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埃及博物館是開羅收藏埃及文物的第五個家。第一批文物于 1835 年在開羅市中心的阿茲巴基亞公園(阿茲巴基亞花園)展出。然後它們被轉移到薩拉丁城堡的展覽廳。 1855年,埃及總督赫迪夫·賽義德帕夏将這批藏品作為禮物送給了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法國埃及古物學家奧古斯特·馬裡耶特在尼羅河畔的布拉克展出了第三批藏品。 1878 年,當尼羅河洪水威脅到布拉克館和文物時,它們被轉移到第四個地點,即吉薩伊斯梅爾總督宮的附樓。
1902年11月15日,在阿巴斯·赫爾米總督執政期間,現在位于解放廣場的博物館在加斯頓·馬斯佩羅的指揮下竣工。博物館原藏品約5萬件,現藏文物15萬餘件。每一件文物都被輸入資料庫,以確定圖書館員能夠保持資料最新,并幫助學者獲得研究所需的資訊。大多數通過挖掘、購買和扣押獲得的文物都被運往埃及博物館,在那裡進行展示或儲存。如今,新出土的文物被儲存在附近的當地博物館中。目前埃及有 27 個此類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收藏着世界上最精美、最豐富的古埃及文物藏品。館内收藏有古王國時期的哈夫拉、門卡烏爾、拉霍特普、諾弗雷特、卡佩爾等雕像,以及塞内布及其家人的雕像。此外,胡夫母親Hetepheres墓中還出土了文物,包括她的遮陽傘頂、床、凳子、垃圾和棺材,這些文物位于博物館一樓的一個房間裡。特别展覽空間展出。這裡有來自中王國的藏品,如門圖霍特普雕像、梅塞赫提模型、梅克特雷模型、塞努斯萊特二世和阿蒙涅姆赫特三世雕像,以及赫努梅特、西特哈托爾、西塔索裡烏内特公主、梅雷雷特的麥飾品、 Weret、Ita、Ita-Weret、Neferupah 等。
新王國收藏品包括阿霍特普、哈特謝普蘇特、塞南穆特、圖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的裝飾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雕像、尤亞和圖尤的文物、建築師阿蒙霍特普、哈普、阿肯那頓和納芙蒂蒂的兒子,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納赫特明和納芙蒂蒂的雕像。他們的妻子。圖坦卡蒙的寶藏可以在東廊、北室和樓上三廳看到。至于古埃及晚期,博物館有幸展出了1939-1940年間在塔尼斯出土的珍寶。這批藏品包括600多件不同時期的珠寶首飾,目前陳列在玻璃櫃中,氣氛良好。
《埃及博物館珍寶圖鑒》,【意大利語】Francisco Tiraditi【意大利語】作者:Araldo de Luca,高偉、李國嬌譯,化學工業出版社2023年7月号。
拿破侖将尼羅河谷和法老文明帶回地中海文化圈
拿破侖遠征埃及從軍事角度來看是一次徹底的失敗,但它至少有一個優點:它把尼羅河谷和法老文明帶回了地中海文化圈。亞曆山大和開羅的外國勢力代表在埃及期間被埃及藝術所吸引,這些領事收集了大量的文物并将它們帶回歐洲主要城市。由此引發的蓬勃發展的藝術貿易引發了歐洲人對埃及一切事物的興趣——這種影響在 19 世紀初的家具風格和裝飾藝術中清晰可見。
人們對埃及及其古物重新産生興趣,促使許多歐洲貴族親自參觀尼羅河沿岸。配備超乎想象的奢華的船隻在尼羅河上航行。除了參觀和繪制最重要的古迹之外,遊客在這段時間一定會購買一些文物,以便向家人和朋友展示回家。這些 19 世紀的紀念品往往尺寸巨大。木棺最受歡迎,木乃伊的訂購數量也同樣多,尤其是那些還裹着繃帶的木乃伊。木乃伊抵達歐洲後,開始組織表演。在拆除木乃伊繃帶時,一些敏感的女士當場暈倒。除了木乃伊和木棺之外,國王和神的雕像、石碑、沙比特雕像、紙莎草、家具、容器、護身符和聖甲蟲的貿易也很繁榮。帶有裝飾和銘文的碎片物品會被完整運送,而完整的物品則面臨着被過于熱心的歐洲遊客拆除的風險。
即使是象形文字的破譯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 (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 也無法抗拒塞蒂一世墓中壁畫的美麗,是以他決定拆除其中一根門柱(今天陳列在巴黎盧浮宮)。商博良的托斯卡納同僚伊波利托·羅西裡尼也效仿,拆除了另一扇門柱并送回佛羅倫薩。起初,埃及人對西方人對來自地球的石頭的熱愛感到困惑。于是謠言就開始流傳,說石頭下面有寶藏。
考古遺址附近的村民開始搶劫墳墓、寺廟和雕像,試圖找到珠寶和貴重物品,但無濟于事。沒過多久,埃及人就意識到外國人感興趣的是石頭本身,而不是它可能隐藏的任何其他東西。盡管他們發現雕刻的石頭本身沒有吸引力,但他們很快就成為尋找和發現文物的專家。事實證明,缺乏真品并不是問題。埃及人立即制作了看起來非常精美的赝品,以至于當時的埃及古物學家都難以區分它們。
拿破侖遠征後的三十年裡,由于種種原因,埃及到處都是從事文物貿易和出口的人。地方當局的政策措施也促進了埃及文物流向國外。當時的埃及處于穆罕默德·阿裡的統治之下,他被奧斯曼帝國君士坦丁堡蘇丹任命為總督。拿破侖遠征後,穆罕默德·阿裡奉行向西方世界廣泛開放的政策。外國人,特别是大國代表,可以為所欲為。是以,他們很容易獲得在埃及進行發掘的許可。從與歐洲列強的密切關系所能帶來的經濟和商業利益來看,發放“挖掘許可證”是小事一樁。穆罕默德·阿裡借助外援成功啟動了現代化程序,顯着提高了埃及中産階級的生活水準,但事實證明這并沒有給窮人帶來好處。
然而,他的計劃也導緻了無數古老建築的毀壞。許多紀念碑被拆除,石頭被填入石灰窯或用于建造建立築。許多工廠甚至獲得官方許可購買木乃伊并将提取物用于工業生産。燃燒木乃伊會産生細木炭,将其磨碎後可用于淨化和漂白糖。埃及是甘蔗主要生産國,廣泛利用這項技術,将原材料大量出口到法國北部的糖廠。這就是商博良 1828 年遇到的埃及。他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未來,而忽略了自己輝煌的曆史。
《埃及博物館珍寶圖鑒》内頁。
通過比較《埃及志》的圖版,這位年輕的法國學者不禁發現,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無數的古迹遭受了人為的破壞。整個寺廟建築群消失得無影無蹤。曾經矗立在神殿兩側和庭院裡的巨大雕像和正常尺寸的雕像在商博良眼前變成了沙子裡的深坑。讓商博良特别驚訝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拿走任何他想要的東西,而且國家無意管制埃及文物的流動。他特别擔心珍貴的文物可能會被藏在富有的歐洲人的家裡,永遠見不到天日。不過,他并不反對在官方許可下将文物從埃及運出,以便在博物館或公共場所展示。是以,他對保護埃及古迹的态度相當沖突。
一方面,他批評個人輕易獲得“挖掘許可”;另一方面,他毫不猶豫地為盧浮宮收集文物。他還計劃拆除盧克索神廟第一座塔門前的兩座方尖碑中的一座,這一計劃最終于 1836 年完成。時任法國領事弗朗索瓦·米毛 (François Mimaut) 是最熱情的支援者之一。不過,他以官方身份率先提醒埃及政府關注其曆史文化遺産。由于對古物的熱愛,米莫曾直接向穆罕默德·阿裡提出抗議,反對拆除吉薩金字塔作為建造尼羅河大壩的石頭。
可能是米莫建議穆罕默德·阿裡委托商博良撰寫一份關于保護埃及古迹的報告,商博良在離開埃及之前送出了該報告。他在報告中強調了從曆史角度保護古代古迹的重要性,同時還指出,所有通路過尼羅河谷的歐洲重要人物都應該對文物和古迹的破壞和擴散深感遺憾。商博良還呼籲加強對文物發掘和出口的控制,但沒有提出任何具體措施。然而,當報告送出給穆罕默德·阿裡時,沒有人願意按照商博良的建議采取行動。那些出售文物的人從中賺取了巨額利潤。無論是埃及的文物賣家,還是歐洲的富裕顧客,都沒有真正關心過文物的保護。
第一個真正的埃及博物館向公衆開放
随着時間的推移,埃及人對其國家文化遺迹的态度發生了變化。在巴黎學習和生活的埃及文化學者Rifa'aal-Tahtawi成為保護埃及文化遺産的具體措施的推動者。他的思想促進了 19 世紀埃及民族主義意識的發展,并引起了人們對曆史以及與埃及昔日輝煌有關的一切的興趣。塔赫塔維成功地提高了公衆對古物價值的認識,并于 1835 年 8 月 15 日頒布了一項法令,首次規範埃及古物的貿易。石刻和文物不允許出境,文物被集中儲存并陳列在開羅的某個地方,就像當時所有歐洲主要城市的情況一樣。第一批文物的收集及運往阿茲巴基亞園展廳的工作是由長期居住在開羅的法國工程師、地理學家利南德·貝爾豐茲完成的。
盡管采取了臨時措施,1835 年的法律仍長期被忽視。埃及文物的對外貿易和對古代古迹的破壞仍然有增無減。穆罕默德·阿裡和他的繼任者繼續将新收藏的古物視為私人财産,并在必要時将其中的文物作為禮物送給尊貴的客人。幾年後,這種做法導緻藏品減少和博物館搬遷。
薩拉丁城堡的一個教育部大廳足以存放尚未捐贈的文物。 1855年,當阿巴斯總督将剩餘的藏品作為禮物送給來埃及進行正式通路的奧地利馬克西米利安大公時,埃及第一座博物館的故事徹底結束。盧浮宮助理館長奧古斯特·馬裡耶特來到開羅豐富巴黎科普特手稿收藏已有五年了。當他的使命失敗時(科普特長老禁止出售教堂儲存的手稿),他決定在薩卡拉進行挖掘,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發現了塞拉皮斯的墳墓。入口。馬裡耶特繼續在聖牛蜜蜂之墓上工作了三年,直到他不得不傳回法國。
《埃及博物館珍寶圖鑒》内頁。
然而,沙漠裡的經曆卻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三年中他遇到的所有困難使他确信埃及需要有效的機構來促進其古迹的保護。随後,他利用拿破侖二世計劃遊覽尼羅河的機會,以準備通路為借口再次來到埃及。抵達後,他進行了一系列發掘工作,并努力提高地方當局對保護古代文化遺迹的認識。1858 年,總督下令成立埃及古物管理局,該機構負責監督全國各地的考古發掘工作。該機構負責人的職位自然就落到了馬裡耶特身上。上任後,他立即啟動了一系列考古發掘和研究項目。很快,來自埃及各地的大量文物抵達開羅。在文物管理局的早期,馬裡耶特面臨着一些困難,被迫與想要繼續從事文物業務的埃及人和歐洲人打交道。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859年馬裡耶特的從業人員在Dra Abuel-Naga發現了阿克霍特普的陪葬品。但基納市長沒收了女王的木棺。他想取悅總督,将寶藏送往開羅。馬裡耶特派人攔截一艘載有文物的貨船,成功發現珍貴文物并發出嚴厲警告。 1867 年,阿霍特普的珍寶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出。即使在這一次,馬裡耶特也不得不回絕尤金妮皇後獲得這些珠寶的企圖。
《埃及博物館珍寶圖鑒》内頁。
盡管存在諸多問題且埃及經濟依然陷入困境,馬裡耶特還是于 1863 年在交通管理局大樓内向公衆開放了第一座真正的埃及博物館。這座俯瞰尼羅河的建築位于布拉克區。由于馬裡耶特及其助手每年組織的考古挖掘工作,随着藏品的增加,該博物館多次擴建。 1864年至1876年間出版了收藏手冊,并重印了六次。
然而,布拉克的選址暴露出嚴重缺陷,尼羅河泛濫,1878年的洪水導緻許多文物流失。一直将布拉克大樓視為臨時地點的馬裡耶特抓住了這個機會,堅持要求政府為博物館提供一個永久的住所,既可以滿足其不斷增長的藏品需求,又可以免受洪水的影響。埃及政府此前準許了在傑濟拉島南端建造一座大型博物館建築的計劃。然而,馬裡耶特的要求和政府的法令都沒有帶來好的解決方案,于是布拉克的博物館又繼續營運了十年。
由于新文物層出不窮,展廳的布局也在不斷變化。
馬裡耶特去世後,該博物館由與馬裡耶特共事近二十年的路易吉·瓦薩裡 (Luigi Vasari) 負責。他的繼任者加斯頓·馬斯佩羅(Gaston Maspero)竭盡全力将博物館遷出布拉克社群,但沒有成功。在尤金·格雷鮑随後的任期内,布拉克收藏的狀況受到批評。1889年,這座建築的容量達到了極限:展廳和倉庫都沒有空閑空間,當時發掘的文物不得不長期放置在上埃及的貨船上。
這種嚴峻的形勢迫使伊斯梅爾總督捐出他在吉薩的宮殿(現為動物園)作為博物館的新址。從夏天到 1889 年底,這些藏品從布拉克轉移到了吉薩。 1890年1月,新博物館準備向公衆開放。幾年後,建造新博物館的計劃獲得準許。在送出的 73 份提案中,法國建築師馬塞爾·杜爾尼翁 (Marcel Dourgnon) 的計劃最終脫穎而出。他的設計在當時來說是相目前衛的。首先,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專門設計和建造的博物館建築。其次,整個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了當時剛剛發現的比較新的材料。許多參賽設計的靈感來自古埃及建築模型,杜尼恩博物館具有古典風格和外觀。隻是平面圖巧妙地與古埃及晚期神廟的格局融為一體。例如,主廊與建築主體垂直的部分讓人想起埃及神廟的塔門,而寬闊的中央大廳和周圍側室的布局在埃德夫神廟中仍然可以看到。今天。
杜尼翁将博物館内部設計為開放空間,不同區域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讓遊客可以四處走動,感受古埃及的雄偉。然而,杜尼翁的中标引起了巨大争議,尤其是在為新大樓努力籌集資金的意大利社群中。法國隊的勝利意味着意大利隊的失敗,他們感到自己被欺騙了。 。也許正是出于這個原因,該博物館是由意大利 Garozzoe Zaffarani 公司建造的。新大廳于1897年1月開始興建,位于開羅英國軍營旁邊的空地上。
奠基儀式于同年4月1日舉行,阿巴斯·希爾米王子和馬斯佩羅王子出席了儀式。馬斯佩羅接替格雷伯再次擔任古物管理局局長。 1901 年 11 月,古物管理局聘請了意大利建築師亞曆山德羅·巴爾桑蒂 (Alessandro Barsanti),他于 1902 年 3 月 9 日開始将藏品從吉薩宮運送到建立築。運輸過程中使用了約5000個木箱。另外兩列專列往返兩地19趟,運送重要文物。
《埃及博物館珍寶圖鑒》内頁。
首批運來的48具石棺總重量超過1000噸。此舉是在倉促和恐慌中完成的。當所有文物都運到新博物館時,文物局官員突然發現,一尊精美的荷爾法老木制雕像不見了。後來懸案告破,在地下倉庫的一角發現了珍貴的雕像。運輸過程中,勞工們擔心受到處罰,部分文物遭到損壞,但沒有及時報告。 1902年7月13日,馬裡耶特的墳墓遷至新樓,完成了新樓的搬遷。按照他的遺願,他的遺體永遠不會與他一生收藏的文物分開。同年11月15日,開羅博物館正式開放。
新館的展覽設計沿襲了19世紀末埃及的文化理念。展廳按時間順序排列,陳列文物首先考慮審美标準。由于結構原因,最大、最重的文物被放置在一層,而二層則是墓葬中的随葬品按年代順序陳列。日常生活用品按類别擺放在不同的展廳中。 1908年,主畫廊兩端的天窗必須重建。這項工作是由一家法國公司用一年時間完成的。此時,樓梯周圍的小陽台可能是為了容納從代爾巴哈裡所謂的第二儲藏室中出土的許多底比斯祭司的木棺而建的。随着藏品的增加,建築不斷翻新,一些底層房間被改造成商店。為了擴大書店并為其他服務提供空間,原來展示紀念碑石膏模型的門廊被關閉。
新文物的層出不窮,意味着展廳的布局也在不斷變化。例如,特雷爾-阿瑪納的發掘以及随後這種藝術風格的流行導緻了專門展示該遺址出土文物的博物館大廳的建立。圖坦卡蒙的寶藏也需要一個合适的地方來儲存和展示。 1923年,當圖坦卡蒙的珍寶進入博物館後,人們對二樓的展廳進行了徹底的改造。為了給年輕法老的所有随葬品騰出足夠的空間,代爾巴哈裡王室隐藏陵墓中的棺材不得不轉移到博物館的其他地方。
雖然博物館的外觀沒有太大的改變,但它所處的環境卻與最初想象的有很大不同。前英國軍營現為尼羅河希爾頓酒店。博物館後面是拉美西斯希爾頓酒店,前面是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博物館和解放廣場之間有一個花園,周圍有鍛鐵栅欄。花園中央有一個噴泉,周圍環繞着古老的雕像。馬裡耶特的墳墓原定位于博物館内(一樓陳列着阿瑪納時期的文物),但現在位于花園的西側。畢生緻力于建立埃及博物館的奧古斯特·馬裡耶特至今仍被埋葬在古王國風格的石棺中。
本文選自《埃及博物館珍寶圖鑒》。字幕由編輯添加,不屬于原文專有。經出版商許可出版。原作者/【意大利語】Francesco Tiraditi 【意大利語】Araldo De Luca
摘錄/何葉
編輯/何安安
校對/劉軍
僅在頭條号釋出,其他平台均為搬運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原創不易,歡迎轉發!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