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作者:簡意文史

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作者一定不負衆望,帶來更多優質作品

一、《奇愛博士講電影》中個性傾向的展現

(一) 節目創作者的學術背景與對節目的作用

《認識電影》一書中提到, 評論電影可分為三種:評論者、影評人、理論家。

評論者 (reviewers) :通常為地方性, 帶有新聞報道的做法。

以文字描述電影内容、電影基調, 偶爾會強調一下美學價值。

這類作者會指明電影适不适合孩童觀看。

影評人 (critics) :強調評論而非内容報道。

知名的影評人對電影票房成敗有影響。

理論家 (theorists) :專業學院派, 多半是在哲學層面研究電影的書的作者。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奇愛博士講電影》的主持人尹珊珊就屬于影評人與理論家相結合的範疇, 基于這樣的學術背景與語言文字功底, 尹珊珊以“老師”的身份很容易為觀衆帶來深度“閱讀”電影的快樂。

在“神奇動物的魔幻世界在哪裡”中, 她提出了魔幻電影所應用的中西方文明仰仗四大基石之一的“超驗主義”, 超過日常經驗的感受, 簡單來說就是“喝大了”;同期節目中涉及的類型故事還追溯到《荷馬史詩》英雄出發與英雄回歸的故事。

她在節目話題中融入學術理論, 逐層遞進地為影迷剖析電影顯得自然流暢。

《奇愛博士講電影》在學術結合影評的節目模式上可謂獨樹一幟, 善于傳播專業化資訊。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在“電影——戲劇的負心漢”一期節目裡, 首先定義了電影與話劇的差別, 話劇是觀衆預設有“假定性”的, 而電影可以通過“特寫”來表現故事。

之後呈現了表現主義、法國先鋒派、歐洲話劇電影、美國情節劇等, 羅列的作品是并不為大衆熟知的經典。

最後講到IP改編和國内票房成功案例《夏洛特煩惱》和《驢得水》, 得出的結論是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筆者統計, 本期共提到電影術語十餘個, 提及影人二十餘位, 涉及影片三十餘部, 從當下入手橫向比較其他影評類節目, 該節目影史類資訊密集程度很高, 展現了節目創作者的學術内涵。

切入熱點話題視角獨到, 着眼點始終在于影片的品質或電影的發展。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在“馮小剛可不可以任性”一期中, 節目巧妙地抓住了當時極具話題性的馮小剛炮轟媒體觀衆的熱點, 以标新立異的創作手法切入評論, 從對馮小剛個人作品線的梳理到探讨電影拍攝制度, 再從運鏡風格到借鑒好萊塢大制片廠制度, 最後從“作者論”中得出結論, 導演的“任性”在于創作, 電影是“帶着鐐铐跳舞”的藝術。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整期節目邏輯線條明确, 在當時輿論大面積偏向馮小剛總是炮轟媒體觀衆進而失去對影片的關注時, 該節目眼界不拘泥于電影作品或導演本身, 而是對于電影創作的體制與導演的成長和發展都有所關注, 使得節目呈現出更大的格局, 形式豐富, 通路深入。

節目所囊括的不僅有單向輸出性質的内容, 也涵蓋了與電影嘉賓對話的部分。

其中有一期節目叫“一個你從不知道的李安”是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期間推出的, 單期時長28分鐘的節目中設計了約十個問題。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主持人帶着專業的視角對李安導演的觀察層面也更高, 提問不單單從新片出發, 也有一些引申, 比如《與魔鬼共騎》同樣是講述士兵的故事, 與新片有什麼差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印度教文化在本片中的延續, 有什麼相似之處?有一張李安導演抱着伯格曼的照片, 二者為什麼都看中電影中人物肖像描繪?帶有個人意識探讨的問題占比将近一半, 在引入資訊量的同時, 也從中挖掘出李安在電影中對秘密的“暴露”與“隐藏”所展現的熒幕魅力。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每個人的構成包括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成就歸因方式和學習風格等個性, 都會或多或少基于所學習的知識展現出相應的個性和狀态。

把學院派的批評模式與網絡視訊相結合, 既有新的創造又改變了吐槽過剩的網絡影評氣氛, 展現了觀衆對于成體系的嚴肅影評審美的回歸。

(二) 偏重女性視角的價值輸出

《奇愛博士講電影》主持人為女性, 在“給馬特達蒙的一封情書”一期節目中, 是從女性觀衆的個人偏好出發, 根據詹姆斯·斯圖爾特和湯姆·漢克斯, 自選出能代表美國人心目當中的國家精神的第三代“美國兒子”馬特·達蒙。

細數他從奉獻了奧斯卡級表演的《心靈捕手》開始, 不管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都有涉足, 合作的好萊塢品質導演也不在少數, 為自己塑造了不叛逆又老實憨厚的正面形象。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從熒屏到生活, 從表演考究到為人處世, 馬特·達蒙始終沒有讓人失望。

以女性的視角去解讀會帶出更多有趣的元素, 比如在引入話題時主持人表示, 最近在認真思考是否用馬特·達蒙替換掉金城武, 成為自己心目當中唯一最愛的男演員, 答案是肯定的。

當女性在表達對男演員欣賞時所帶有的主觀情感因素更容易喚起共情, 也更能領略到其作為男性的魅力。

這帶來的損失也顯而易見, 節目很少有花大量篇幅對女性影人有如此細緻入微的解讀, 不過節目主打女性市場的意圖也比較明顯。

從《奇愛博士》中感悟女性聲音,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電影中的女性主義批評是将“女權主義”和“父權文化”之間的激烈對抗引申到傳播媒介如電影和電視方面的重要嘗試。

電影工業一向是以男性為主導, 比如在第88屆奧斯卡上最佳女配角獲得者帕特麗夏·阿奎特就在獲獎感言中呼籲男女同工同酬。

女演員在影片中貢獻出了卓越的表演, 關于權利平等的鬥争從未停止, 從電影到影評, 我們都希望聽到更多女性的聲音, 感覺她們對于世界的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