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煙雖已散去,曆史不能遺忘。抗戰時期的龍陵位于怒江西岸前沿,地處滇緬公路要塞,成為滇西抗戰的主戰場,境内大量的抗戰遺址遺迹,是滇西抗戰、中國抗戰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重要見證。
松山抗戰遺址是目前儲存最為完好的二戰戰場遺址之一。松山,位于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臘勐鎮,緊靠怒江惠通橋,“前臨深谷,背連大坡”,左右皆山,控制滇緬公路,扼守滇西進入怒江東岸的咽喉,被譽為“東方直布羅陀”。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曆經大小百餘次戰鬥,以殲滅日軍1288人,傷亡7773人的代價,于9月7日成功奪回這個戰略樞紐,再現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壯。松山戰役的全面勝利,掃除了日軍盤踞在滇西的堅固陣地,打通了滇緬公路國際交通線,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反法西斯戰場從失敗走向勝利的轉折點,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取得最後勝利建立了永不磨滅的功勳。
松山共有戰場遺址69個、遺迹816個,儲存完好的戰壕約13200米,1998年被評定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務院準許為全國第六批國家級文物保護機關,2019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走進松山抗戰遺址,碰觸戰争印記,仰望滿身傷疤、頑強挺立的見證樹;踏上石階,穿過由将軍方陣、娃娃兵方陣、女兵方陣等12個不同方陣組成的中國遠征軍雕塑群;步上棧道,滿眼皆是縱橫交錯、密如蛛網的戰壕……松山上至今仍保留着當年遠征軍第八軍103師陣亡将士公墓碑、移葬紀略碑、71軍陣亡将士公墓碑和日軍當年的指揮所、慰安所、發電廠、汽車修理廠、飲水的蓄水池等遺址遺迹,它們都在默默訴說着那段血與火的曆史,無不在提醒後人不能忘記曆史,不能忘記為國捐軀的英雄們,這就是最好的曆史見證。
此外,在龍陵境内,滇緬公路、惠通橋遺址、駐龍日軍司令部遺址、駐龍日軍軍政班本部遺址、董家溝日軍慰安婦制度罪行陳列館、日僞縣政府舊址、東卡日軍碉堡、老東坡日軍陣地等抗戰遺址遺迹儲存完好,不僅是曆史的見證更是戰争故事的又一續說。來龍陵,重走滇緬公路,聆聽滇西抗戰曆史故事,一起見證那一段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