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鳥群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它們的數量之多令人難以置信。若算上人類人工養殖的雞,那它們将名列世界之冠。然而,若從自然界出發,非洲的紅嘴奎利亞雀成了數量的王者。回溯至2006年,《織巢鳥自然曆史》根據衛星遙感資料估算,非洲地區紅嘴奎利亞雀的數量高達十五億。然而,随着農民将更多土地用于谷類作物的種植,這一數字已然過時。如今,紅嘴奎利亞雀的數量依舊不斷攀升,其峰值産量每年或已超越十五億,而如今的具體數量已難以确知。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這些看似弱小的鳥類卻給非洲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些紅嘴奎利亞雀,雖然與我們熟知的普通麻雀在體型上相仿,卻屬于完全不同的鳥類。身長不足12厘米,重量在15至26克之間,它們主要栖息在非洲地區,以植物種子為食。為了尋覓食物,它們會不斷遷徙,其生存能力之強大令人歎為觀止。從幼鳥到成熟,僅需短短一年的時間,一年内可繁殖多次,每次産下的鳥蛋可達3至6枚。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非洲地區的糧食供應一直存在着多大問題,從糧食安全、供需沖突到糧食系統的脆弱性,無一不是困擾這片大陸的難題。許多非洲國家依賴糧食進口,能夠自給自足的地區屈指可數。自從農業興起以來,病蟲害一直威脅着糧食安全。人們對于“有害”物種向來深惡痛絕,老鼠常常偷偷溜進民居或農田,對食物進行糟蹋。而這群“紅嘴奎利亞雀”也被列為“有害”物種之一。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重要的跨界植物蟲害和動物疾病》中對這群小小的“麻雀”進行了點名,描述道:“紅嘴奎利亞雀是一種普遍的、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半幹旱地區的成熟谷物破壞性極大的害鳥。通常最受侵害的作物是栗、高粱、小麥和水稻。其遷飛受降雨類型的影響,降雨主要影響了某些一年生的禾本植物籽粒的生長,也即該害鳥的理想食物,他們的遷移距離打到1000公裡以上,時常越過國界,受害地區可能會喪失其絕大部分或所有的谷類作物。”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然而,要消除這一威脅卻非易事。中國早年的“除四害”運動曾大規模消滅了國内的麻雀,但要在非洲複制此舉卻并不現實。麻雀的遷徙路徑幾乎涵蓋了中國境内,動員起來不存在語言、國家、種族等障礙。然而,非洲的紅嘴奎利亞雀分布在數十個國家,常年内戰的局面下,不同國家間的合作是難以實作的。再加上多民族國家内部的協調問題,對于這一“害鳥”的控制難度更是倍增。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此外,紅嘴奎利亞雀的生活習性也與麻雀大相徑庭。作為織巢鳥科的一員,它們主要栖息于熱帶雨林和草灌叢,而這些地區在非洲大陸幾乎被視作無人區。它們隻在尋找食物時才會接近農田,且經常以群體形式遷徙,放在非洲的自然環境下,它們幾乎無法生存。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有人或許會想,如今科技如此發達,為何不能借助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科技手段來撲滅這一“害蟲”呢?然而,這一辦法同樣行不通。大規模消滅某一物種會給生态環境帶來難以逆轉的影響。在大規模消滅麻雀後,大陸農業産量在1959年降至災難性水準。麻雀的食譜除了糧食作物外,還包括了各類昆蟲。某地區的麻雀被全數剿滅後,可能導緻農田内的害蟲(如蝗蟲等)幾乎沒有天敵,進而引發次年的糧食歉收。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中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除四害”的經曆告訴我們,防治“害蟲”需要因地制宜,科學有效。如今,若要在非洲地區控制紅嘴奎利亞雀的數量,首先得解決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根本問題。隻有這樣,“攘外”的目标才能實作,否則單憑科技手段也無濟于事。

15億隻非洲麻雀泛濫成災,當地人根本吃不完,中國又是如何消滅的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