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民心血管篩查,用上AI、物聯網等“黑科技”

作者:紫牛新聞

為迎接第七個“全國殘疾預防日”,8月24日,無錫市惠山區長安街道殘聯舉行了一場“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活動,在主題宣教之外,特地為居民開展心電篩查,并用上了可穿戴、遠端監測的“遠端實時心電監護系統”,現場就能出篩查結果,并與平台連結的專家進行判斷,給出就診就醫,家門口就能篩查預防心血管疾病,居民們開心不已。

居民心血管篩查,用上AI、物聯網等“黑科技”

義診

郭阿姨今年78歲,沒什麼大的毛病,但最近感覺有點心口悶,知道社群有這樣一場免費心血管疾病篩查活動,她趕緊報了名。現場,作為活動技術支援“第三方”——惠醫療項目的從業人員,先為她在胸前貼上貼片,然後交給她一個“小盒子”,告訴她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保持平常的狀态即可,稍後會出具一份動态心電圖報告,并由專家現場看診。“我沒什麼事,問題不大,醫生這樣說我就放心了!”現場,還有近40位普通居民和殘障人士接受了心電篩查和診斷。

居民心血管篩查,用上AI、物聯網等“黑科技”

監測資料實時上傳 張建波 攝

記者了解到,篩查所用的裝置是一套遠端實時心電監護系統,由心電雲平台、動态心電記錄儀、實時心電監測系統等組成,郭阿姨用到的貼片是醫療級電極片,“小盒子”是基于5G物聯網實時傳輸技術的采集傳輸終端機,他們一起組成了前述的實時心電監測裝置。利用雲計算技術、AI技術,通過在雲端搭建檢查中心、監測中心、AI智能分析中心和診斷中心,該遠端實時心電監護系統可以對患者進行遠端、異地和長時段的心電監測,記錄資料上傳雲端後進行智能分析和診斷,有問題的會送出平台連結的專家庫,專家會及時聯系被監測對象,就後續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建議,“相比到醫院,這個免去了挂号和等待,可以随時随地在家自己做,很友善!”惠醫療項目負責人錢錫峰這樣告訴記者。

居民心血管篩查,用上AI、物聯網等“黑科技”

講座

現場,無錫市人民醫院心内科主任鮑小京還應邀作了《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的專題講座,圍繞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病因及預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受到居民們的熱烈歡迎。講座後,結合現場篩查檢測的報告,他逐一對參與活動居民的心血管疾病病發及預防進行診斷。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與發達國家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開始回落相比,大陸仍處于急速上升期,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已排在了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超過惡性良性腫瘤。究其原因,除了無法控制的年齡、性别和遺傳等因素,還有可控制的原因,比如飲食習慣導緻的“三高”、缺乏運動和精神、心理壓力,作為三甲醫院的專家,接手治療的患者衆多,但他更希望公衆做好預防工作,比如戒煙酒、運動和健康飲食,“要控制好基礎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

居民心血管篩查,用上AI、物聯網等“黑科技”

講座

長安街道殘聯理事長周萍稱,“殘疾預防”的核心意義是普通人預防因病殘疾,殘障人士預防二次殘疾,他們目前重點做“梗”和“癌”這兩方面的殘疾預防工作,“心梗”殘疾預防是關注的重點之一,當天的活動是以而舉行。後續,還将開展“腦梗”方面的殘疾預防活動,包括開展頸動脈B超及專家義診等,“就是要借助于第三方的專業力量,比如今天的心電監測系統就使用了AI、物聯網等技術,提升了預防篩查的準确性和效率,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這對殘疾預防工作來說很有價值。”她還透露,該街道還将青少年的殘疾預防也納入到了服務範圍,比如每年9月會開展脊柱側凸篩查等。

校對 盛媛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