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提到“家”這個字,你會想到什麼?

房子、婚姻、父母、孩子……

長大後,有人尋找伴侶組建新的家庭,有人獨自為家,自由生活。

家不僅是連接配接血緣關系的場所,更是歸屬感與安全感的來源。家如同一個柔軟的精神故鄉,讓人遠離殘酷的外部世界。

但在家庭主婦英華的眼中,“家”卻成為讓她戰栗的存在。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當花束般的戀愛枯萎時

英華和起漢是作為筆友認識的。

他們用書信傳遞想法,如同一首首青澀的詩。毫無戀愛經驗的英華面對這場親密關系,既欣喜又慌張,最終把身心傳遞給了這個為她作詩的男人。

起漢用籬笆和磚瓦為英華搭建了一個家。外牆看上去無比牢固,但英華始終覺得,這個家搖搖欲墜,她每時每刻都想要逃離。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起漢漸漸變成了和初見時完全不同的人,不體諒英華操持家庭的辛勞,反而厚顔無恥地覺得那都是理所應當的。每當英華帶着憤怒的心情想要離開時,她總是咬緊牙關說服自己:等孩子們長大成人後再說!

這句話像詛咒一樣糾纏着她,成為束縛她的牢籠,又成為支撐她的希望。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孩子磕磕絆絆長大後,英華漸漸覺得:“就這樣度過餘生,也未嘗不可。”但這個想法隻維持到大女兒結婚的前一天。

這天晚上,英華無意間聽到起漢打電話,才知道他借錢投資,竟然虧了一億韓元。起漢冷冷地對着電話說道:

“反正那個女人什麼也不知道。”

英華回到床上,這句話不斷糾纏着她,像逐漸長大的蟒蛇一般支配了她的内心。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婚禮儀式結束後,英華開車回家,忍受着坐在一旁的起漢抱怨禮金,抱怨世道……不知不覺間,車駛到一片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施工地。

英華看着高高聳立的建築,突然間從未有過的勇氣湧上來,一口氣把心中的不快和盤托出。在英華的述說中,起漢的影子消失在了灰色的樓宇間。之後發生了什麼,無人知曉,英華也沒有一點記憶。最終,神志不清的起漢在湖邊被警察發現了,腦部受到了無法恢複的損傷。

生活最終如英華所願,安靜下來。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起漢擺脫了生命危險,卻變成了植物人。但英華覺得他的身體沉重肮髒,根本不像植物。

她有時感覺起漢已危在旦夕,但起漢一直不好不壞地躺着,一個月、一年、三年……他在孩子們的記憶裡漸漸變成了一個好人,一個可以了解的人,一個不幸的人,一個活着卻隻能被思念的人。

英華望着眼前的家,一種不可名狀的心情在身體中蔓延開來……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每一個蘊含過往記憶的家

都是我曾想逃離的地方

這則故事選自南韓短篇小說集《别人家》。

英華在家庭中扮演着忠實的母親和妻子的角色,對她而言,家是一個自我被不斷壓榨、被急躁的家人們吞噬的地方。最後被冠上“好人”之名的,反而是這場關系中的“加害者”。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孫元平 來源于Channel Yes網站采訪

這本書的作者是南韓女作家孫元平,她的作品現實主義色彩濃烈,聚焦社會問題,用冷峻平實的文風剖析人與外界、自我的沖突,描繪錯綜複雜的現實世界。

孫元平出生于南韓首爾,受家庭影響,從小便過早地接觸了複雜的社會,看到人性背後的陰暗,但這并沒有讓她退縮。到大學時,她選擇了社會學和哲學專業,進一步認知世界。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孫元平曾多次申請文學獎,用過三十多個筆名,但最終收獲的是一連串的失敗。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

“每天寫一些沒人想要、沒人要求我寫的東西,這就是生活的痛苦。盡管如此,我并沒有放棄寫作。”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孫元平 來源于Cine21網站采訪

2016年,孫元平出版了長篇代表作《杏仁》,迅速成為暢銷小說,講述了一位有“述情障礙”的少年的成長故事,以主人公允載的先天情感認知障礙為鏡子,映照出各種人性。孫元平也作為第一個獲得日本書店獎翻譯小說類獎項的亞洲人,逐漸進入大衆視野。

曾有人問她,寫作意味着什麼?孫元平回答說:

“這是一份工作,一種愛好,也是一種與世界産生聯系的保證。我無能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作。”

2021年,孫元平将創作生涯中的短篇彙內建冊,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說集《别人家》。

這部作品聚焦東亞社會熱點話題,描繪當代人的困境。談起出版這部小說集的理由,孫元平提到,疫情過後人們花更多的時間待在家中,“家”這個空間的意義也擴大了,這是值得思考的事。

從肚子裡冒出的饑餓感

就如同我人生的味道

《别人家》共收錄了八個不同視角的故事。

有想逃離婚姻枷鎖的中年女子,感情不和卻被迫扮演“假面夫婦”的夫妻,全租房裡終日惴惴不安的租客,養老院裡的破産姐妹……孫元平以“家”為主題,刻畫缺失歸屬感的人群和那些想回避卻不得不共存的情感。

被旁人不斷消耗的人生;

歸屬感與生活主導權的喪失;

明明身在自己家,卻像是在别人家……

狹小的空間會吃人,四面牆向中間撲來,當源源不斷的孤獨與空虛感逼近,想占據更多的空間就像是一種本能。人們需要更寬敞的房子,也迫切想建立自己的家。

但現實永遠是,他人會闖入私人空間,每個人都不可能孤立于社會之外。

南韓小說家白秀麟評論道: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這種感覺涼飕飕的,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住的地方也終究不過是“别人家”罷了。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别人家》聚焦婚姻、女性、養老、厭童等社會話題,用尖銳大膽的筆力,直指東亞社會最具争議性的問題:

婚姻、生育到底給女性帶來了什麼?來之不易的孩子,會像“怪物”一樣蠶食母親的生活嗎?退休後,無兒無女的人要怎麼度過晚年……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孫元平用敏銳的雙眼捕捉最細微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現象,像一面鏡子,将潛在問題放大,讓讀者正視現實。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不過,讀過她的文字,你反而會冷靜下來,捕捉到深刻的思考:在荒誕的現實、封閉的家屋外,似乎還存在着另一種救贖的可能。

人需要常常自省,透過沖突與裂痕看到曾被回避或遮擋的事物,重拾遺失的内心。如果我們能透過别人的生活回歸自己的人生,喚起對生活的審視,那這本小說集就有了意義。

生活會給某些人帶來痛苦,也會給某些人帶來歡樂。但不管是痛苦還是歡樂,都應該不是純粹的。

——《箱子裡的男人》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孫元平在後記中寫道,《别人家》這個名字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作為小說、電影,甚至是美術作品,或者是詩歌的名稱。因為藝術對我們來說,歸根結底就是别人的生活,是在描述與我們不同的人們的生活。

或許你也曾像書中人那樣,痛苦地掙紮于當下,在一個個失眠的夜裡尋找吾身歸處。但世上可能也有一個人,正守候在你所栖身的狹窄的房間外面,與你一同等待黎明的到來。

讀這本書時,我窺探到了世界的真相和人的内心

文中部分街景拍攝者:Orange_cc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