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索爾維會議記錄軟體測試,科學史上的今天:10/30|索爾維會議創立,史上最強科學夢幻明星隊...

比利時大實業家索爾維(Ernest Solvay, 1838-1922)小諾貝爾五歲,他們兩人有許多共同點:本身都是化學家,都靠發明而緻富,也都将财富捐出推動科學的發展。惟諾貝爾獎設立至今婦孺皆知,知道索爾維會議的人卻相當有限。

索爾維相信頂尖的科學家若能齊聚一堂,探讨最新的科學發現與理論,對于科學的進展應極有助力。是以他出資于1911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召開第一屆索爾維會議(Solvay Conference),會議主題是「輻射與量子」,正是呼應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紀交替之際發現的放射性、原子組成,以及為了解決黑體輻射而出現的量子說。

索爾維會議記錄軟體測試,科學史上的今天:10/30|索爾維會議創立,史上最強科學夢幻明星隊...

(1927年索爾維會議合影,攝于國際索爾維實體研究所。圖檔來源:Benjamin Couprie@ wikipedia第三排:奧古斯特·皮卡爾德、亨裡奧特、保羅·埃倫費斯特、愛德華·赫爾岑、西奧費·頓德爾、埃爾溫·薛丁格、維夏菲爾特、沃爾夫岡·包立、維爾納·海森堡、拉爾夫·福勒、裡昂·布裡元,第二排:彼得·德拜、馬丁·努森、威廉·勞倫斯·布拉格、亨德裡克·克雷默、保羅·狄拉克、阿瑟·康普頓、路易·德布羅意、馬克斯·玻恩、尼爾斯·波耳,第一排:歐文·朗缪耳、馬克斯·普朗克、瑪麗·居禮、亨德裡克·勞侖茲、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保羅·朗之萬、查爾斯·古耶、查爾斯·威爾森、歐文·理查森)

受邀的18位大科學家包括能斯特(發現熱力學第三定律)、維因(測量黑體輻射)、居裡夫人、拉塞福、龐加萊、勞倫茲、普朗克、……等人,以及才32歲的愛因斯坦,分别代表了古典實體與量子理論陣營。其實此時量子說未經實驗證明,隻能算是假說,尚未得到主流科學界的認同,但大家均相當肯定這樣的對話。于是第二年正式成立的「索爾維國際實體與化學學會」中便決定持續舉辦索爾維會議,之後除了受到世界大戰影響而中止,原則上每三年舉辦一次。

其中1927年舉辦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這次的會議主題是「電子與光子」,出席人員增加到29人,理論派與實驗派都有,若非德高望重的大師,就是備受矚目的新星;其中17人已是或将是諾貝爾獎得主,他們的大合照根本就像是科學史上的夢幻明星隊。

此時量子力學已成長茁壯,與會者半數以上都是為之奠下根基的科學家,更顯得量子力學的聲勢浩大。不過此次會議反倒成為量子陣營内部的大辯論,以玻恩、波耳、海森堡等人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與愛因斯坦、薛丁格、普朗克、德布羅意等仍堅守決定論的古典陣營,針對該如何诠釋薛丁格的波動方程式展開激辯。

雖然大家仍堅持己見,無法達成共識,不過在挑戰與回應中激蕩出的思辨,讓與會者回到原來崗位後,繼續精進自己的論點,因而加速了科學的進展。看着第五屆索爾維會議的大合照,想像當年世上最頂尖的天才猶如華山論劍般展開心智交鋒,緬懷之餘,也隻能感歎這樣的盛會隻怕是空前絕後了。

舉報/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