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50年代,澳洲反複強調巴布亞人和印尼人之間的差別,支援荷蘭繼續留在西伊裡安或者是由聯合國托管新幾内亞。1954年,

在50年代,澳洲反複強調巴布亞人和印尼人之間的差別,支援荷蘭繼續留在西伊裡安或者是由聯合國托管新幾内亞。1954年,印尼把西伊裡安問題送出聯合國,澳洲極力阻止聯合國通過印度尼西亞的提案,為得到美國的支援,在各種場合反複宣傳西伊裡安對澳洲的重要性,一再的表明自己反對印度尼西亞占領西伊裡安,不斷的對美國施加影響,甚至為了讓其他國家投反對票,利用以色列人來影響拉美人的态度,當印尼改變收複西伊裡安的主權依據時,澳洲也把反對的理由改為“民族自決”。澳洲還尋求美國對荷蘭的秘密援助,總之,澳洲為了不讓西伊裡安落入印尼之手,展開各種形式的外交。澳洲的努力沒有白費,50年代,印尼在聯合國的曆次提案都未獲得通過。

但是到50年代後期,美國先後兩次向印尼提供軍事援助,還緻力于維持與印尼的友好關系,這促使支援荷蘭擁有西伊裡安主權的澳洲态度趨向軟化。1959年2月,印尼外長蘇班德裡約訪澳,澳洲發表了一項聲明,即澳洲政府願意接受荷印之間關于西伊裡安問題和平達成的任何協定,1961年4月當蘇加諾特使那蘇申訪澳時,孟席斯再次表示了同樣的立場[2]。盡管如此,在西伊裡安問題上,澳洲的基本立場并沒有改變。1961年,當荷蘭提出若由聯合國能夠在西新幾内亞的管理和發展上承擔監督責任,荷蘭将放棄對西新幾内亞的主權,澳洲立即表示支援這個方案。

可是,此時,美國從全球戰略來考慮,改變了以前在西伊裡安問題上的中立政策,試圖勸說荷蘭和澳洲放棄在西伊裡安的權利,并在1962年提出“邦克計劃”。澳洲對此非常不滿,但是她很清楚在全球冷戰的背景下,她屬于西方陣營,她的自身安全與美國的全球戰略緊密相連,美國不可能為了西伊裡安問題而失去印尼,使其完全倒向共産黨,是以,目前澳洲需要謀求的是美國對其防務的承諾。在這種認識下,澳洲聲稱他不會改變在西伊裡安問題上的态度,除非美國作出對東新幾内亞的防務保證。

1962年5月8日至9日,在堪培拉舉行了澳新美理事會會議上,美國國務卿臘斯克認為,“在太平洋,美、澳、新的責任完全一緻”。也就是說美國向澳洲下了保證,若澳屬新幾内亞受到印尼侵略,美國将伸出援助之手,在這種情況下,澳洲開始調整在西伊裡安問題上的政策,表示接受“邦克計劃”。在這種情況下,荷蘭孤立無援,也改變在西伊裡安問題上的态度,印荷雙方開始以邦克計劃為基礎進行談判。

美國作為二戰後西方世界的領頭羊,澳洲和荷蘭的盟國,亞太地區的大國,毫無疑問會介入到西伊裡安問題之中。

從1950年到1952年之間,荷蘭和印尼為了解決西伊裡安問題舉行了3次會談,在前兩次會談中,美國認為自己在西伊裡安沒有主要的戰略利益,隻要西伊裡安控制在對美國友好的國家手裡即可。但在第二次談判結束後,1950年12月美國政府認為如果永久拒絕印度尼西亞對荷屬新幾内亞的主權,印度尼西亞将變得反荷蘭并且最終反西方。

照這樣發展下去,在美蘇未來可能的戰争中印尼很難保持善意的中立,但美國并不想完全失去印尼,是以,此後美國政府避免表達關于這個問題的任何實質性觀點,并且重申應當根據圓桌會議有關各方之間的協定解決這個問題。

在50年代,澳洲反複強調巴布亞人和印尼人之間的差別,支援荷蘭繼續留在西伊裡安或者是由聯合國托管新幾内亞。1954年,
在50年代,澳洲反複強調巴布亞人和印尼人之間的差別,支援荷蘭繼續留在西伊裡安或者是由聯合國托管新幾内亞。1954年,
在50年代,澳洲反複強調巴布亞人和印尼人之間的差別,支援荷蘭繼續留在西伊裡安或者是由聯合國托管新幾内亞。1954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