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血腥、殘忍的曆史,令人心驚膽顫

作者:白駒說PLUS

這是白駒說分享的第48個曆史故事

那些血腥、殘忍的曆史,令人心驚膽顫

△北京周口店猿人頭蓋骨化石複制品

上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周口店陸續發現古猿人骨骼化石,轟動世界。德國古人類學家魏敦瑞聞訊而來,主持對遺址的考古和研究。

随後,魏敦瑞驚奇地發現了一些現象:遺址中頭骨與其他骨骼數量不成比例,明顯多于其他骨骼,并且頭骨大部分存在裂痕和孔洞,有明顯的鈍器擊打痕迹。

魏敦瑞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古猿人存在食人行為,而擊打頭骨可能就是為了吸食腦髓。

古猿人以同類為食已讓人無法接受,然而,自先秦至明清,兩千多年的文明史,“人相食”的記載竟也屢見不鮮,每每讀到,無不令人心驚膽顫。

01 軍糧

大家或許都聽過張巡守睢陽的血腥事迹,但鮮有人知,張巡其實是抄作業的。

東漢興平二年(195年),東武陽城。

在斷然拒絕武林盟主袁紹的勸降後,東郡太守臧洪深知自己已時日無多。

眼下,袁紹大軍已圍困孤城一年有餘,内無糧草,外無援兵,東武陽城必破無疑。臧洪看着追随自己的将士,不忍他們為自己殉葬,于是下令遣散士卒,各自逃命。

然則,将士們感念臧洪的恩德,決意誓死跟随,萬萬不肯離開。全軍遂開始搜尋老鼠、草根等果腹,而後再難找到可以吃的東西。

再苦也不能讓主帥餓肚子吧。軍中主簿拿出僅剩的三鬥米,為臧洪熬了一鍋粥。臧洪看着稠粥,哀歎道:“我怎能獨自享用!”便讓主簿兌稀了分給将士。

可這點稀粥又有何用。于是乎,臧洪做出了一個駭人的決定:殺掉他的愛妾,充作軍糧!

可以想象,被吃的肯定不光是臧洪的幾個愛妾,食人已成為最後的無奈之舉。

将士們個個痛哭流涕,奮勇殺敵。至城破時,城中七八千将士及其家屬無一人投降,悉數戰死。

而臧洪也終被袁紹所殺。

無獨有偶,後人總是在重蹈前人的覆轍。

金天興二年(1233年),金國守将烏古論黑漢面臨彼時臧洪、張巡同樣的處境。

此時,金國大勢已去,而自己困守孤城唐州,彈盡糧絕。

城中人相食的慘象開始蔓延。黑漢為激勵士氣,做出與前人同樣的抉擇:殺妾充作軍糧。将士們一看主帥如此大公無私,竟紛紛依葫蘆畫瓢,争相殺死自己的妻兒,獻作軍糧。此後,黑漢立下一條軍規:凡戰死者,無論将帥、士卒,屍體均充作軍糧。

最終,唐州被宋軍攻破,黑漢不屈被殺,但凡參與食人的俘虜均被斬首示衆。

此三人,于國家君主,忠義有餘,于妻兒百姓,卻毫無仁愛憐憫之心。

說到底,一将功成萬骨枯,都隻為成全自己的名節私心罷了。

02 嗜好

亂世出妖孽,尤其以食人的妖孽最為兇殘。

隋末軍閥朱粲割據為王,隻知劫掠破壞,不知與民休息,久而久之,自然糧饷匮乏。

怎麼辦?換一般統帥可能會抓耳撓腮,但對于朱粲,這些都不是什麼難題。

朱粲令軍士搶來百姓嬰兒,當着全軍的面蒸熟後食用,邊吃邊贊歎:“美味的食物,哪一樣能比得上人肉啊!隻要其他國家還有人口,我軍何愁無糧。”

随後,将掠來的婦女小兒烹熟,分給将士。更是令人發指的是,朱粲在轄區各地攤派“人頭稅”,遴選體弱百姓充作軍糧。

就算投靠朱粲的士族也難逃其口。隋著作佐郎陸從典、通事舍人顔愍楚獲罪遭貶至南陽,朱粲起初如獲至寶,将二人奉為上賓,但等到軍中糧盡時,竟立刻翻臉,将陸、顔兩家悉數吃了。

五代十國,天下大亂,群魔亂舞,較朱粲有過之而無不及。

後晉大将苌從簡喜食人肉,尤其是小兒,時常命軍士抓捕百姓小兒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後漢将領趙思绾率軍反叛,後漢朝廷征讨之,久攻不克,于是圍城。趙思绾同樣殺人為糧,并當衆生吞人膽,向守城将士吹牛道:“吞人膽一千枚,便可膽氣無敵!”等到後漢軍破城之日,趙思绾已吞人膽六十六枚之多。

南唐國大将王建封也是個有人肉瘾的惡魔,為食人特地掠來婦女百餘人,每天殺一人為食。

吳越國湖州刺史高澧相較前幾位亦不遑多讓。高澧殺人成性,每當傍晚時分,必派人掠府宅前後的行人為食,他的嗜好是喜飲人血,以至于湖州的百姓都罵他是夜叉精轉世。就連為他效力的衙署官吏也是惶惶不可終日,每天早上出門,必定要與妻兒道别一番,唯恐一去不回。

類似這樣的變态惡魔,史書上不勝枚舉,當然下場也大多死于非命、不得善終。

對他們的評價有四個字最為貼切:禽獸不如!

03 采生

也有一些人是出于某些特殊目的而食人,比如下面這兩位。

明萬曆年間,太監高寀奉旨在福建監稅,期間橫征暴斂,欺壓官吏,魚肉百姓,俨然成了福建的土皇帝。

然而高寀也有自己的煩惱。

隻因自己是個太監,身體殘缺,亦不可能有子嗣,想來自己要這堆積如山的金銀又有何用。于是乎,高寀終日唉聲歎氣,悶悶不樂。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惡太監身邊自然少不了趨炎附勢之徒,魏天爵、林宗文等人便是。

此二人知曉高寀的心思,于是為他四處求仙問藥,終于求得一個方術:食小兒腦千餘,就能讓高寀缺少的部位重新長出來。

高寀大喜過望,立刻命人不擇手段搜羅小兒,碎顱取腦,作為藥引。

等高寀離任後,人們驚訝地發現,稅監衙門水池中已是白骨累累,慘不忍睹!

有卧龍必有鳳雛。

清順治年間,山西安邑有一知縣名叫鹿盡心,這鹿知縣在殘害百姓方面恰如其名,可謂是盡心盡力。

鹿知縣患有惡疾,久治不愈,便四處張榜求醫。一日,一個名叫劉海蟾的方士毛遂自薦,向鹿知縣拍着胸脯保證道:“大人您這病須食小兒腦方能痊愈。”

鹿知縣智商比不學無術的高太監也強不了多少,竟信以為真,立刻重金向百姓求購小兒,同樣碎顱取腦,烹熟作為藥引。然而,小兒殘害了不少,但這病卻一點也未見起色。

鹿知縣很生氣,氣哄哄地找來劉神仙算賬。劉神仙腦瓜一轉,忙解釋道:“大人,您是煮着吃還是蒸着吃啊?此物得生吃才能治您的病。”鹿知縣恍然大悟,繼續禍害小兒。

善惡到頭終有報,鹿知縣這病沒見好,竟一命嗚呼。之後,事情最終敗露,百姓群情激憤,罪魁禍首鹿知縣已死,但劉神仙卻是在劫難逃。

在感慨世道愚昧殘暴之餘,不免使人哀歎:人命真如草芥一般,在權貴眼中不過是一味藥材!

04 商品

據統計,從先秦到明清的兩千多年裡,有記載的“人相食”年份就多達四百二十九年。

可别以為底層百姓隻要泯滅人性就能填飽肚子,很遺憾,一般情況下,人肉也是要花錢買的,是災年的重要流通商品。

唐龍紀元年(889年),梁王朱溫攻伐岐王李茂貞,圍困鳳翔城。時值隆冬,天降大雪,鳳翔百姓又凍又餓,死者不計其數。城中集市狗肉每斤賣五百錢,而人肉隻值一百錢,人比狗賤。

北宋靖康年間,金兵肆虐,北方糜爛,生産耕作停滞,“人相食”現象極為普遍。

當時市面上,人肉比豬狗肉都要便宜,并根據肉質貼上商品名稱。例如,年老的叫“饒把火”,意為煮熟需要多加把柴火;女人叫做“不羨羊”,意為比羊肉更鮮美;而小兒則叫做“和骨爛”,意思是容易煮爛。

人肉不再是人,而被統稱為“兩腳羊”,往往曬成肉幹後公開叫賣,肥壯的也不過賣十五錢,而當時一鬥米的價格竟高達數千錢。曾經的風雅大宋灰飛煙滅,蕩然無存。

清朝初年,災荒年景,民間也開設專賣人肉的“菜人市”。

有一對夫婦人在異鄉,老家有急事喚男子速速回鄉。然而,這年頭飯都吃不飽,又哪來的盤纏回去。正當男子一籌莫展之時,妻子忽然拿出三千錢交與他,讓他帶着錢趕緊回去,随後自己哭着走了。

丈夫一思忖,心想妻子準是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便怒氣沖沖四處尋她。萬萬沒想到,待找到她時,妻子的手臂已被屠夫斬斷,挂在菜人市售賣。而那錢正是妻子賣身所得。

到了清鹹豐年間,清軍與太平軍激戰東南,昔日的江南魚米之鄉淪為一片廢墟。曾國藩就曾在日記中寫道:“江蘇人肉賣九十文一斤,後漲到一百三十文一斤。”

無論朝代的興與衰,最苦的莫過于百姓啊!

那些血腥、殘忍的曆史,令人心驚膽顫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