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PP資料營運的11個流程步驟

來源: Blues

資料最終是為産品服務的,資料營運,重點在營運,資料是工具。資料營運是做什麼的?個人的了解是:制訂産品目标,建立資料上報通道和規則流程,觀測産品資料,做好資料預警,分析資料變化原因,根據分析結果優化産品和營運,并對未來資料走勢做出預測,為産品決策提供依據,在産品策劃與營運中融入資料的應用。

通俗點說,就是搞清楚以下5個問題:

1.我們要做什麼?——目标資料制訂;

2.現狀是什麼?——行業分析,産品資料報表輸出;

3.資料變化的原因?——資料預警,資料變化的原因分析;

4.未來會怎樣?——資料預測;

5.我們應該做什麼?——決策與資料的産品應用。

第1步,制訂産品目标

這是資料營運的起點,也是産品上線營運後進行評估的标準,以此形成閉環。制訂目标絕不是拍腦袋出來的,可以根據行業發展,競品分析,往年産品發展走勢,産品轉化規律等綜合計算得出。産品目标的表現,往往是一個關鍵數字,例如在2013年12月,某産品日均登入使用者數達到100萬,制訂目标常常用SMART原則來衡量,這裡不贅述。

第2步,定義産品資料名額

産品資料目标是反産品健康發展的某一個具體的數字,資料名額則是衡量該産品健康發展的多種資料。例如:

PV, UV, VV, YV

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Attrition rate

PCU

DAU、MAU、DAU/MAU

Entry Event

Exit Event

K Factor

Lifetime Network Value

Re-Engagement

Retention

我們根據産品目标來選擇資料名額,例如網頁産品,經常用PV、UV、崩失率、人均PV、停留時長等資料進行産品度量。定義産品名額體系,需要産品、開發等各個團隊達成共識,資料名額的定義是清晰的,并且有據可查,不會引起資料解讀的了解差異。

第3步,建構産品資料名額體系

在資料名額提出的基礎上,我們按照産品邏輯進行名額的歸納整理,使之條理化。例如一般的用戶端産品,我們可以分為帳号體系、關系鍊、使用者狀态、使用者溝通等四個方面進行資料名額的分類整理。

第4步,提出産品資料需求

産品名額體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産品經理根據産品發展的不同階段,有所側重的進行資料需求的提出,一般的公司都會有産品需求文檔的模闆,友善産品和資料上報開發、資料平台等部門同僚溝通,進行資料建設。創業型中小企業,産品資料的需求提出到上報或許就是1-2人的事情,但同樣建議做好資料文檔的建設,例如資料名額的定義,資料計算邏輯等。

第5步,上報資料

這個步驟的關鍵是資料通道的建設,原來在騰訊工作時候,沒有體會到這個環節的艱辛,因為資料平台部門已經做了完備的資料通道搭建,開發按照一定規則上報就可以了。現在創業型公司,則是從上報通道開始進行建設,也讓我得到更多鍛煉提升的機會。其中很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資料上報測試,曾經因為該環節的測試資源沒到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第6步到第8步,采集資料,資料存儲,資料運算

每一步都是一門學問,例如采集資料涉及接口建立,要考慮資料字段的拓展性,資料采集過程中的ETL資料清洗流程,用戶端資料上報的正确性校驗等;資料存儲與運算,在大資料時代,更是很有挑戰性的技術活,這裡也不細說。

第9步,擷取資料

就是産品經理,資料分析人員從資料系統獲得資料的過程,常見的方式是資料報表和資料提取。報表的格式,一般會在資料需求階段明确,尤其是有積累的公司,通常會有報表模闆,照着填入名額就好了。強大一些的資料平台,則可以根據分析需要,自助的選擇字段(表頭)進行自助報表的配置和計算生成。資料提取,在做産品營運中,是很常見的需求,例如提取某一批銷量較好的商品及其相關字段,提取某一批指定條件的使用者等。同樣,功能比較完備的資料平台,會有資料自助提取系統,不能滿足自助需求,則需要資料開發寫腳本進行資料提取。

第10步,觀測和分析資料

這裡主要是資料變化的監控和統計分析,通常我們會對資料進行自動化的日報表輸出,并辨別異動資料,資料的可視化輸出很重要。常用的軟體是EXCEL和SPSS,可以說是進行資料分析的基本技能,以後再分享個人在實際工作中對這兩款軟體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資料分析之前,先進行資料準确性的校驗,判斷這些資料是否是你想要的,例如從資料定義到上報邏輯,是否嚴格按照需求文檔進行,資料的上報通道是否會有資料丢包的可能,建議進行原始資料的提取抽樣分析判斷資料準确性。資料解讀在這個環節至關重要,同一份資料,由于産品熟悉度和分析經驗的差異,解讀結果也大不一樣,是以産品分析人員,必須對産品和使用者相當了解。

第11步,産品評估與營運優化

這是資料營運閉環的終點,同時也是新的起點,資料報表絕不是擺設,也不是應付上司的提問,而是切實的為産品優化和營運的開展服務,正如産品人員的績效,不僅僅是看産品項目是否按時完成,按時釋出,更是要持續進行産品資料的觀測分析,評估産品健康度,同時将積累的資料應用到産品設計和營運環節,例如亞馬遜的個性化推薦産品,例如騰訊的圈子産品,例如淘寶的時光機産品等等。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luoxin-PM/p/3470218.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