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制造商到智能服務管家:物聯網時代長虹如何變身?

清晨6點,小麗被叫醒。長虹“點點幫”智慧物業平台根據小麗每天關門開門時間,判斷其大緻上班時間而安排了叫醒服務。打開電視,是小麗早晨最喜歡看的新聞節目。CHiQ冰箱提醒小麗第二天早餐面包和果醬沒有了,冰箱通過“食品比價”,采集周邊超市生鮮價格資訊,推薦給小麗購買。

到公司後,通過妥妥醫老人關愛終端,小麗實時掌握家中老人位置、生理名額等資訊。晚上下班後,早晨購買的面包和果醬已送達購食彙社群冷藏自提櫃,家中的CHiQ空調已經開始工作,為小麗提供最适宜的溫度和潔淨的室内空氣,晚上打開電視,是小麗最喜歡的韓劇……

這些隻是長虹在物聯網時代所打造的UP平台提供的智能服務生活場景的冰山一角。此時的長虹,已經不隻是一家傳統的家電制造商,而是一家化身為生态平台,根據使用者精準需求,通過平台開放整合社會資源,能提供包括消費者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軟性、極具感情色彩的智能服務超級大管家。

已經于去年成功站上千億大平台的長虹,是如何實作如此巨大的“乾坤大變身”?從産品制造商向智能服務管家的變革,以長虹為首的傳統家電企業又将面臨哪些挑戰與沖擊?

第一變:找方向

對衆多的傳統企業,以及網際網路企業而言,物聯網時代或是機遇,或是墳墓。思科公司的高層曾預測,10年内将有40%的全球500強企業消失。對于資訊技術後知後覺的傳統制造企業而言,能否加速轉型已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戰役。

早在2013年,網際網路以不可阻擋之勢,開啟對傳統制造企業的改造之際,先知先覺的長虹,立足網際網路、面向物聯網,抓住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創新應用這一物聯網時代的精髓,于2013年釋出了“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的“新三坐标”智能戰略,意在提升終端産品的智能化,挖掘使用者需求,并精準滿足需求。“新三坐标”戰略成為貫穿長虹改革的主線。

而去年底釋出的長虹“十三五”發展規劃,再度明确提出,将基于家電、軍工、IT三大核心主業,積極布局智能服務等五大新興産業。通過開放平台戰略,打破營運模式、建構商業模式,加速長虹傳統核心業務與新興業務之間的對接,實作由産品營運向“産品+服務”的使用者營運轉型,提升長虹在IOT時代中的差異化競争優勢。

第二變:利其器

IOT時代使用者需求的創新将是主要驅動力,而核心元素是使用者需求的無限極挖掘與滿足。而為滿足需求的實體媒體即物的無限極連接配接,即物+聯,将成為需求創新的最大保障體系。

對此,長虹一方面強調要打造大資料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2013年,長虹和IBM成立大中華區首個大資料競争力分析中心,并成立行業首個大資料公司,是家電行業内唯一一家擁有使用者行為分析,大資料處理能力以及龐大伺服器資源的公司。

另一方面則是提升智能化制造水準,以及智能終端的競争力。2014年,長虹先後推出CHiQ電視、冰箱、空調以及手機、廚衛等智能終端産品,形成完整的終端布局。目前長虹黑電智能化率達到100%,白電智能化率達到60%,未來這一數字還将繼續提升。

此外還”無中生有”首家提出并打造O2O服務能力。2015年,長虹推出“智慧社群下的智慧家庭”服務解決方案,推出“點點幫”智慧物業、“妥妥醫”智慧健康等業務平台。由此,長虹智能産品達5000萬台,由此産生的裝置資料100PB;擁有5000萬使用者,使用者行為資料超過80PB,使用者标簽15782個,活躍使用者超過1200萬。

長虹自身利器的打造基本完成:龐大的裝置數量和數以千萬級的智能終端使用者、完整的智能終端産業布局以及強大的資料分析能力,為長虹打造物聯營運支撐平台及衍生智能服務産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些都是今年3月長虹UP平台的釋出以及對開放平營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正所謂“過去幾年的磨刀,絲毫不耽誤今年以來的長虹在IOT時代的超越和領跑”。

第三變:搭平台

物聯網時代的最大特征是開放、互聯,即萬物互聯。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萬物互控和萬物營運。是以,長虹需要一個開放的生态體系來驅動:一方面實作使用者、雲端、智能終端以及各類服務應用的全面聯接與打通;另一方面滿足長虹通過使用者資料收集挖掘出的使用者新需求,而這絕非長虹一人之力就可以實作,必須要連接配接友商來共同滿足。

UP平台由此營運而生。在此平台上,友商、第三方開發者、創業公司等可實作平台共享、能力共享,擷取使用者行為資料,并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

目前,已有小蛋科技、酷派、美國PoplePowe、江蘇物聯、百微電子等數十家公司加入到長虹UP平台友商陣容,聯接長虹自有産品、第三方友商産品、傳感器、智能硬體等幾十大類,上百款終端産品。這些智能産品互相聯接、協同,并實時産生使用者行為資料,彙聚物聯資料營運平台。

至此,長虹已經釋放出“脫胎換骨”的新氣息:建立起大規模提供個性化智能産品和服務的差異化平台競争優勢,變身為智能服務的提供商。基于UP平台營運基礎的智能服務正在成為長虹打造多極增長的新業務引擎。

長虹在自身的變身過程中,也完成了對傳統供給鍊的改造:提供基于使用者需求的有效、個性化供給,即所得即所需;從單一供給向多元供給轉變,即使用者需求的發散性、無限滿足,建立起物聯網時代全新的良性互動循環供給鍊和價值鍊。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