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暑期檔來臨之前,誰也沒有料到《消失的她》會成為第一個爆款。

之後《八角籠中》為旺盛的暑期檔又添了一把火,但也讓占據高排片,許多黃金場次的大規模點映為人诟病。

不過,王寶強的路人緣太好,國民度太廣,《八角籠中》的做法并沒有引起大範圍的讨論,随後《孤注一擲》如法炮制,輿論被點燃。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孤注一擲》的點映式上映讓其在短時間内票房破2億。

不僅打破《西遊記之女兒國》的單日點映票房記錄,累計電影票房也超過了《八角籠中》,将《巨齒鲨2》《封神》甩在身後。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然而人紅是非多,電影也一樣。

《孤注一擲》也好,《八角籠中》也罷,大規模點映,以點代映的方式都是宣發的一種。

從這方面看,沒有什麼問題,若片子品質不濟,早就被擡走了,是以這是把雙刃劍,以點代映的方式也有助于觀衆看到更多好電影,

因為敢于大規模點映,一般品質都還不錯,否則口碑一出來,直接會讓票房大跳水,同時也可以帶熱大盤,讓影院和市場受益,良币驅逐劣币。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但從公平競争方面看,突如其來地占據許多黃金場次,确實擠壓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間。

讓本合理安排的排片與觀衆的觀影計劃一下子被打亂,也讓市場規則不複存在,這是弊的一方面。

因為這種行為多了對電影和市場也有一定的損傷,若此類風氣形成氣候,那檔期就變得沒有意義。

檔期本是為了合理安排各類影片與排片,讓每部電影都能獲得理想的票房,可點即上打亂了原有的秩序,擠壓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間。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如周末兩天正是《巨齒鲨2》票房高漲的時候。

可大規模點映的出現讓《巨齒鲨2》從第一掉到第二,第二掉到第三,《熱烈》《長安三萬裡》等影片也是以排片減少。

這種競争着實有些不妥,國産電影應該是百花齊放,而非一家獨大,不然市場就會走向畸形,形成惡性循環。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另外,《孤注一擲》大規模點映不開分具有迷惑性。

再加宣發與明星粉絲效應,讓路人不容易判斷高口碑到底是真是假,上座率奇高是否是泡沫。

而且根據票房走勢來看,日後肯定會有後來者,現實題材+話題炒作+短視訊平台宣發+下沉市場,這肯定會成為此後公式化的制作與宣發流程。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這樣一來,很多電影都成了流水線産品。

如果品質不錯,那還能接受,倘若都是敷衍之作,弊大于利。

是以點即上這種模式還是适可而止,從眼前看,是好的,但從長遠看,發展過程中肯定會變味,那買單是觀衆、市場、電影人,得不償失。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不過,《孤注一擲》的宣發有不少值得借鑒的嗲房。

《孤注一擲》的主要宣發集中在抖,利用碎片化傳播,做到了出圈,也牢牢抓緊了下沉市場。

根據抖的使用者畫像,以及觀影人群來看,他們或許都不用豆瓣,是以一開始豆瓣開不開分對他們觀影興趣影響不大。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也許是看到了輿論的分化,以及觀衆對于點即上的逆反,《孤注一擲》提檔。

與其點映占據大量黃金場被人罵,不如正式上映正大光明,趁着口碑和熱度提檔這個操作極其明智。

正式上映後,短短兩天時間票房已經達到8.81億,業内預測也給出了超高的38億,超越《消失的她》成為今年暑期檔冠軍似乎隻是時間問題。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然而,《孤注一擲》點即上的方式也暴露出許多問題。

那就是國産電影的宣發都變懶了,遵循懶惰邏輯,一味地模仿别人。

他人的宣發火了,就成批量的複制,沒有一點創新,讓現在的宣發隻剩三種,情緒營銷、話題炒作與以點代映,全在激發沖突。

《唐探3》的時候都在罵陳思誠,如今卻成了了解陳思誠、成為陳思誠、超越陳思誠,讓電影變成了公式,按需填充東西。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猶記得當年各大電影的宣發都是五花八門,讓觀衆各種驚喜。

如徐峥的《港囧》搞打視訊電話給觀衆,開吐槽包貝爾大會的宣發。

周星馳的《美人魚》主打情懷,以“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讓觀衆走進電影院,還有《前任3》把電影變成儀式感,《心花路放》開啟票補等宣發。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雖說其中有些電影很爛,借助宣發“騙”了些錢,但至少能看出他們在宣發上的用心。

不像現在,很多片子也一般,卻學别人賣慘,各種綁 架觀衆,裝也不裝一下,直接從觀衆口袋掏錢,隻有跟随,沒有創新。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自《富春山居圖》開啟爛片營銷後,國産電影好像看到了光,紛紛學它。

不再重視口碑,轉向宣發攻勢,再加流量時代的來臨,這種詐騙式電影如火如荼,觀衆飽受折磨。

但物極必反,吳京的一部《戰狼2》改變這種格局,讓電影市場又恢複了以前的健康,電影看的是口碑,而非宣發。

點映式上映,暑期檔爆款,《孤注一擲》的做法傷害了誰?

可是,好景不長,觀衆看好片還沒有幾年,觀影習慣被迫中斷。

三年之後,情況好轉,電影市場有所回暖,但《滿江紅》卻開了個不好的頭,讓大家趨之若鹜。

這種片子,這種宣發都能賣到40多億,那後來者就不會再費盡心思地打磨作品,為宣發想招,希望這份陣痛能夠早點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