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商帶來物流變革物流行業

以前的消費模式通俗的講可以是是如果我們要買件衣服、買雙鞋子、買個床就得到實體店進行購買;現在的消費模式是如果我們要買件衣服、買雙鞋子、買個床等直接在網上訂購,付完款等着收貨就行了。雖然看起來表面上是一個小小的改變,但是背後卻牽動着整個供應鍊的轉變,這可以說是供應鍊領域的一種‘蝴蝶效應’。

消費模式的轉變從銷售終端促使運輸、倉儲、生産整個供應鍊體系調整。一方面,持續膨脹的電子商務快遞蛋糕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零擔貨運企業介入,德邦物流2013年11月份正式開通快遞業務。

消費模式的轉變從銷售終端促使運輸、倉儲、生産整個供應鍊體系調整。對于貨運企業而言,最為關鍵的是如何适應新的配貨模式。

變革背後的邏輯

調查顯示,2013年我國快遞日均業務量突破3000萬件,高峰期超6500萬件。全年快遞業務量達到92億件左右。按照全國14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消費6~7個包裹。業内預計,2014年底國内網購使用者将達到3.1億人,其中70%網購業務需要快遞來完成。

物流行業一般可以分成快遞物流、快運物流和合同物流三個領域。在社會物流總額增速回落、傳統大宗商品物流市場疲軟的背景下,我國快遞物流可謂是一枝獨秀,呈現迅猛發展态勢,成為物流業新的增長點。

一方面,持續膨脹的電子商務快遞蛋糕吸引着越來越多的零擔貨運企業介入,德邦物流2013年11月份正式開通快遞業務。

而另一方面,快遞企業也開始向綜合物流商布局轉型。近期,順豐正式推出一站式“門到門”的陸運物流産品,直面德邦、天地華宇、佳吉等國内公路運輸物流大佬。順豐向UPS、FedEx等物流綜合供應商又邁出一大步。

順豐的此項“物流普運”單票最低收費120元,續重價格為1~7.5元/kg。在時效方面通過定時定點集散中轉模式保證“物流普運”時效,臨近省份2~4天,偏遠地區4~6天。

公路快運向快遞物流延伸,快遞轉為綜合物流供應商,物流行業内正進行着劇烈的變革。

對于傳統貨運企業而言,以前廠商把貨物賣給一個大的經銷商,訂單大,貨運企業隻需要去一個地方就完成貨運,現在廠商把貨物分給若幹個很小的經銷商,比如一個縣城的某地都可能成為經銷商;以前隻送一趟,現在可能就得去多個不同的小地方。現在的情況就是銷售管道下沉、訂單越來越小。即使是合約物流,也出現了快遞化的“小批量、多頻次”現象。

這對于合同物流企業來說,整車運輸越來越難以實作,運輸線路由單一式變成了分散式,車輛使用率大打折扣。

跟着網際網路走

目前,新一輪網際網路革命大潮已經掀起,雲計算、大資料、網際網路思維高頻率充斥着人們的視聽。傳統行業在網際網路發展大潮下紛紛出現了颠覆模式,大到電子産品巨頭,小到飯館小作坊,小米更是經典案例中的經典。電商的持續暴漲,把快遞業帶入了高鐵車道,進而影響着整個貨運業,如前文所述。消費模式的轉變從銷售終端反過來促進管道、運輸、倉儲、乃至生産整個供應鍊轉變。

對于貨運企業而言,最為關鍵的是如何适應新的配貨模式。

在這方面,阿裡在雙11已經進行了成功的實踐,大資料支撐下,爆倉現象得到控制。在大資料下,所有接入其入口,使用其服務的計算終端的計算能力都能為其使用,也就是用的越多,計算能力越強,據說貨車訂票系統就是借用阿裡這種模式克服癱瘓的。

雲計算,在最短的時間内實作上下遊各方資料的科學精确比對,倉儲配環節得以最有效率的銜接。

業内專家指出,未來的物流就是一張人網加一張天網一張地網。而三張網實質都是網際網路,這涵蓋在物聯網藍圖下。

貨運企業如果真正能實作資料共享,在大資料下,貨源、車源資訊的對接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成本實作對接,物流将多麼美好!遠景總是很遙遠,但總在一步步接近。

舍小船上大艦

近來,整合者衆多,其中最“高大上”的莫過于馬雲的菜鳥網絡。在三五年時間内,在全國打造搭建形成一個網狀的實體的智能骨幹體系,把它做成一個平台,也就是天網加地網。

然而你有天網蓋地虎,我有寶塔鎮蛇妖,對于我國目前的物流江湖來說,戰國混戰,群雄逐鹿,都想問鼎,從目前看,馬雲的折桂之旅并不順暢。

想要把全國的物流企業一網打盡的夢想很難實作。

目前的物流業有着他内在的行業發展邏輯,利用先進的科技,商業模式很難在短期内重塑整個行業發展态勢。

據悉,菜鳥最近考察了風生水起的平台企業上海卡行天下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看來馬雲是認清了目前的物流江湖。他不應該勞心勞力親曆親為地走下阿裡航母,下海撒網去撈魚逮蝦,應該坐等那些大中型艦艇憑着火力消滅掉那些小漁船之後,從這些巡洋艦上擷取給養。

目前,物流行業内的自覺整合進入了快車道,真正能落地的平台整合模式得到了市場驗證,相信在不久的将來,全國的物流大網會形成。中小貨運企業選對平台,跟着網絡走,掉到海裡的機率應該比在自己小漁船上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