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爾蘭大饑荒(七):《谷物法》—英國地主最後的“反撲”

作者:覓食記

文 | 羅格

《食物改變曆史》(上、下卷)作者

我将嘗試全景梳理19世紀中葉愛爾蘭大饑荒發生之前、之中、之後發生的故事。這是連載第七篇,持續更新,您的關注、支援是我的動力。

1808年,法蘭西聯合艦隊在特拉法加海戰中遭受毀滅性的打擊,拿破侖被迫放棄進攻英國本土的計劃。11月21日,拿破侖在柏林釋出敕令,宣布封鎖不列颠諸島,進而切斷英國對反法同盟的經濟支援,同時,英國的海外糧食進口也幾乎中斷,糧食價格沖向最高頂點。

愛爾蘭大饑荒(七):《谷物法》—英國地主最後的“反撲”

拿破侖戰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這一年,因為糧食的豐收和出口市場受限,法國小麥的價格最低跌到了每公石11法郎。作為一個農業比重很大的國家,拿破侖也頂不住來自國内的壓力,隻能解除封鎖令,廉價的法國小麥像山洪爆發湧入英國。加上1813的糧食豐收,英國的糧價終于迅速回落。

之前借糧價高漲而通過土地租金大賺特賺的貴族地主坐不住了,他們希望通過限制進口來穩定高糧價。1815年在拿破侖戰争即将結束之時,占據議會和内閣優勢的貴族地主,促使政府頒布了《谷物法》,規定在英國糧價每誇特低于80先令時,絕對禁止糧食進口,隻有在達到或超出這一價格才能進口。

愛爾蘭大饑荒(七):《谷物法》—英國地主最後的“反撲”

這是一條隻有地主老爺們才會滿意的法令。隻要限制進口,控制英國國内糧食供應相對不足,就能讓糧價保持在高位,這樣他們就能繼續收到高地租。但是,高昂的糧價讓勞工的工資日漸捉襟見肘,《谷物法》就像在勞工的血管裡又抽走了一管“面包稅”;工廠主們更為不滿,高企的小麥價格不但提高了棉紡織業的生産原料成本,勞工們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工資來買面包,人力成本也增加了。

愛爾蘭大饑荒(七):《谷物法》—英國地主最後的“反撲”

更關鍵的是,戰勝拿破侖後,英國的工廠主們滿心以為,歐洲大陸将會為英國的工業品敞開大門,卻不曾想《谷物法》出台後,歐洲大陸國家紛紛進行關稅報複,英國工廠主受到成本和市場的雙重打擊。

自1651年第一個保護英國本土航海貿易壟斷的法案《航海條例》頒布以來,不列颠在164年間依仗重商主義,通過貿易壁壘、壟斷和航運限制,建立了強大的艦隊、有了廣闊的殖民地、完成資本積累率先開展了工業革命。也正是在不列颠崛起的背景下,亞當·斯密才能對“财富如何”這一問題,給出全新的答案:自由貿易。

愛爾蘭大饑荒(七):《谷物法》—英國地主最後的“反撲”

航海法案雖然使英國成功争奪海上霸權

《谷物法》頒布不久,繼亞當·斯密之後經濟學界最閃亮的雙星——馬爾薩斯和大衛·李嘉圖,就展開了一場辯論。馬爾薩斯主張對農業的适度保護可以增加農業部門的收入,促進農業的發展,進而刺激整個社會的有效消費需求,是以國家應該進行幹預,采取适度的關稅來調節谷物進出口;李嘉圖得出的結論是,谷物法降低了工廠投資收益,認為應當允許谷物自由貿易,進口低價谷物來降低工資和原料成本,進而提高生産利潤。

愛爾蘭大饑荒(七):《谷物法》—英國地主最後的“反撲”

大衛·李嘉圖,英國經濟學家

愛爾蘭大饑荒(七):《谷物法》—英國地主最後的“反撲”

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英國經濟學家

馬爾薩斯出身于英國薩立州諾克裡山莊的土地貴族家庭,家族的姓氏來源于Malt—house(麥芽作坊);而李嘉圖的父親則是證券交易所經紀人,他14歲随父從事證券交易。這兩位堪稱精神伴侶的學者,在《谷物法》上的分歧,卻正是英國貴族地主和工商業主對立的表現。

(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