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史为鉴!AI还能涨多久?涨多高?历次科技行情规律分析总结

AI热潮居高不下,各细分板块你追我赶,科技行情正向纵深发展。下面,给友友们深入分析这轮科技行情的深度市场逻辑、运行脉络及未来动向,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接下来的行情。

这轮科技行情的故事:

第一波由信创带动,面对外来压力,自主可控才是出路,唯有核心技术突破才能立足科技强国。

第二波由数字经济带动,是扩投资、稳增长的延续,新基建是抓手,数字经济成政策发力点。

第三波由AI带动,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成全球最强风口,各大科技巨头竞相布局,各国政府大力推动发展,股市各路资金一涌而上,简直不要太火。

“万物皆可AI”成了行业共识,“死了都要AI”成了股市共识。持仓组合中不加点AI品种,如同做菜不加盐,会淡而无味,走路都容易摔跟头。

为啥?手中没有AI,心里没谱,脚下没底,怕错过科技行情而忐忑不安,这一忐忑不就容易摔跟头了嘛?当然,这是说笑的,下面要谈点正事了。

--01--

科技行情还能疯多久?

我研究股市,向来喜欢做有理有据的分析,最不喜欢的是信口开河。所以,你在我这里看到的观点,不管是对还是错,都有推导过程,都有逻辑支撑,都有据可查。我想,这无论如何都要比满嘴跑火车式的股评更靠谱。

上一轮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行情,始于2012.12,止于2015.6,历时42个月;

上一轮以国产替代为核心的科技行情,始于2018.10,止于2021.7,历时34个月;

这一轮以信创、数字经济、AI为核心的科技行情,始于2022.4,运行至今历时15个月,与前两轮科技行情相比,时间周期上差老远了。这正是为什么前面我多次强调,这轮科技行情终将演化为跨年度行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再看一看历史上机构抱团炒作的数据规律。

第1次大蓝筹抱团,始于2016.2,止于2018.1,历时24个月。

第2次大蓝筹抱团,始于2019.1,止于2021.2,历时26个月。

上一轮顺周期抱团,始于2020.3,止于2022.9,历时31个月。

从历次机构抱团炒作时长,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低于24个月的。

这一轮科技行情才只运行了15个月,按最保守的24个月时长做参照,还有7个月的时间。

不论科技行情有多火,几乎不可能一口气拉到头,中间必然要进行震荡洗盘,再上炒作结束后机构盘头出货时长,轻轻松松一年时间就过去了。

按照咱们这样推算,这轮科技行情最起码还有一年时间。如果后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再出些“幺蛾子”,暴发个什么危机或冲突,中间再增加一些波次的大调整,那么整个时间周期还会拉升。

通过我这么一分析,你应该明白,科技行情从时间周期上还有得玩,所以没必要急于一时追涨,哪有只涨不跌的行情?后面它一定会给出好的机会。投资一定要有耐心,心急吃不得热豆腐,火中取栗不是好习惯。

--02--

科技行情还飘多高?

上一轮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技行情,互联网涨了15.2倍,软件涨了8.8倍,IT涨了7.7倍,传媒涨了6.4倍。

上一轮以国产替代为核心的科技行情,半导体涨了4倍,芯片、元器件涨了2倍。

上一轮顺周期抱团,化工、有色、煤炭涨幅均在2倍以上,只有钢铁弹性最差,涨幅为1.6倍。

近些年,历次机构抱团大行情或超级主线行情,主要板块涨幅几乎没有低于2倍的。

这一轮科技行情涨幅最大的是国资云,涨幅仅1.2倍,众多细分板块涨幅在1倍左右,大部分在1倍以下。

以史为鉴,这轮科技行情远未到最疯狂的时候,未来还有较好上涨空间。

--03--

短线大涨是机会还是风险?

今天科技行情又疯了,人民日报发布时评: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中科院:自主研制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紫东太初问世,两则消息又把AI吹到了风头浪尖上。

当前的科技行情虽然妖娆多姿、动人心弦,如红苹果那么诱人,却不可以贪吃。原因有两点:

一是大多细分板块涨到了强压力位。

以史为鉴!AI还能涨多久?涨多高?历次科技行情规律分析总结

以通信板块为例,今天虽然大涨,但已顶到月线上的强压力位,在没有突破回踩确认前,这个位置追涨,是极不明智的。

以史为鉴!AI还能涨多久?涨多高?历次科技行情规律分析总结

再如软件服务板块,距离历史上的强压力位空间也不大。

当同一题材中众多板块都冲进强阻力区间,那就要提防主力会借机来一波洗盘。

压力下不追涨,支撑位上不杀跌,这是基本的交易节奏。如果你总是在压力位上追涨开仓,长此以往终将流下悔恨的泪水,你不长记性,市场会教你长记性。

越是市场疯狂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遇到当前这种情况,两种解决办法:

1.等遇阻回落的止跌点找机会。

2.等突破回踩确认再起涨时找机会。

二是连番上涨后积累了巨量获利盘,需要一次较为充分的回调,释放获利盘。

虽然这波科技行情板块指数整体涨幅不算大,但众多个股涨幅已经非常大,市场积累了巨量获利盘,需要一次较为充分的洗盘,释放获利抛压。

未来两周内,科技板块有产生巨震的预期,不宜太热血上头的追涨。

小结:中线来看,科技行情不论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还没到位,大有奔头,但短线风险不可忽视。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具任何指导意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