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間,吉利控股集團進階副總裁楊學良在微網誌上發文回應歐盟反補貼調查。楊學良表示:“吉利控股集團将積極配合歐盟的反補貼調查。汽車是全球性行業,吉利控股集團一貫尊重自由貿易,主張公平競争,嚴格遵守世界各國法律法規,依法合規參與市場競争。基于互利共赢原則,吉利控股集團在歐洲持續投資十多年,不僅守護了歐洲标志性汽車品牌,也催生了很好的産業協同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歐盟反補貼調查,中國汽車制造商正積極應對。
10月23日,長城汽車總裁穆峰也發博表示,對于歐盟反補貼調查,長城汽車率先應對,已經于本月11日第一個送出應對材料。其稱,我們需要一個公平的、開放的貿易環境。同時,以長城汽車體系化的競争實力,我們有底氣在全球市場赢得競争優勢。我們堅定全球化發展,堅定長期主義,堅定生态出海。中國汽車出海會坎坷,但我們堅定不移,加速出海步伐!
更早之前,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在接受媒體采訪中也表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比亞迪需要以透明和開放性分享資訊的方式進行管理,是以不擔心歐洲正在進行的任何調查。為了消除人們對比亞迪在歐洲市場上的誤解,比亞迪将會與歐盟共享所需的一切資訊,并将繼續促進該公司的發展。
除了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做出回應外,多家中國汽車公司也開始着手當地建廠事宜。9月中旬,上汽宣布已在歐洲啟動汽車組裝工廠的選址工作;比亞迪高管于9月在慕尼黑車展表示,今年年底将确定歐洲整車工廠的位址。
9月1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将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原因是歐盟擔心中國車企通過政府大額補貼生産低價電動車,而這些電動車湧入歐盟市場後會威脅到歐洲本土電動車的發展。
10月4日,歐盟委員會正式釋出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但由于涉及到公司的數量較多,歐盟委員會選取了抽樣方式來确定最終調查目标。10月25日,歐盟委員會宣布,經過抽樣方式确定選擇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三家中國車企啟動反補貼調查。
據了解,雖然特斯拉從中國運往歐洲的電動車相比其它任何公司都要多,但它并不是歐盟正在調查的公司之一。此外,若歐盟在調查中發現“補貼證據”,将計算出相應的“平均反補貼稅”,這将适用于所有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包括在中國生産的大衆、特斯拉、寶馬等各大車型。
事實上,自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以來,包括中國商務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均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與此同時,此次歐盟發起的反補貼調查不僅影響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也波及到在中國生産電動汽車并出口到歐盟的跨國汽車制造商,其中包括大衆、寶馬、奔馳等車企。
據了解,特斯拉、大衆、寶馬占歐洲14個主要國家汽車市場前三名,市占率分别約為18%、12%、6.3%。其中,國産特斯拉Model 3、BMW iX3均在中國生産并對外出口。歐盟對中國電動車開啟反補貼調查後,上述這些車企高管也相繼表明立場。
此前保時捷财務總監盧茨·梅施克抨擊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并稱此舉對歐盟“幫助不大”;德國寶馬集團首席财務官沃爾特·默特爾表示歐盟發起此項調查可能弊大于利;德國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則表示主張公平競争,但強調保護主義不應該由此産生,歐盟的行為會導緻更多的保護主義。
行業認為,歐盟啟動反補貼調查與中國汽車出口數量快速提升有關。據歐盟委員會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品牌占歐盟電動車市場8%的份額,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将增加至15%,而市場佔有率的快速增長主要由中國電動車相較歐洲競品存在20%左右的價格優勢所緻,是以,歐盟希望保護本土生産商免受因國家補貼而價格更低的中國産品的影響。
不過此前歐洲汽車零部件制造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電動車加征任何關稅都可能對歐洲公司造成不利影響。另外,該協會執行董事本傑明·克裡格(Benjamin Krieger)指出,歐盟委員會保持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注,表明其不僅正在認真對待來自其他市場的競争,還意識到面對來自中國的強勁對手有必要采取行動追趕。
據報道,此次歐盟反補貼調查的範圍很廣泛,調查或将持續一年時間,也有可能導緻歐盟對中國制造的電動車采取措施。截至發稿前,關于歐盟反補貼調查由此産生的影響還處于不确定階段,但觀點認為,此次調查會使中國新能源車出口難度增加。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