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史為鑒!AI還能漲多久?漲多高?曆次科技行情規律分析總結

AI熱潮居高不下,各細分闆塊你追我趕,科技行情正向縱深發展。下面,給友友們深入分析這輪科技行情的深度市場邏輯、運作脈絡及未來動向,以便我們更好的把握接下來的行情。

這輪科技行情的故事:

第一波由信創帶動,面對外來壓力,自主可控才是出路,唯有核心技術突破才能立足科技強國。

第二波由數字經濟帶動,是擴投資、穩增長的延續,新基建是抓手,數字經濟成政策發力點。

第三波由AI帶動,ChatGPT橫空出世,人工智能成全球最強風口,各大科技巨頭競相布局,各國政府大力推動發展,股市各路資金一湧而上,簡直不要太火。

“萬物皆可AI”成了行業共識,“死了都要AI”成了股市共識。持倉組合中不加點AI品種,如同做菜不加鹽,會淡而無味,走路都容易摔跟頭。

為啥?手中沒有AI,心裡沒譜,腳下沒底,怕錯過科技行情而忐忑不安,這一忐忑不就容易摔跟頭了嘛?當然,這是說笑的,下面要談點正事了。

--01--

科技行情還能瘋多久?

我研究股市,向來喜歡做有理有據的分析,最不喜歡的是信口開河。是以,你在我這裡看到的觀點,不管是對還是錯,都有推導過程,都有邏輯支撐,都有據可查。我想,這無論如何都要比滿嘴跑火車式的股評更靠譜。

上一輪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科技行情,始于2012.12,止于2015.6,曆時42個月;

上一輪以國産替代為核心的科技行情,始于2018.10,止于2021.7,曆時34個月;

這一輪以信創、數字經濟、AI為核心的科技行情,始于2022.4,運作至今曆時15個月,與前兩輪科技行情相比,時間周期上差老遠了。這正是為什麼前面我多次強調,這輪科技行情終将演化為跨年度行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再看一看曆史上機構抱團炒作的資料規律。

第1次大藍籌抱團,始于2016.2,止于2018.1,曆時24個月。

第2次大藍籌抱團,始于2019.1,止于2021.2,曆時26個月。

上一輪順周期抱團,始于2020.3,止于2022.9,曆時31個月。

從曆次機構抱團炒作時長,我們可以看出,沒有低于24個月的。

這一輪科技行情才隻運作了15個月,按最保守的24個月時長做參照,還有7個月的時間。

不論科技行情有多火,幾乎不可能一口氣拉到頭,中間必然要進行震蕩洗盤,再上炒作結束後機構盤頭出貨時長,輕輕松松一年時間就過去了。

按照咱們這樣推算,這輪科技行情最起碼還有一年時間。如果後面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再出些“幺蛾子”,暴發個什麼危機或沖突,中間再增加一些波次的大調整,那麼整個時間周期還會拉升。

通過我這麼一分析,你應該明白,科技行情從時間周期上還有得玩,是以沒必要急于一時追漲,哪有隻漲不跌的行情?後面它一定會給出好的機會。投資一定要有耐心,心急吃不得熱豆腐,火中取栗不是好習慣。

--02--

科技行情還飄多高?

上一輪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科技行情,網際網路漲了15.2倍,軟體漲了8.8倍,IT漲了7.7倍,傳媒漲了6.4倍。

上一輪以國産替代為核心的科技行情,半導體漲了4倍,晶片、元器件漲了2倍。

上一輪順周期抱團,化工、有色、煤炭漲幅均在2倍以上,隻有鋼鐵彈性最差,漲幅為1.6倍。

近些年,曆次機構抱團大行情或超級主線行情,主要闆塊漲幅幾乎沒有低于2倍的。

這一輪科技行情漲幅最大的是國資雲,漲幅僅1.2倍,衆多細分闆塊漲幅在1倍左右,大部分在1倍以下。

以史為鑒,這輪科技行情遠未到最瘋狂的時候,未來還有較好上漲空間。

--03--

短線大漲是機會還是風險?

今天科技行情又瘋了,人民日報釋出時評: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中科院:自主研制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紫東太初問世,兩則消息又把AI吹到了風頭浪尖上。

目前的科技行情雖然妖娆多姿、動人心弦,如紅蘋果那麼誘人,卻不可以貪吃。原因有兩點:

一是大多細分闆塊漲到了強壓力位。

以史為鑒!AI還能漲多久?漲多高?曆次科技行情規律分析總結

以通信闆塊為例,今天雖然大漲,但已頂到月線上的強壓力位,在沒有突破回踩确認前,這個位置追漲,是極不明智的。

以史為鑒!AI還能漲多久?漲多高?曆次科技行情規律分析總結

再如軟體服務闆塊,距離曆史上的強壓力位空間也不大。

當同一題材中衆多闆塊都沖進強阻力區間,那就要提防主力會借機來一波洗盤。

壓力下不追漲,支撐位上不殺跌,這是基本的交易節奏。如果你總是在壓力位上追漲開倉,長此以往終将流下悔恨的淚水,你不長記性,市場會教你長記性。

越是市場瘋狂的時候,越是要保持冷靜。遇到目前這種情況,兩種解決辦法:

1.等遇阻回落的止跌點找機會。

2.等突破回踩确認再起漲時找機會。

二是連番上漲後積累了巨量獲利盤,需要一次較為充分的回調,釋放獲利盤。

雖然這波科技行情闆塊指數整體漲幅不算大,但衆多個股漲幅已經非常大,市場積累了巨量獲利盤,需要一次較為充分的洗盤,釋放獲利抛壓。

未來兩周内,科技闆塊有産生巨震的預期,不宜太熱血上頭的追漲。

小結:中線來看,科技行情不論時間還是空間上都還沒到位,大有奔頭,但短線風險不可忽視。

以上内容僅為個人觀點,不具任何指導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