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向你付費的理由是什麼?

當我們在做活動策劃、産品銷售的過程中,很少有人會認真的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使用者為什麼要購買我們的産品和服務。

我個人覺得這是做營運、銷售人員的職場第一課,也是認知層面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因為使用者為什麼要消費,才是最核心的根源。

是以今天圍繞着這個話題,和大家詳細地來聊一聊。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

其一就是使用者有需求才會有交易。

其二是需求的背後,到底是哪些因素加速了使用者完成交易。

在分享前,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青島藝形藝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新媒體商學院創始人,資深新媒體營運人,騰訊網、百度網、今日頭條、搜狐網、網易新聞、鳳凰新聞等網站知名專欄作者胡耀文。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向你付費的理由是什麼?

一、真需求才是核心

馬雲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說到,他去參加一次員工銷售教育訓練。

教育訓練師提了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就是讓銷售把梳子賣給和尚。

馬雲聽了5分鐘後很生氣,會後就把該教育訓練師給解雇了,為什麼呢?

因為馬雲認為,和尚本來就不需要梳子,把産品賣給本來就不需要的客戶,那就是騙術。

其實類似的案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我們在做創業項目的時候,在挖掘客戶需求的時候,就會陷入這以下兩個誤區。

1、制造僞需求

有許多創業項目是創始人腦海裡面憑空想象出來的需求,是創始人基于個人的經驗和認知下,認為使用者需要某個需求。

但其實這些需求産生隻是一些表象或者叫短暫性的。

2、迷戀弱需求

其次是有些需求不是說沒有,而是這些需求的頻次極低,屬于偶發性的需求。

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樣的需求完全不足以支撐商業模式的運作。

比如我們日常上下班在地鐵裡面看到了許多無人售貨機,有賣蛋糕的、鮮花、圖書、飲料、早點的。

看似這些需求都是成立的,但是使用者去地鐵的目标是相當明确的,就是趕路。

很少有人會為了坐一趟地鐵,提前半個小時去閑逛的,也沒有人為了在地鐵裡面買本書,選半個小時的。

是以真正的消費,應該是使用者有十分明确且合理的消費需求。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向你付費的理由是什麼?

二、四種消費類型

那麼接下來,我們再聊一下,基于需求本身存在的前提,我們日常的消費行為又可以分為哪幾類呢?

1、臨時性消費

今天家裡來了一位朋友做客,突然想要喝點白酒,這是事先完全不知道的需求,這個時候就需要去樓下小超市購買。

在公司搬家的過程中,不小心把手擦傷了,這時候需要消毒液和Ok繃。

首先喝白酒、用Ok繃對于一些人來說,就是剛性的需求,尤其是喝白酒對于一些人來說還屬于高頻需求。

但是以發生了特殊情況,導緻這個需求被臨時激發了出來。

2、誘導性消費

對于女生來說,買水果是一件比較高頻的消費,但那麼多的水果,也還是要進行選擇的。

比如以前大家在期望實作車厘子自由,而今年2021年,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有機會實作車厘子自由。

以往便宜的車厘子都需要四五十塊錢一斤,但是今年便宜的車厘子隻要20多塊錢一斤。

我看到許多水果店最近都在做99元/3斤甚至是99元/4斤的搶購活動,每天都得做限量。

這就是誘導性的消費,雖然消費行為存在,但是出于價格因素,才加速了使用者進行消費。

其實每一年的雙11,也屬于誘導性的消費,最核心的誘導因素就是商家讓利。

3、計劃性消費

如果你經曆過結婚、裝修,過生日、節假日娛樂,你就應該能夠了解計劃性消費。

比如房屋裝修,你需要添加家電、櫥櫃衣櫃、家具床品,這些都是你在消費之前就在做規劃了。

再比如小孩子過生日、情侶間的紀念日,你會提前籌備去哪裡、買什麼、吃什麼等等。

針對計劃性的消費,商家的政策應該是提前宣傳、提前鎖客。

4、長期性消費

但凡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有很多長期性的消費,既剛需又高頻。

比如家裡買柴米油鹽醬醋茶、生鮮蔬菜,小孩子每年的教育投資、平常每天使用的紙巾。

是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創業,建議你在長期性消費裡面找項目,越垂直顆粒度越小越高。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向你付費的理由是什麼?

三、哪些因素影響了消費決策?

我們對真僞需求做了分析,也對不同的需求做了分類,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究下,到底哪些因素會對消費決策産生影響。

1、價格

因為任何一個可交易的商品,都是有價格的。

是以我認為,價格是影響交易很優先的一個名額。

但是我們不能片面地把價格因素就了解為是價格最低,因為每件商品,不同的服務,都有不同的價格體系。

比如一包紙巾正常的價格就是2-5元不等,但是一件衣服、一雙鞋就要成百上千。

我覺得價格因素展現在兩個方面:

a、價格合理

對新産品來說,其實是很難找到明确的參考标的的,尤其在新品首發的那一刻。

包括我們前面提及的經濟性消費需求,使用者在那一刻更加關注的是能不能買得到,以及價格在可承受範圍内。

比如景區裡、火車上的餐飲,他肯定是明顯高于日常社群小賣部的,但在特定的場景中,它的價格就是合理的。

b、價格實惠

雙11也好、新店開業也罷還有粉絲節、年末清倉,這些活動中,最吸引使用者的就是價格實惠。

9.9元買5斤蘋果,滿100減10,全場5折等等,總之使用者再和以往或其他商家做對比的時候,感受到了實惠。

很多時候,許多非計劃性的沖動消費,價格往往是很重要的一個誘因。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向你付費的理由是什麼?

2、功能

以前大家出去旅遊喜歡帶上友善面,而現在大家會備上一兩盒自嗨鍋,就因為它有自動加熱的功能。

現在你去買車,大家會關注有沒有座椅加熱、記憶、倒車雷達/影像,自動停車、自動駕駛等功能。

而功能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是必備的功能有沒有

其二是功能是否足夠多

其三是有些獨有的功能

3、品質

為什麼有便宜無好貨這句話的出現呢?

不就是因為有人買回去之後,品質的确很差嘛!

品質根據不同的産品屬性表現不同,比如食品過期了,課程無幹貨、機器故障多等等。

包括之前大家戲說我家鄉的品牌奇瑞汽車,當時因為生産技術的問題,的确有一些問題。

但這并非一家的問題,而是在過往這些年,中國一些行業的通病。

是以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高價買安心。

而品質的好壞除了親眼所見,親身體驗外,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口碑。

比如你去一些餐廳吃飯的時候,當你決定嘗鮮的時候,你會選擇去網上看看這家店的使用者評分。

這也告訴我們另外一點,既要維護使用者的線下口碑,也要注重線上的口碑傳播。

4、信任

在某些場景下,許多使用者不是不願意、不想消費,而是不敢消費。

其中有兩個原因:

a、擔心品質

使用者怕買了你的産品和服務,會出現很嚴重的問題。

比如吃的東西是否健康,購買你推薦的理财産品是否有資金安全,做一個手術是否有其他生命安全。

b、擔心售後

村長今年線上下做的業務,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信任問題。

你突然出現在使用者面前,還沒有門店,又是個獨幕喜劇牌,網上但資訊又很少,極大影響了使用者消費決策。

是以我們後來不得已租房開了小門店,每月都去一些鄉鎮擺攤。

很多時候,使用者不在乎你的門店有多大多豪華,也不在乎你是不是上過央視,最重要的是它購買你的産品出了問題,能找到你。

這也是為什麼到現在,許多縣城鄉鎮,傳統的家電、數位等産品依然需要線下銷售的原因之一。

當然了,有些消費是以先建立信任為前提的,比如你有門店,你有政府背書。

而有些是先消費再建立信任的,比如你路邊買了個菜,第一次買了品質好,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也才有兩斤三斤的消費。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向你付費的理由是什麼?

5、服務

有許多人都說,海底撈的味道其實并不怎麼樣,但很多之是以選擇去海底撈。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海底撈的服務很貼心和到位,比如過生日的時候會有驚喜,在門口等待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小點心,甚至當你要求打包一些水果的時候,都會超出你期待的分量。

同樣在小區附近有兩家菜店,有一家去買菜的時候愛答不理,有一家不僅很熱情而且每次不管你買什麼,都會送一兩個蔥。

是以有時候服務好是會産生溢價的,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豪華網約車有市場的原因。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向你付費的理由是什麼?

6、代價

我們經常做一些裂變活動,需要使用者轉發朋友、集贊、簽到等等,才可以享受到特價、延期、現金獎勵等福利。

還有一些活動需要使用者消費多少錢、充值多少、邀請多少人。

類似的這些活動,使用者會去思考,自己的投入和回報是否成正比,以及自己需要花多少的代價才能獲得這樣的回報。

當然不同的使用者,對于需要付出代價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

比如簽到領雞蛋、助力領紅包這種活動,有些使用者認為連續簽到30天不值得,而有些使用者覺得很劃算。

在一個簡單的活動,你需要使用者送出三要素(手機、驗證碼、身份證),那很多使用者都是會拒絕。是以做活動的時候,既要設定合理,也要因人而異。

本文為基于多年經驗和觀察得出的個人觀點,如果内容對你有幫助,記得分享給你的朋友。如果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下邊評論區留言,最後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