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突破!雙一流大學,首篇Nature!

985人工智能博士筆記推薦

​​周志華《機器學習》手推筆記正式開源!附pdf下載下傳連結,Github2500星!​​

近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Reconstruct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為題,線上報道了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生物學與動态化學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為宏教授、田禾院士和英國利物浦大學Andrew Cooper教授基于動态化學構築共價有機架構材料研究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後張維偉為論文第一作者,華東理工大學為第一通訊機關。這也是華理首次以第一通訊機關在《自然》雜志上發表學術研究論文。

突破!雙一流大學,首篇Nature!

共價有機架構(COFs)是新興的晶态多孔材料,由輕質的有機分子基元,通過全共價鍵連接配接而形成二維或三維的網絡結構,故具有優異結構可裁剪性和功能可調性,以及低骨架密度、高孔隙率、開放的孔道結構等優點,在氣體儲存、吸附分離、光電轉化、多相催化等功能應用中前景廣闊。

該研究論文題為“Reconstructed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針對該領域長期以來“結晶性”和“穩定性”難以兼得的共價組裝挑戰,研究團隊提出了基于動态化學“重構共價有機架構(Reconstructed COF, RC-COF)”的全新概念,通過可逆共價鍵預組裝和合成後架構重構為不可逆共價鍵制備了高結晶、高穩定的COF材料,獲得了優于所有已知COF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以及可與同領域最高水準材料相媲美的光催化産氫性能。

突破!雙一流大學,首篇Nature!

《自然》雜志線上發表論文的界面

結晶困局

架構共價組裝的核心挑戰

動态共價化學是COF材料定向設計的科學基礎,賦予了共價組裝過程的糾錯能力,是同時取得結晶性和穩定性的關鍵。然而,“結晶性”與“穩定性”在COF材料的合成制備中往往“顧此失彼”:一方面,高結晶性COF架構合成所采用的可逆共價鍵容易在極端條件下分解,大大限制了其可應用的場景;另一方面,采用不可逆共價鍵,雖可制備高穩定性的COF材料,但通常結晶性較差而難以發揮其應有的高性能。此外,COF材料合成所需的嚴格除氧操作也限制了其宏量制備和大規模推廣應用。是以,高穩定、結晶性COF材料的合成政策和高效制備是該領域走向實用化的一大障礙。

架構重構

更精準、更強的共價連接配接

借鑒了超分子化學納米限域反應和動态共價化學的理念,研究團隊巧妙地将架構共價組裝和不可逆共價鍵分開,提出了“重構共價有機架構”的合成政策:利用可逆共價鍵,将有機基元“預組裝”成晶态架構,再進行合成後的“限域重構”,由此實作高穩定性結晶COF在正常合成條件下的高效制備和可規模化生産。

在實際操作中,研究人員采用方向性強且可逆性高的尿素鍵作為“共價繩索”,将分子基元預組裝成高結晶性COF架構後,再在更高的反應溫度下,利用水分子作為“剪刀”剪斷“共價繩索”,釋放出氨氣和二氧化碳後被保留下來的芳胺和醛的官能基元在納米限域的架構中原位聚合和不可逆異構化,完成了高穩定性架構的預設性重構結晶。研究人員還通過準原位X射線粉末衍射監控樣品結晶性并觀測整個架構重構的過程。控制實驗表明溫度和水含量是誘導架構重構反應的兩個關鍵要素。

突破!雙一流大學,首篇Nature!

架構重構:

基于納米限域反應和動态共價鍵,

構築兼具高結晶性

和高穩定性的COF材料新政策

性能提升

更好的材料、更優的性能

以上述研究為基礎,研究人員制備出一系列高結晶性的RC-COF材料,由此也驗證了上述政策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高結晶性不僅帶來了更高比表面積和孔隙率,更賦予材料更加優越的光生載流子形成和傳輸能力。

據研究人員介紹,該項工作的創新理念受到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化繭成蝶”概念的啟發——通過弱的可逆共價鍵預組裝成晶态的亞穩定共價架構,再通過動态化學、納米限域反應形成更穩定的全新架構,類似于蝴蝶從幼蟲結繭最後蛻變成蝴蝶的過程,所謂“毅然剪斷牽挂,力求重塑自我,一朝化繭成蝶,定當驚豔四座”。

“該研究提出的尿素基團作為一次性的、可逆、可移除的‘共價繩索’(Disposable covalent tether)開辟了構築兼具高結晶性和高穩定性COF材料的動态化學新範式。”朱為宏教授說。

突破!雙一流大學,首篇Nature!

重構共價有機架構——“化繭成蝶”

該論文是華東理工大學首次以第一通訊機關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性論文,張維偉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朱為宏教授和Andrew Cooper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得到了田禾院士的大力支援,測試表征方面的工作得到了上海科技大學章躍标教授和英國利物浦大學材料創新工場(Materials Innovation Factory)的協助。該研究工作還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材料生物學與動态化學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上海市科技重大專項、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等項目資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