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作者:简意文史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作者一定不负众望,带来更多优质作品

一、《奇爱博士讲电影》中个性倾向的体现

(一) 节目创作者的学术背景与对节目的作用

《认识电影》一书中提到, 评论电影可分为三种:评论者、影评人、理论家。

评论者 (reviewers) :通常为地方性, 带有新闻报道的做法。

以文字描述电影内容、电影基调, 偶尔会强调一下美学价值。

这类作者会指明电影适不适合孩童观看。

影评人 (critics) :强调评论而非内容报道。

知名的影评人对电影票房成败有影响。

理论家 (theorists) :专业学院派, 多半是在哲学层面研究电影的书的作者。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奇爱博士讲电影》的主持人尹珊珊就属于影评人与理论家相结合的范畴, 基于这样的学术背景与语言文字功底, 尹珊珊以“老师”的身份很容易为观众带来深度“阅读”电影的快乐。

在“神奇动物的魔幻世界在哪里”中, 她提出了魔幻电影所应用的中西方文明仰仗四大基石之一的“超验主义”, 超过日常经验的感受, 简单来说就是“喝大了”;同期节目中涉及的类型故事还追溯到《荷马史诗》英雄出发与英雄回归的故事。

她在节目话题中融入学术理论, 逐层递进地为影迷剖析电影显得自然流畅。

《奇爱博士讲电影》在学术结合影评的节目模式上可谓独树一帜, 善于传播专业化信息。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在“电影——戏剧的负心汉”一期节目里, 首先定义了电影与话剧的区别, 话剧是观众默认有“假定性”的, 而电影可以通过“特写”来表现故事。

之后呈现了表现主义、法国先锋派、欧洲话剧电影、美国情节剧等, 罗列的作品是并不为大众熟知的经典。

最后讲到IP改编和国内票房成功案例《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 得出的结论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笔者统计, 本期共提到电影术语十余个, 提及影人二十余位, 涉及影片三十余部, 从当下入手横向比较其他影评类节目, 该节目影史类信息密集程度很高, 体现了节目创作者的学术内涵。

切入热点话题视角独到, 着眼点始终在于影片的质量或电影的发展。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在“冯小刚可不可以任性”一期中, 节目巧妙地抓住了当时极具话题性的冯小刚炮轰媒体观众的热点, 以标新立异的创作手法切入评论, 从对冯小刚个人作品线的梳理到探讨电影拍摄制度, 再从运镜风格到借鉴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 最后从“作者论”中得出结论, 导演的“任性”在于创作, 电影是“带着镣铐跳舞”的艺术。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整期节目逻辑线条明确, 在当时舆论大面积偏向冯小刚总是炮轰媒体观众从而失去对影片的关注时, 该节目眼界不拘泥于电影作品或导演本身, 而是对于电影创作的体制与导演的成长和发展都有所关注, 使得节目呈现出更大的格局, 形式丰富, 访问深入。

节目所囊括的不仅有单向输出性质的内容, 也涵盖了与电影嘉宾对话的部分。

其中有一期节目叫“一个你从不知道的李安”是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期间推出的, 单期时长28分钟的节目中设计了约十个问题。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主持人带着专业的视角对李安导演的观察层面也更高, 提问不单单从新片出发, 也有一些引申, 比如《与魔鬼共骑》同样是讲述士兵的故事, 与新片有什么区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印度教文化在本片中的延续, 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一张李安导演抱着伯格曼的照片, 二者为什么都看中电影中人物肖像描绘?带有个人意识探讨的问题占比将近一半, 在引入信息量的同时, 也从中挖掘出李安在电影中对秘密的“暴露”与“隐藏”所展现的荧幕魅力。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每个人的构成包括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方式和学习风格等个性, 都会或多或少基于所学习的知识展现出相应的个性和状态。

把学院派的批评模式与网络视频相结合, 既有新的创造又改变了吐槽过剩的网络影评气氛, 体现了观众对于成体系的严肃影评审美的回归。

(二) 偏重女性视角的价值输出

《奇爱博士讲电影》主持人为女性, 在“给马特达蒙的一封情书”一期节目中, 是从女性观众的个人偏好出发, 根据詹姆斯·斯图尔特和汤姆·汉克斯, 自选出能代表美国人心目当中的国家精神的第三代“美国儿子”马特·达蒙。

细数他从奉献了奥斯卡级表演的《心灵捕手》开始, 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都有涉足, 合作的好莱坞品质导演也不在少数, 为自己塑造了不叛逆又老实憨厚的正面形象。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从荧屏到生活, 从表演考究到为人处世, 马特·达蒙始终没有让人失望。

以女性的视角去解读会带出更多有趣的元素, 比如在引入话题时主持人表示, 最近在认真思考是否用马特·达蒙替换掉金城武, 成为自己心目当中唯一最爱的男演员, 答案是肯定的。

当女性在表达对男演员欣赏时所带有的主观情感因素更容易唤起共情, 也更能领略到其作为男性的魅力。

这带来的损失也显而易见, 节目很少有花大量篇幅对女性影人有如此细致入微的解读, 不过节目主打女性市场的意图也比较明显。

从《奇爱博士》中感悟女性声音,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将“女权主义”和“父权文化”之间的激烈对抗引申到传播媒介如电影和电视方面的重要尝试。

电影工业一向是以男性为主导, 比如在第88届奥斯卡上最佳女配角获得者帕特丽夏·阿奎特就在获奖感言中呼吁男女同工同酬。

女演员在影片中贡献出了卓越的表演, 关于权利平等的斗争从未停止, 从电影到影评, 我们都希望听到更多女性的声音, 感知她们对于世界的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