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又将成為下一個“華為”?高通晶片斷供門再開

最近,有消息稱高通可能會停止向某國内手機品牌供應晶片,引發業内廣泛關注。作為全球頂級移動晶片生産商,高通此舉似乎在警示更多國内手機廠商,要麼聽話,要麼自己走人。

誰又将成為下一個“華為”?高通晶片斷供門再開

這其中當然牽扯了多方博弈的複雜利益關系。

我們不禁要問,這場看似局部的晶片大戰,将給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和影響?手機晶片的國産替代之路是否會更加艱難?消費者的選擇又将受到哪些限制?種種異象交織,變數重重,業界走向仍然充滿不确定性。

誰又将成為下一個“華為”?高通晶片斷供門再開

言歸正傳,這起傳聞的當事者,很可能就是某國内小廠商。

事發突然,該廠商面臨重重困境,不僅無法取得新款高通晶片,已獲晶片的訂單也難逃一劫。更令人擔憂的是,這可能隻是一個開始,更多廠商都将危在旦夕。

作為業内代工巨頭,高通手握晶片供給大權,完全可以通過調控訂單實作“斷供”。但其背後考量則較為複雜。

誰又将成為下一個“華為”?高通晶片斷供門再開

這可能是企業管理政策調整的結果,也可能涉及複雜的商業博弈。如果該廠商使用多個晶片供應商,則可能觸碰高通的利益底線;訂單量過小也會被排除在優先供應序列之外。

更為緻命的是,高通可能懷疑其财務實力和持續經營能力,認為存在無法支付晶片款項的風險。

可以說,高通此舉既有商業考量,也帶有警示意味。

它希望借“殺雞儆猴”,逼迫更多國内廠商就範,軟化他們對自主可控産業鍊的追求,并長期鎖定在高通體系内。這種“斷供”恐怕不會是個例。如果排除華為這樣實力強大的廠商,其他廠商都難逃被“踢館”的厄運。

誰又将成為下一個“華為”?高通晶片斷供門再開

這無疑給國内手機行業敲響了警鐘。目前國産晶片在性能和成本上仍存在明顯短闆,無法在短期内完全替代高通。如果更多廠商供應鍊被切斷,将直接影響産品研發和市場供給。

這勢必會推高晶片和手機成本,最終由消費者承擔。大環境不确定性加大,使用者也難免LEFT OUT。

展望未來,此事wakeup call的意義遠大于商業糾紛本身。它标志着國産晶片仍任重道遠,需要整個産業鍊和政策環境的強力支撐。

誰又将成為下一個“華為”?高通晶片斷供門再開

短期内各廠商也需要積極應對,加強自主研發,争取與高通的談判籌碼。讓我們拭目以待,看國内廠商如何破局,推動核心技術進一步自主可控,真正打開局面。

對此你怎麼看?

(圖檔和資料來源于網絡,具體請理論請自己查證,本文章不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