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曆史:總之子》特約作者)
王文軒:感恩蔣介石地質泰鬥,葬于八寶山的國民黨"戰犯"

1889年6月29日,王先生出生于浙江甯波市一個富裕家庭。王先生長大後很聰明,13歲考試表演才俊,18歲進入上海振旦公立學校。不久,他獲得了浙江官方資助,前往歐洲學習。
1912年(23歲),他在比利時魯汶大學獲得地質學博士學位,這是中國第一個地質學博士學位。他決定放棄對外生活,回到中國,在北洋政府農商部工作。
(前排左起,王文軒、丁文江)
1913年,北洋政府成立了地質調查院,丁文江所長因缺乏人才幾乎成了燈杆指揮官。王先生放棄了其他機會,自願到地質調查局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份好工作,"他說。
當時正處在軍閥混戰時期,地質調查的年度經費嚴重不足。為了減少開支,信件、公函全部由王文軒處理,經常厭倦了手腕的疼痛。
(景甯海原地震臨時帳篷)
1920年(31歲),甘肅海原發生8.5級地震。聽到這個消息後,王先生立即去調查。他冒着寒風雪,乘車抵達災區,以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實地調查。
他完成了中國現代地質學家對大地震的首次實地考察!從勘測回來後,王先生繪制了中國第一張地震圖!整個國家都感到震驚。
(中國第一個地震觀測站,旗峰地震研究室)
1922年(33歲),王先生擔任地質調查局局長。他在課堂上教授他的學生,并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教書。中國第一代地質學家大多來自他的門下。
1930年(41歲),在王文軒的主持下,中國第一個現代地震觀測站——旗峰地震研究室在北平西山成立。
(王文軒先生出任國民政府執行委員會秘書長,正式啟程)
1932年,43歲的他成為國防計劃委員會秘書長。這是政府機構的部分學術性質,他跑遍全國,對中國的資源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研究。
1934年,45歲的他在去石油的路上,發生了嚴重的車禍,昏迷不醒。蔣介石非常擔心,下令盡一切努力營救他,最終在危險中幸存下來。事發後,王先生艱難但"救命的恩典",正式走上了這條路。1935年,他成為國民政府執行委員會秘書長。
(抗日戰争期間的玉門油礦)
1937年(48歲),抗日戰争全面爆發,王先生成為經濟部長,負責中國的戰時工業生産和經濟建設。上任後,王先生立即決定在甘肅省開發玉門油礦。這是我國首次發現和投資開發規模的油田。
1944年(55歲),他的次子,一名空軍飛行員,在抵抗戰争中喪生。
1945年(56歲),王先生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并擔任國民政府執行委員會副會長。1948年被授予中央研究所第一位院士。
(1944年,王先生與前來向王新漢烈士緻敬的同學合影)
1948年5月,蔣介石邀請王文賢擔任行政會議第一任主席(相當于總理)。當時,國民經濟亂象,物價飙升,王文軒主持了貨币改革,推出了"黃金券改革"。結果,價格仍在上漲,經濟正在崩潰。11月,王先生辭職。
1949年1月,蔣介石、李宗仁任"總統",王文軒任總統府秘書長。今年5月,和談失敗,王璋迅在中國共産黨中排名第12位,被列為頭号戰犯。心情不好的王先生辭去了所有職務,逃往香港和法國。
(行政會議主席王文軒簽署的勳章)
1951年(62歲),在周恩來和陳毅的幫助下,王家衛宣布在國民黨政府上司下劃清了一條線。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傳回北京的前國民黨進階官員。
1954年(65歲),王先生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并繼續專注于地質學。他對地質學有很深的了解,對著名的大陸漂移理論和燕山造山運動的闡述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國地質科學奠定了基礎。
(第一位回國的前國民黨進階官員)
1970年(81歲),王家衛的長子被反革命分子毆打緻死。白發人送黑發人,王文軒非常傷心,創作了十多首以"悲傷的感情"為主題的詩,如《我還在偷活,哭着全家哭泣的靈氣","知道沒有多少日子,到老的時候有錢的時候"。
1971年1月27日,王先生去世,享年82歲,葬于八寶山革命公墓。
(中國地質科學創始人張紅軒,左起,丁文江,王文軒)
(萬象曆史和傳記寫作營的578件作品,營員總之子的第16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