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8日,以“智聯世界 生成未來”為主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召開,重磅大咖雲集。大會首日,特斯拉創始人、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圖靈獎得主、被譽為“深度學習三劍客”的Meta AI基礎人工智能研究(FAIR)團隊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楊立昆(Yann LeCun),“AI創業教父”、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等圍繞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進行前瞻分享。
(WAIC遊戲人工智能前沿探索暨高校聯合研究中心啟動論壇現場)
大會第二日,聚焦人工智能與遊戲的共生互驅關系,在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政府指導下,廈門大學資訊學院人工智能系、廈門大學遊戲哲學研究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研究會共同舉辦“遊戲人工智能前沿探索暨高校聯合研究中心啟動論壇”。上海市徐彙區副區長王志華發表緻辭,他指出,“随着遊戲産業的高品質發展,遊戲已成為AI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跨域反哺的重要試驗場。”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能夠聯合各高校、機構的優秀研究力量和資源,共同探讨遊戲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
(上海市徐彙區副區長王志華發表緻辭)
論壇上,廈門大學聯合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部門,籌備成立“遊戲人工智能高校聯合研究中心”,持續深化遊戲人工智能的研究。
(廈門大學資訊學院副院長張俊松發表緻辭)
廈門大學資訊學院副院長張俊松在開場緻辭時表示,遊戲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催生了遊戲人工智能前沿研究領域。遊戲人工智能緻力于創造類人水準的智能體,有助于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科技競争賽場上的重要部分。重視和推進遊戲人工智能在前沿科技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是學界和業界在未來一段時間裡的重要目标和任務。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分享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介紹了央美師生在推動設計學科向交叉學科轉型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和遊戲化思維所做的探索實踐,并提出當下的現實需要我們思考:當人工智能技術和遊戲媒介已經日益融入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應該如何将它們的思維、方法與技術,應用在社會的管理與優化上。
(北京理工大學國際設計中心副主任任熹培分享現場)
北京理工大學國際設計中心副主任任熹培認為,作為AI的典型應用之一,遊戲AI逐漸普适于諸如數字健康等衆多生活場景。在此次演講中,任熹培首先對AI與遊戲的關系進行了簡要論述,并對遊戲AI理論在機制、動力、情緒三方面進行解析,進一步闡述了遊戲AI在主動健康領域中的經典案例與廣闊市場前景,同時也指出設計專業學生在遊戲AI健康設計中匮乏具身體驗與實踐能力等現象。
(報告部分内容)
同時,廈門大學遊戲哲學研究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上海市人工智能與社會研究會也聯合釋出了《“玩轉”人工智能 遊戲人工智能産業觀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認為,遊戲與人工智能在理論研究、GPU等硬體疊代、應用場景三個層面協同發展,互相促進。
(上海市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研究會秘書長魯傳穎分享現場)
上海市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研究會秘書長魯傳穎在釋出報告時表示,遊戲與人工智能互相促進,為解決許多現實問題尋找通路。在未來一段時間中,讓遊戲人工智能技術走出遊戲環境将成為一個主要的應用方向。遊戲人工智能能夠在走出虛拟世界後,助力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
遊戲與人工智能在三個層面互相促進
在理論層面,報告稱遊戲啟發人工智能理論研究。20世紀50年代,資訊之父香農開啟國際象棋AI研究的開端。同期,被譽為“人工智能之父”的圖靈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開創性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研究與遊戲的關系,認為棋類遊戲是展示機器“思維”能力的重要場域。
在硬體層面,遊戲推動AI算力基礎設施GPU的創新發展。以英偉達為例,憑借遊戲顯示卡領域的豐富技術積累與高額研發投入,英偉達快速崛起成為人工智能晶片領域的頭部企業。
在應用層面,遊戲為人工智能提供可控訓練環境和海量資料。OpenAI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曾公開表示,OpenAI利用機制較為複雜且競技性強的遊戲來進行AI強化學習,為後來的ChatGPT技術提供了借鑒。
(報告部分内容)
報告中的大衆調研部分顯示,91.9%受訪者認為遊戲通過推動GPU進步,支援了人工智能的發展;88%受訪者認可遊戲AI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經之路。
(廈門大學哲學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朱菁分享現場)
廈門大學哲學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朱菁在本次論壇中表示,“AGI是AI研究的初心和夢想,代表着最高的目标。遊戲場景具有目标和形式統一、資料源源不斷等特性,這為建構AGI提供了可能。而遊戲場景的多樣性、複雜性,以及其與現實生活的相似性,又賦予了遊戲AGI極高的研究價值。”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崔蘊鵬分享現場)
作為人工智能應用的一大場景,教育領域下的遊戲人工智能的應用也有着廣闊的想象空間。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崔蘊鵬認為“在遊戲教育方面,繼承了學院技術、藝術、人文融合的特色,形成了遊戲藝術+遊戲技術+電競的跨學科、跨專業、交叉融合的理念和教學體系。人工智能以創作工具、分析工具、傳播工具等多重功能融入教學、創作和活動組織中,深刻影響遊戲教育的實踐和思考。”
遊戲人工智能“價值外溢”
事實上,遊戲産業對人工智能産業的拉動規模正在不斷加大。早在今年4月,中國科學院虛拟經濟與資料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資料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聯合釋出《探尋AI創新之路——遊戲科技與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報告》,報告也明确指出,中國遊戲産業規模每增長1%,各省人工智能上市企業的合計營業收入大約平均每年增加1.42億元。
遊戲對人工智能及其産業發展的助推,帶來了深遠的價值外溢,讓人工智能在實踐中不斷釋放更多效能,推動經濟社會向着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圓桌論壇環節,由北京理工大學薛少華擔任主持人,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偉,廈門大學哲學系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朱菁,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副院長崔蘊鵬、北京理工大學國際設計中心副主任任熹培,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執行會長朗麗豔及騰訊遊戲研發效能部數字内容技術中心總監殷俊圍繞“人工智能技術與遊戲産業發展”主題進行經驗分享與交流,該圓桌論壇從AIGC在遊戲産業普及中遇到的難題、遊戲作為生産力如何助力各行各業發展、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該如何通過産學研進行合作三方面展開探讨。
(人工智能技術與遊戲産業發展圓桌論壇現場)
遊戲是人工智能、圖形學最先落地應用的前沿技術“訓練場”。作為特殊生産力的遊戲,在自動駕駛、科學研究、醫療模拟、民用航空、社群管理、藝術治療等領域也有着外溢價值,還有助于簡化科普難度,助力學術研究,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正向影響。作為超級數字場景的遊戲,遊戲将作為關鍵力量,連接配接現實世界中更多的領域、功能與服務,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未來,遊戲人工智能有望進一步面向文化保護、工業、交通、醫療等更多實體領域,持續釋放價值,相關領域的更多學術研究也将助力中國人工智能産業的高速、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