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奮鬥者 正青春 | 張晨:黑暗世界裡的“追光”天使

作者:中華兒女人物觀察
奮鬥者 正青春 | 張晨:黑暗世界裡的“追光”天使
奮鬥者 正青春 | 張晨:黑暗世界裡的“追光”天使

“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遠不會把我打敗。把我打倒是我身體跌倒,但你永遠打敗不了我的心。”美國作家海明威的這句話,對于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張晨來說,像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奮鬥者 正青春 | 張晨:黑暗世界裡的“追光”天使

2022年6月18日,張晨在畢業典禮發言

從先天弱視,到13歲時視網膜脫落,導緻徹底失去光明,再到取得全國首個盲人聲樂碩士文憑……面對命運打擊,張晨始終懷揣夢想,努力前行,她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2023年9月10日是大陸第39個教師節,也是張晨人生中的第18個教師節,她說:“每年的教師節都特别開心,學生們會圍着我唱歌,當聽他們唱起《鮮花愛雨露我們愛老師》,那種幸福難以言表。我知道他們愛我,我也很愛他們,真的希望這些可愛的孩子通過接受教育,讓人生的路越走越寬廣,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我感覺看不見原來沒有那麼可怕”

1986年,張晨出生于安徽省安慶市一個普通的雙職工家庭,父母重視教育,從未放松對她的培養。雖然先天弱視,視力隻有0.3,但是張晨說自己的童年是極其快樂的。

在學校,張晨能歌善舞,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兒時的我比較好強,總是希望考出好成績,考上重點高中。”為此,張晨加倍努力學習,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直接導緻眼底充血,視網膜脫落。“走在上學的路上,眼前突然變得模糊,像是起了好大的霧,眼前的一切都隻剩下一個輪廓。”這是她記憶中最後的光亮。

父親帶着張晨去了國内最好的醫院,找到最好的醫生。遺憾的是手術沒有成功,雖然視網膜貼上了,但視力卻沒有恢複,她再也看不見了。那一年,張晨隻有13歲。她感覺整個世界都塌了,完全不能接受現實,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她一遍遍問自己,“我還能讀書嗎?”“我還能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嗎?”“我就這樣一直在黑暗中了嗎?”

這樣的低谷持續了幾個月,父親和母親寸步不離陪着張晨。爸爸對她說,“人生很長,有些事情需要用眼睛去做,有些事情不需要用眼睛去做。看不見已經是現實,你就必須适應失明的日子,很多事情都需要從頭再來,爸爸相信你肯定能做的很好。”親人的陪伴鼓勵,讓張晨走出了最艱難的時光。

1999年9月,張晨在父母的陪伴下走進了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始,她有些不情願。但是到了學校和同學們接觸後,她有些震驚了,“雖然同學們都看不見,但是他們行動自如,很多人都特别樂觀向上,笑聲格外燦爛。”張晨說,“我終于感覺自己不是異類,也不是最孤獨的人,在這裡我有一種歸屬感,因為他們都和我一樣看不見,我甚至比他們有些人更幸運,因為我曾經看過藍天,看過大海,看過這個五彩斑斓的世界,我喜歡這裡。”

而在學校學習之後,張晨發現這裡的老師有不少也是盲人,那一刹那,她有過幻想,是不是以後自己也有可能站在這裡,給别人上課。那時不敢多想,就是一閃而過的念頭。張晨喜歡上國文課、音樂課,但最喜歡的就是上班主任的課。在班主任的課堂上,老師從不說“摸書”,而是說“看書”。老師會根據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她會手把手教張晨學習盲文,總是把贊美挂在嘴邊,每每得到表揚,張晨學習的勁頭就更足,僅僅一周的時間,就掌握了盲文的基本方法。

也正是這樣一點一滴的進步,讓張晨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期待。她也意識到,還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重新打開眼前的世界。盲文是一種,音樂也是一種。

“月光灑在江面上,灑在周圍的樹林、山脈上,我一下就沉浸在那種美景中了。”與法國作曲家德彪西的鋼琴曲《月光》的第一親密接觸,她就有了具象的畫面,這是前所未有的感受:“音樂像一道光,照進了我的内心,讓我感覺看不見原來沒有那麼可怕。”

在父母的鼓勵下,張晨開始學習鋼琴,舉全家之力,湊齊了一萬四千塊錢,将鋼琴擡回了家。從此,她每兩周就在家人的陪伴下坐四個小時的大巴車,去合肥找專業老師上課。老師對她的要求更加嚴格。她用手去摸一個又一個音。别人可以一邊看琴譜一邊演奏,張晨要先把曲譜完全背下來,在鋼琴上一個音一個音地找,找到每個和弦之間的關系,再把兩隻手合起來,一小節一小節地對準位置。反複練習,直至形成肌肉記憶,才能彈出一首完整的曲子。

“那時候每天都要練琴,特别辛苦,和很多孩子一樣,我也會找各種理由不練琴,練不好的時候,也會煩躁,會砸琴,但多數時候,坐下來彈琴,内心還是很平靜的,或許這就是發自内心的喜歡吧!”張晨笑着說。

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2002年,16歲的張晨以專業課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入了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音樂系鋼琴專業,成為安慶市首位盲人大學生。

“做一名音樂老師,是我從小的夢想”

就這樣,在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張晨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

“讀大學的時候,感覺世界都開闊了,除了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在專業上一起交流,共同成長,還交了許多外院的朋友,我參加了很多比賽,辯論會,校園歌手大賽,還參加了很多聯誼活動。”回憶起自己的大學生活,張晨特别開心地說,“四年大學生活除了老師們的關心和指導,讓我在專業上有了明顯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我跳出了原來的小圈子,讓自己的性格變得更果敢,也敢于去嘗試新事物。”

奮鬥者 正青春 | 張晨:黑暗世界裡的“追光”天使

張晨在給學生們上音樂課

2006年6月,大學畢業前夕,張晨在一個2000人的大禮堂完成了自己的畢業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上,她表演了鋼琴獨奏,個人獨唱,獲得了滿堂彩,很多人都被她的精神所感動。

畢業之後,張晨獲得了很多工作機會,可以進入殘障人士藝術團去各地演出,長春當地也有學校希望她留下來任教……但是,得知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音樂師資力量比較欠缺,音樂活動也相對貧乏,沒有絲毫猶豫,她回到了自己的母校。要知道,當時學校的工資微薄,除了很低的基本工資,一節課的課時費隻有一塊二毛錢。

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走進教室面對學生的時候,張晨格外激動,這裡面或許就有和自己當初一樣消沉的學生,她想把音樂中神奇的力量傳遞給孩子們,讓他們在音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小小老鼠小小老鼠穿藍衣,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大臉貓大臉貓長胡須,喵咪咪喵咪咪喵咪咪。一個尾巴細又長……”張晨選擇了《藍皮鼠和大臉貓》,這個孩子們都知道的卡通片主題曲,她和孩子們一起探讨藍皮鼠和大臉貓的動畫形象,再讓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最後她把這首歌分成兩個聲部,在這種連唱帶演的氛圍中,大家學會了這首歌的演唱,學生們都說,沒想到還可以這麼上音樂課,實在太有意思了。

這就是張晨自己摸索出來的音樂教學法,以聽覺為主,再通過想象、感官、觸覺的輔助,讓學生對作品有全方位的認知,補償盲生的視覺缺陷。對于那些從來沒看見過這個世界、對顔色完全沒有概念的學生,張晨就通過音樂讓他們感受到色彩。

有一次,在教學生一首曲子時,有學生說:“老師,這段音樂讓我體會到了白色,非常純潔。你說過白色是純淨、聖潔的。”也有沒見過顔色的學生稱,《草原牧歌》的前奏讓他想到了草的綠色和露珠的感覺。這就是張晨最幸福的時刻,因為音樂讓他們感受到世界的五彩斑斓。

在學校,喜歡上音樂課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張晨的努力下,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成立了合唱團。起初合唱團裡隻有7名同學。當一個學生偶然唱起了《七色光》,她說:“七色光有7種顔色,我們每個人正好是一種顔色。音樂中有7個音符,每個人也是一個音符。”就這樣,合唱團的名字誕生了——“七彩旋”。

慢慢地,合唱團從7個人逐漸壯大,大家努力練習基本功,演練合唱,排練國内第一部盲童音樂劇……“因為我們的學生是盲童,合唱的時候是看不見指揮的,我們隻能把指令轉換成他們能感受到的,例如用鋼琴的某一種提示去傳遞給他們,包括在舞台上的身體協調,都需要大量的排練,讓他們去感受,是以學生們都說排練是痛并快樂着。”張晨說。

2009年,安慶市舉辦中國小生合唱比賽,在張晨的努力争取下,合唱團在比賽前十天獲得參賽資格,和普通學校的學生同台競技,學生們都很興奮。就這樣,他們帶着自己的原創歌曲《我們已長大》站在了最終的比賽場上,所有人對這個合唱團的第一次比賽充滿了期待。

“他們那天唱的特别好,所有人都在努力的唱,努力去表達,我特别感動。”但令張晨沒想到的是,比賽現場最後亮分,合唱團沒有亮分。直到所有獎項頒發結束之後,大賽組委會宣布他們獲得了特别獎。雖然得了獎,但孩子們有些迷惑。“老師,什麼是特别獎?是因為我們看不見嗎才特别嗎?”“老師,不管我們付出多少努力,是不是隻能拿特别獎?”

張晨對孩子們說:“我向你們保證,以後不會再有特别獎。”此後張晨在比賽前就會和相關部門溝通:“請按我們真實的水準打分。”在第二年的市中國小生合唱比賽上,七彩旋合唱團憑借着一首《讓世界充滿愛》打動了所有評委,獲得了全場最高分。他們也慢慢走出了安慶,走進了安徽省,走向了全國。

2013年2月,全國第四屆中國小生藝術展演活動在廈門舉行,張晨帶着合唱團的學生們一舉拿下了藝術表演類中學甲組一等獎。在廈門,張晨帶着孩子們一起去海邊。“聽,那是海的聲音,它浩瀚,聲音溫柔的就像一隻睡着了打着呼噜的小貓,可能是它遇上了一個能夠讓自己平靜的人,它也變得不再咆哮。”學生們在海灘上嬉戲歡笑,有人大聲地說,“張老師,我聽到海鷗的聲音了。”孩子們的眼睛看不見大海的波瀾壯闊,但是他們的心靈所感受到的大海,是很多人看不見的,是屬于他們的絢爛。

“我‘看見了’最美的愛情”

2013年,張晨需要領養一隻導盲犬,于是來到位于大連的中國導盲犬基地,就這樣,導盲犬馴犬師唐聞澤走進了她的人生。獅子座的唐文澤自信,有耐心,像太陽一樣照耀着周圍的人,也讓張晨時時刻刻感受着溫暖,她說,“對于愛情,我是遲疑的,一直以為自己戀愛、進入婚姻會很難,直到遇見了他,是唐先生治愈了我。”

2016年,結束兩年多的異地戀,唐聞澤辭去大連的工作,到安慶和張晨組建了家庭。唐聞澤說:“我最欣賞張晨的樂觀和積極向上,我們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在學校裡,隻要她在的地方,就會有笑聲,她總能把快樂帶給大家,我跟她在一起非常幸福。”

奮鬥者 正青春 | 張晨:黑暗世界裡的“追光”天使

合唱團學生參加安徽省中國小生合唱專項展演活動

現在,張晨要給全校10多個班的近100名視障孩子上音樂課,每周16節課。教學愈久,她需要面臨的挑戰就越來越多。除了視障,還有多重障礙的學生。當年有一個患有孤獨症又視力不佳的學生,行為怪異,又不說話,無論張晨怎麼溝通,這個學生就是一句話也不說,面對這一類學生,張晨有些無奈,總想着從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學生。

2020年,張晨深思熟慮後,給自己設定了新的目标——考研究所學生,既是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是給學生們做出榜樣,讓他們看到視障者更多的可能性,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她的這個決定也得到了了唐聞澤的絕對支援,為了幫助妻子複習,他将學習資料翻譯成盲文,或者朗讀資料錄音給妻子聽。“把紙質材料轉換成word格式,她就可以通過讀屏軟體聽了。有時候也用盲文列印機列印成盲文來閱讀,還有一些視訊教程裡的闆書或者其他圖檔格式的内容,也需要重新用word文檔列印出來。”唐聞澤說。

那半年,張晨除了工作都在學習。每天4點45起床,從5點學習到7點半後開始給學生上課,課間休息時再刷題和背單詞。最終,她以初試、複試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入安慶師範大學音樂學院2020級學科教學(音樂)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成為安徽省首位通過全國統考的盲人研究所學生,同時也是國内第一個音樂學科教學專業聲樂方向的盲人研究所學生。

從特校到普校,張晨渴望平等對待,她主動選擇住在宿舍,和舍友們一起上課,一起參加考試。每一次考試,她需要提前向老師解釋并申請電子版試卷,上課老師講曲譜,視力無法接收的資訊,張晨就課後再找同學補習。她放棄了帶導盲犬進學校,因為如果帶導盲犬,需要學校為她單獨安排一間宿舍,那樣和其他同學的交流時間就會變少。

從校級到國際,張晨參加了許多場比賽,還受邀參演國際盲人節公益音樂會等20餘場活動,發表原創歌曲《螢火蟲》《百年心語》;并先後獲得國際聲樂公開賽一等獎、全國殘障人士文藝彙演一等獎、孔雀杯全國聲樂展演銅孔雀獎……

研究所學生畢業後,張晨再一次回到了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她說隻有回到這裡,聽着學生們的歡聲笑語,她的内心才會無比甯靜。這些年,張晨獲得的榮譽很多,“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自強之星”“安徽省優秀研究所學生”……她說這些是榮譽,更是責任,激勵她更好地帶着學生走下去。從2006年至今,張晨在學校工作17年,最開心的就是收到曾經的學生向她傳來的“喜報”,有學生大學畢業後去蕪湖特殊教育學校做了音樂老師,有學生參加普通聯考,考上了北京的大學……

“我要把自己的熱情都奉獻給我的學生們,我要讓他們也跟我一樣,能夠看到更多的光,感受到生命的美麗。”張晨說,“雖然我們看不到,但我們還能摸得到、聞得到、感受得到,我們要有追求,要活出生命的色彩。青春需要奮鬥的,我會繼續努力。今後,我也希望能把我的學生們培養成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作者:《中華兒女》記者 梁偉

編輯:陳晰

[ 本文刊于《中華兒女》雜志2023年第9期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