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在“香會”反擊美方挑釁,坦率發言赢得多方贊賞!

作者:光明網

“中國防長發出直言不諱的資訊:如果西方國家想避免與解放軍發生危險的沖突,就不要進入中國領土和領海附近。”英國《金融時報》4日報道稱。當天,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在第20屆香格裡拉對話會(以下簡稱“香會”)上就“中國的新安全倡議”議題作大會發言,并回答現場10位代表的提問。國防大學戰略咨詢中心大校主任綦大鵬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與此前一天美國防長奧斯汀主題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上司地位”的發言相比較,大多數國家更認同中國所提倡的溝通合作、共同安全理念,尤其是亞太地區國家對美國大搞聯盟政治、拉幫結派的做法并不認同。作為參加本屆“香會”的唯一一位國家元首,東帝汶總統奧爾塔4日在發言中呼籲歐美不要用狹隘的眼光看待中國,引發媒體關注。當天下午,為期三天的“香會”閉幕,有媒體感歎“中美關系幾乎沒有緩和迹象”。針對美方在大會前和會議發言中多次提出“中美防長會談”議題,中國專家對《環球時報》分析稱,中美兩軍高層何時恢複接觸,球在美方一邊,要看美方什麼時候能創造合适的政治氛圍。

中國在“香會”反擊美方挑釁,坦率發言赢得多方贊賞!

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李尚福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發表演講 赴新加坡特派記者郭媛丹 攝

中國防長:請各國管好自家的軍艦軍機

新加坡《海峽時報》4日稱,李尚福出任中國防長後在“香會”的首次發言備受期待。他描述了一個被“死灰複燃的冷戰思維”和不斷更新的地區沖突所困擾的世界,對美國發出不點名的批評,并宣介中方的全球安全倡議。

李尚福指出,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為應對國際安全挑戰貢獻了中國智慧。他強調,台灣是中國的台灣,怎麼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勢力插手幹涉。如果有人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不會有絲毫遲疑,不畏懼任何對手,不管付出多大代價,都将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法新社稱,中國防長發言的前一天,美國和中國軍艦在台灣海峽附近“危險接近”,“這一事件激起了雙方的憤怒”。

3日,美國“鐘雲”号驅逐艦、加拿大“蒙特利爾”号護衛艦過航台灣海峽并公開炒作。解放軍東部戰區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組織海空兵力全程跟監警戒,依法依規處置。但美方并未就此罷休。加拿大環球新聞網随後發表報道,稱該媒體随艦記者目睹了中國軍艦加速駛到“鐘雲”号面前,進行橫切的一幕,最近時距離不到150碼(約137米)。加“蒙特利爾”号護衛艦指揮官芒特福德聲稱,中方軍艦告知美方,他們正試圖進入中方海域,需改變航線以免發生碰撞。美艦回應要求中方遠離“鐘雲”号,但“鐘雲”号最終改變航向并減速。

4日,美國接着炒作此事。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印太司令部在一份聲明中稱,中國軍艦周六“在美國驅逐艦附近以不安全的方式機動”。奧斯汀4日在新加坡将這一事件描述為“極其危險的”,并聲稱“我呼籲(中國)上司層做正确的事情來控制這種行為,因為這可能會導緻失控”。報道稱,這是中美飛機和軍艦近期第二次“接近”。美方此前曾指責中國戰鬥機5月26日在南海以“不專業”方式攔截美方偵察機。

“為什麼問題中所提到的(事件)都是發生在中國領空和領海附近,而不是發生在其他國家的領空和領海?”李尚福4日在“香會”上回答所謂“中國軍機軍艦攔截美國軍機、驅逐美軍軍艦”的問題時反問道。他表示,最好的辦法就是各國管好自己的軍艦和軍機。

國防科技大學國防科技戰略研究智庫大校副主任朱啟超4日在新加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事實的确如此,恰恰是因為美方來到中國家門口,威脅中方安全,卻倒打一耙指責我們不專業,“這也證明這一系列事件是美軍故意挑起事端,制造輿論,甚至可以說,這是美軍的設計,故意向中國潑髒水,配合奧斯汀發言的基調”。

據新加坡亞洲新聞台報道,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4日被問及對中國防長的講話有何感想時表示,許多上司人告訴他,中方的立場“非常明确”,他們對此印象深刻。“是否喜歡這些内容取決于聽衆,但清晰度在于紅線的位置,對各國會有什麼影響。每個國家都必須作出決定。”黃永宏表示。

東帝汶總統:勿用“井蛙之見”看待中國

多國上司人及進階官員在“香會”發言中提到中國。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去年4月二度出任東帝汶總統的奧爾塔,是參加本屆“香會”的唯一一位國家元首。他在4日的大會發言中批評一些國家以“井蛙之見”看待中國崛起、稱中國是區域和全球威脅,這樣的觀點毫無說服力。他說:“中國的影響力遍及全球,它是一個世界大國,它的利益、财富、人民福祉和安全與全球所有國家交織在一起。我認為,中國不會殺雞取卵。”

報道稱,奧爾塔用索馬裡的故事,向“美國和歐洲朋友”解釋為什麼世界許多國家正在把注意力轉向中國。他說,随着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曾經對西方抱有希望但最終幻滅的國家,找到新依靠。

新加坡防長黃永宏4日在“香會”上被問到,東盟希望日本做什麼?他回答說,日本最重要的任務是改善與中國的關系,他對東北亞局勢的擔憂更大于對南海的擔憂。關于中美關系,黃永宏表示,新加坡等東盟國家在美中持續緊張局勢中并非“冷漠的旁觀者”。

這反映了大多數國家的想法。國防大學戰略咨詢中心大校主任綦大鵬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我在和馬來西亞、紐西蘭同行交流時,他們表示,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美國所謂的要和‘地區國家’加強溝通,提升互信,實際上隻是在美國劃定的小圈子内溝通,而不是與世界大多數國家溝通。”

區域國家“勸和不勸離”

中美之間在本屆“香會”上的激烈交鋒吸引媒體關注。《海峽時報》稱,奧斯汀3日在發言中批評中國“脅迫”本地區國家并“拒絕對話”,中國代表團迅速召開記者會展開反擊,系統地一一反駁了奧斯汀講話中的論點。中方表示,中美防長對話的正确時機是美國取消對中國防長李尚福的制裁,并盡快為對話創造必要的氛圍和條件。

“香會”自2002年起在新加坡舉辦,2023年更好地展示出其作為溝通對話平台的屬性。中美防長雖同時參會卻首次沒有舉行雙邊會談,但跨越北京和華盛頓12小時的時差,兩國防長在相差一天的大會發言中達成了“共識”:兩個大國需要加強交流合作,但中方強調溝通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4日稱,中美防長在“香會”争奪影響力,雙方都表示希望關系“解凍”,但要按照自己的條件。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中美外交、經貿等領域的接觸已經開始,緊張關系在趨于回穩,但兩軍高層何時恢複接觸,球在美方一邊,要看美方什麼時候為高層接觸創造合适的政治氛圍。

《聯合早報》4日稱,中美防長在“香會”上“隻握手不會晤”,讓許多人為中美兩軍關系接下來的發展捏一把冷汗。而這可能已是目前形勢下能做到避免尴尬、避免沖突更新的最好結果。文章認為,今年在“香會”發言的多國防長與代表都放緩調子,大談需要建設性對話,強調溝通的重要性。也許正如一些觀察人士指出的,許多部長都感覺到,歐洲已經在進行一場戰争,亞洲不需要再多一場。對戰争的警惕心與真誠的“避戰”訴求,是本次“香會”的潛流。眼看兩個大國關系緊張、擔憂中美關系失控,其他各國有意識地為局勢降溫,或索性避開“雷區”。區域國家的“勸和不勸離”,以及發出“隻動口不動手”的呼籲,反映了“避戰”的普遍心态。

來源: 環球時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