒體嘉賓探訪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