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作者:非正常曆史研究室

中平六年(189年),東漢最後一位實權皇帝漢靈帝駕崩,誰也沒想到,短短三年時間裡,朝廷的威嚴如過山車一樣急轉直下,天子如同玩物被各路諸侯争搶,最終被曹操挾持而去,至此東漢王朝進入了倒計時。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東漢的崩潰的未免有點迅速

說實話,漢靈帝時期雖然爆發了黃巾起義,但未能從根本上動搖朝廷的統治,反而很快就被平定了下去,至于漢靈帝自己更是大權在握。

哪怕黃巾之亂後天下動蕩,但一直到死,天下權力都在漢靈帝自己手上,從未旁落,朝中三公九卿,地方州郡的州牧刺史,隻要願意,他随時可以罷免,皇權如此集中,卻在他死後短短三年内崩潰,任誰都想不到的。

但東漢就是崩潰了,崩潰的如此詭異,崩潰的如此迅速。

先談談漢靈帝,漢靈帝雖然不能說是賢明,但也不是昏庸無能之人,十歲被外戚扶持繼位,短短幾個月就依靠宦官鏟除權臣得以掌權。

但東漢朝廷本質上是豪族大門建立的王朝,世家大族和外戚在朝廷内外有着巨大的權力,為了對抗世家和外戚勢力,漢靈帝推行鴻都門學,意圖打破世家門閥壟斷官位的局面,靠着宦官、外戚、士族和朝臣之間的鬥争,順利讓他掌握朝廷大權。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漢靈帝玩的花,但能力還是有的

但東漢兩百年積弊很深,不是他一代人就可以解決的,但至死都沒能解決豪門士族土地兼并的問題,反而得罪豪族門閥,極力對抗漢靈帝的鴻都門學,辦理官學需要大量的錢财,加上天災人禍,國庫空虛,漢靈帝賣官鬻爵,朝廷大官可以競标獲得,高價獲得的官員們又不斷搜刮百姓,錢都被漢靈帝得了,苦的卻是百姓,最終引爆了黃巾之亂。

為了平定黃巾之亂,漢靈帝不得不提停止打壓外戚和士人的手段,大量啟用他們來平定地方之亂,甚至為了彌補朝廷軍力的不足,漢靈帝還下令讓地方州牧自行招兵的權力,至此地方權力開始逐漸加深。

當然為了防止外戚和士人繼續做大,漢靈帝隻能更加依賴身邊的宦官,利用宦官制衡外戚和士人。

但即便如此,東漢還沒到崩潰和絕望的時候,畢竟漢靈帝依舊掌握實權,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卻處理這些爛攤子,可惜漢靈帝玩的太花,半年前還能騎馬持劍檢閱大軍,但沒多久就垮了,不到三十四歲就一命嗚呼,更要命的是沒有明确自己的繼承人,這個爛攤子直接誘發了東漢的崩潰。

漢靈帝有兩個兒子,分别是何皇後生的長子劉辯以及王美人生的次子劉協,但王美人被卻被何皇後毒害,為了防止劉協被害,漢靈帝将劉協交給自己的母親董太後撫養長大。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漢少帝劉辯

按照宗法制,理應立長子劉辯為太子,但漢靈帝卻更加矚目自己的次子劉協,首先就是劉辯從小被送入宮外長大,生性懦弱,缺乏王者應有的霸氣,至于劉協則養在宮内,從小聰慧,威嚴和儀表都遠勝于劉辯,且行事端莊,更适合把江山交給他。

其次就是劉辯的舅舅正是手握軍權的外戚大将軍何進,将皇位傳給劉辯,無異于再度開啟東漢一貫的外戚專權的局面,自己好不容易把大權歸攏到劉家,不能再讓皇權旁落,劉辯如此軟弱缺乏主見,無法駕馭外戚,隻能淪為傀儡,所謂知子莫若父,唯有自己看重的次子劉協才能獨掌大權。

當然劉協能力如何,誰也不知道,也不一定能壓制住宦官力量和外戚力量,但至少不會如同劉辯一樣很明顯就會受人控制,成為傀儡,能掌握實權,隻要有實權,劉氏江山才不會垮。

可惜嫡長子繼承制的理念下,漢靈帝不敢輕易打破,畢竟黃巾之亂剛剛平息,地方諸侯驟得大權不免有點蠢蠢欲動,需要何進來威懾各路州牧,抛棄劉辯勢必會引起何氏的不滿,進而引發朝政的混亂。

更别說劉協身邊缺乏有力的支援者,董太後等人不管是能力還是勢力上都無法和何家相比,自己是可以利用宦官給他增加支援,但宦官的名聲早就被自己搞臭了,民間都對宦官極度厭惡。

是以不管立不立太子,在漢靈帝面前都是一個死局,立劉辯可以穩定朝政,但會皇權旁落,外戚再度幹政,立劉協可以保證劉氏掌權,但會立即陷入朝政混亂,可以說立也不是,不立業不是,或許漢靈帝想要等拔出何氏外戚力量後在立劉協,可惜沒給他時間。

當然漢靈帝不是沒有動作,病重前,擴編自己的親衛部隊西園軍,設定了西園八校尉,安排自己的心腹宦官蹇碩擔任西園軍的統領上軍校尉,上軍校尉權力有多大呢?一旦遇到戰事,就連大将軍的何進都要聽從他的指揮,就是為了壓制何進,然後把何進調出洛陽,減少何氏對朝政的影響力。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西園八校尉

但何進會甘心如此嗎?何進一看漢靈帝病入膏肓,直接找個理由拖着不去,其次就是拉攏西園八校尉的一些人,架空蹇碩,硬生生地拖死了漢靈帝。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剛剛駕崩,蹇碩就打算除掉何進,擁立劉協為帝,蹇碩計劃很簡單,就是趁着何進前來參加葬禮的時候,直接一刀結果了他,但沒想到除了纰漏,自己身邊早就被何進滲透成了篩子,除掉何進的計劃早就被上軍司馬潘隐暗示給了何進。

何進一看潘隐的眼神早就明白怎麼回事,直接逃出宮門去了軍營,在軍營内蹇碩拿他沒辦法。

蹇碩計劃失敗,在宗法制下隻能讓長子的劉辯繼位,由大将軍何進和太傅袁隗共同輔政,大漢的江山果然如漢靈帝所料,落入了外戚和豪門士族的手上了。

蹇碩想要誅殺何進失敗自然引起他的不滿,本來何進就和蹇碩不和,現在更是陷入你死我活的境地,隻是礙于蹇碩有兵權,不敢貿然進攻,而蹇碩也自知勢力弱小,極力拉攏十常侍組成政治同盟。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十常侍密謀

本來宦官和宦官是天生的政治同盟,卻不料十常侍裡也有何家的人,這就是中常侍郭勝,郭勝是何家的同鄉,何皇後能進入宮中全靠郭勝的幫忙,有了這層關系,何家才能在宮中如此舒坦這麼多年。

除了郭勝,十常侍也和蹇碩離心離德,畢竟何家和十常侍關系匪淺,現在劉辯繼位,自己權勢依舊如此,但如果蹇碩擁立劉協成功,那麼蹇碩就成為宦官勢力最大的一個人,十常侍肯定不會如意,暗中一合計,不如聯合何進誅殺蹇碩,向何家示好,就這樣蹇碩稀裡糊塗地送了命。

本來朝政由外戚和士人把握的,現在更好,宦官和外戚一起聯合瓜分大權,至于劉辯,還是安安心心地當個傀儡吧!

此時的何進春風第一,徹底掌握漢朝軍權,但豪門士族會讓他如意嗎?顯然不可能,在士族眼裡,何家隻是一個殺豬的,憑什麼和自己平起平坐?

時任中軍校尉的袁紹暗中給何進“獻計”,讓他誅殺宦官徹底掌握大權,對于袁紹的計劃,何進一開始是反對的,畢竟誅殺蹇碩,宦官除了不少力,但袁紹卻說蹇碩曾經聯合宦官,隻是蹇碩能力不行才把他推出了送死,萬一蹇碩和宦官聯合,何進還能如此安穩?

何進一聽,還真是如此,在袁紹的刻意挑撥下,何進與宦官的關系越來越差。

至于袁紹為何這麼做,是因為他站在自己家族立場上說的,袁氏是漢末名門望族,四世三公,當朝太傅袁隗正是袁家的當代家主,如果外戚和宦官鬥的兩敗俱傷,那麼袁氏就可以漁翁得利,掌握大權。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袁紹

聽聞哥哥要除掉十常侍,何太後表示激烈的反對,自己在深宮靠的就是宦官,一旦除掉他們,自己和劉辯會徹底被架空,何進的權力将會進一步擴大。

既然何太後不讓殺,何進也沒辦法,決定先看看再說,孰料董太後也想掌權,何進一氣之下直接毒死了董太後,袁紹又進言,說宮内宦官都流傳大将軍鸠殺董後,欲謀大事,此等流言傳出來對何進不利,不如先下手為強。

但何進還是猶豫,加上何太後激烈反對,何進還是決定不動十常侍,袁紹見何進不願和何太後撕破臉,又獻出一計,邀請天下諸侯進入洛陽,向何太後施壓,讓何太後迫于壓力會自己誅殺十常侍。

對于召外兵進京,很多人表示反對,既然要除十常侍就應該快準狠,召外兵進京無異于告訴十常侍要除掉他們,更何況請神容易送神難,本來朝廷就很混亂了,現在加上外部諸侯,豈不是亂上天。

但何進不管,滿腦子都被袁紹蠱惑,向各地發了密诏讓他們帶兵入京,結果自己先被十常侍殺死,至于十常侍則被抓住機會的袁紹等人給誅殺,豪門士族一下子解決了宦官和外戚。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好處全讓董卓得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何進的密诏把董卓引了出來,好處全讓董卓得了。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宦官帶着皇帝出逃,董卓入京亂政,為了樹立自己威望,廢立皇帝,引得天下諸侯讨伐,自此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不過朝廷的遮羞布還在,真正拉下這塊遮羞布的是李傕、郭汜之亂,王允誅殺董卓後,西涼兵惶惶不可終日,畢竟王允放言要殺了西涼兵,李傕、郭汜等人打算各自散去逃命,同為西涼人的賈诩不甘被殺,唆使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王允正享受着權力,哪裡會料到西涼兵的反攻,李傕、郭汜卷土重來,王允被殺,東漢朝廷徹底失控,最後一塊遮羞布也被徹底拉下,至此東漢的神器進入倒計時,此時距離漢靈帝病逝不過三年。

詭異的滅亡:東漢崩潰的前夜,朝廷内外究竟發生了什麼?

《三國殺》裡漢獻帝的皮膚顯示了他的處境

乍一看,東漢的滅亡似乎和袁紹有關,事實上袁紹隻是推了一波而已,東漢的朝政長期都是外戚、高門大閥的士族和宦官交替把持,在漢靈帝時期外戚和門閥都被打壓,他們不甘心失去權力,自然會聯合在一起奪權,隻是這種奪權過于盲目,短短三年,各路野心家粉墨登場,讓急需休養生息的東漢陷入無休止的紛争,再也緩不過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