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體系,是一定範圍内同類的事物按照秩序聯系組合而成的整體。使用者營運體系,則是使用者需求與企業需求的結合,是面向雙方的解決方案。

規劃使用者營運的體系,其目的為理清業務運作模式及提前做好能力儲備,便于後續進行産品規劃。

近期在思考體系規劃時,也嘗試着歸納符合邏輯且較為通用的方式。在分享前,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青島藝形藝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新媒體商學院創始人,資深新媒體營運人,騰訊網、百度網、今日頭條、搜狐網、網易新聞、鳳凰新聞等網站知名專欄作者胡耀文。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今天胡老師主要圍繞網際網路保險為例,從設計營運模型、繪制核心路徑、需求分析與拆解、梳理營運邊界4個環節闡述推導的思考過程。

一、 設計營運模型

營運模型來源于産品目标及使用者行為,能夠幫助我們評估産品目标的優先級,并依此進行營運及産品規劃。

  1. 模型選型

營運模型是使用者營運體系的起點,閱聽人面較廣,覆寫企業多數業務部門。模型應盡可能通識、簡單,減少了解成本。

其次須對細分的營運次元進行抽象,關于精細化可在執行時再次進行拆解。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模型的參考選型很多,如:行業生命周期、增長模型AARRR、使用者旅途UJM等。但在使用時須結合實際情況調整。

  1. 模型調整

模型的調整是源于參考的模型往往過于抽象或細分,未必能直接比對自身的産品目标。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模型的選型,我采用了AARRR模型,生命周期過于抽象還要花額外的力氣去定義和解釋。

關于“活躍”,保險本質上是低頻、非剛需的産品,實際營運中更追求活躍人數而非活躍時長。是以删除了“活躍”,并将活躍人數并入了“留存”之中。

而購買保險使用者分享行為較弱,購買行為也多為1人為全家配齊保險,分享行為與使用者行為比對度不高,也非産品的核心目标,故删除了“分享”。

保險産品獲客成本高,防止使用者流失,讓使用者複購、續保顯得至關重要,又補充了“流失”環節。

二、繪制核心路徑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營運模型是産品目标的展現,核心路徑則是使用者完成目标的關鍵行為,其應高度貼合所設計的營運模型。我們應使核心路徑流動流量更大、流失越小,異常路徑則反之。基于核心路徑,我們還能解答下列問題:

使用者的真實行為是怎樣的?

與核心路徑的偏移點在哪?哪個環節發生了流失?

流失後實際的走向是什麼?

是否有挽回流量的機會?

這些問題都可能成為營運的發力點,俗稱“增長”。

三、需求分析與拆解

使用者使用産品的原因是能夠與其交換價值,我們希望使用者完成産品目标,則必須回答我們能提供給使用者什麼?使用者又需要什麼?

這一小節的“需求”,劃分為了産品名額和使用者需求,前者是産品目标的定量拆解,後者則是提升前者的關鍵因素。

  1. 産品名額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上圖是基于核心路徑,在不同營運階段所拆解的産品名額,脫離了這2者去拆解名額是沒有意義的。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在拆解時使用的是名額分級法,結合企業戰略目标、組織架構的分工以及實際業務的執行層面自上而下地進行分級。它非常貼合營運模型的推導思路。

企業戰略層面名額用于衡量企業整體目标達成情況的名額,面向決策。業務政策名額則是企業名額分拆至下屬的業務部門後,基于提升名額而設定營運政策,展現完成企業目标的方法。而業務執行層則屬于業務政策層的完成過程,用于指導業務的執行過程。

以總成交金額為例,其拆解過程如下: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在上圖中業務執行層的名額在實際中還會再進一步細分,在下文會進行描述。

其中複購包含非續保保單的産生及原保單的續保、續費,非續保保單的産生設定在轉化環節,續保、續費率的提升主要在于減少流失,置于流失環節。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而未成交使用者拆解為新增使用者及存量使用者,分别對應新增階段和留存階段。

在上圖中業務執行層的名額在實際中還會再進一步細分,在下文會進行描述。

  1. 使用者需求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本小節的使用者需求,由使用者經曆核心路徑過程中産生,它是提升産品名額的關鍵元素。

核心路徑是産品希望使用者完成的行為,使用者路徑則是使用者真實發生的行為。

當使用者行為偏離核心路徑,則說明産品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或者滿足的方式有錯誤,若偏移過多則需要警惕産品定位和目标群體是否出現了錯誤。

上圖中的表述主要為正向思考,如果難以入手,不妨逆向思考使用者每個斷點的原因。

  1. 解決方法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基于營運模型與核心路徑,我們分析并拆解了産品名額和使用者需求,最後一個環節則是提出解決方法。

相同的解決方法與不同營運部門組合,會産生多種多樣的解決方式。

四、梳理營運邊界

有了營運階段、核心路徑,以及對應的核心名額和解決方法,下一個環節則是梳理營運邊界,它用于回答誰來解決不同階段的不同問題。

  1. 營運邊界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早在1769年,英國人已經在工廠内實行了勞動分工,分工和邊界的目的是高效利用營運資源。

利用指營運資源是否閑置或沖突,使用者流向是否合理、流量是否存在流失。在梳理邊界容易進入的誤區是,隻對工作内容進行分工,卻忽略了名額的配置設定和業務的流轉。

  1. 營運方式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在03節分别提出了産品名額、使用者需求以及解決方法,04節則解答名額由誰來負責以及各自的解決方式是什麼。

新增階段的營運,廣告部門主要使用投放手段,而内容營運則是建立自媒體的矩陣引流,如:短視訊、知識社群、種草社群等。在留存階段中,幾乎每個營運團隊都需要發力。

對于活動營運而言應設計高頻活動提高通路頻次。産品營運則是基于保單生命周期以及核心路徑進行流量分發。轉化階段中所提到的保險推薦,對于社群營運來說是使用者教育,産品營運是個性化推薦,售後部門則是服務轉化。

  1. 細分名額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上圖是基于邊界和營運方式,業務部門可能比對的産品名額。

比對時須關注自身的業務模式,如在轉化上,内容、社群營運更偏長線,偏重于件均的提升。而活動營運更偏短線,考核首單的成交率。

而細分名額一般不展現在營運體系之中,偏向業務自身的規劃。在細分名額時,推薦使用OSM模型。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第二個環節通路轉化的政策為個性化文案及利益刺激,使用消息點選率考核個性化文案的好壞及利益的驅動作用。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以續保名額為例,由于續保時間距離投保時間間隔較長,我們須提醒使用者進行續保。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第一個環節考核的是召回成功率,若成功率較低則須考慮增加其他的召回管道。

第二個環節通路轉化的政策為個性化文案及利益刺激,使用消息點選率考核個性化文案的好壞及利益的驅動作用。

第三個環節則用支付點選率考核互動的合理性、支付的便利性,并使用支付率考核整體的轉化情況。

基于此方法,結合自身業務的營運能力,去提出自己的解決方式。(畢竟每個部門都看ROI。

五、體系全局視圖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最後,将上述4個環節推導的結果合并,就能輸出簡單的營運體系圖了。

六、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的撰寫出發點,源于無意中閱讀到的UJM使用者旅程地圖,當時在思考使用者營運體系能否代入這個模型之中。

全媒體營運師胡耀文教你:使用者營運體系的推導思考

但卻發現陷入了深坑,選題太大難以聚焦,寫了很久也隻做到了邏輯基本自洽,在此抛磚引玉,希望和朋友們共同探讨交流。

本文為基于多年經驗和觀察得出的個人觀點,如果内容對你有幫助,記得分享給你的朋友。如果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下邊評論區留言,最後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