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香會”閉幕,中美兩軍高層何時恢複接觸仍受關注
2023-06-05 05:52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連結已複制
字型:小大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赴新加坡特派記者郭媛丹】在新加坡舉辦的第20屆香格裡拉對話會(以下簡稱“香會”)受到高度關注。在這次對話會上,中美防長雖同時參會卻首次沒有舉行雙邊會談,盡管如此,跨越北京和華盛頓12小時的時差,兩國防長在相差一天的大會發言中達成了“共識”:兩個大國需要加強交流合作,但中方強調溝通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中美兩軍高層何時恢複接觸,球在美方一邊,要看美方什麼時候能創造合适的政治氛圍。
中國防長宣介“全球安全倡議”
今年的“香會”從6月2日至4日舉行,從2日開幕晚宴到4日,每天都有重量級嘉賓發言,開幕晚宴主辦方邀請到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3日美國防長奧斯汀做大會發言,4日的主角是中國防長李尚福,“香會”主辦方、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所長奇普曼在主持時特别介紹,這是李部長就任後首次參加“香會”。
4日上午,李尚福發表演講,主題為“中國的新安全倡議”。李尚福首先着重闡述了“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表示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和諧相處。堅決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把自己的利益淩駕于人,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不安全之上。
與去年中國防長在“香會”發言一樣,今年李尚福也就台灣、南海問題、中美關系等分别進行了闡述,不卑不亢,軟中帶硬,既有原則又态度真誠。
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原主任周波今年首次以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的身份出席“香會”,他認為,李尚福的表現很自信,該說的話都做了表達,尤其演講内容中談到了很多細節,比較生動。
“對于新任部長的亮相,大家都會關注他的個人風格,但更關注他闡述的内容,以及背後所展現的中國外交政策。”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4日在新加坡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整體的表述方式非常平和,會讓聽衆更容易接受。比如講話中不時會有 ‘有的國家’、 ‘域外國家’、 ‘外部勢力’等表述,我們都明白所指是美國,并不會影響主題,同時也能聽得進去。”
除此之外,胡逸山認為,中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理念比較實用,也表明要走一條結伴不結盟的道路,“昨天美國防長奧斯汀所講的前半部分展示出的是:美國和南韓、日本等國家建立‘聯盟一’‘聯盟二’‘聯盟三’。然後‘聯盟一’‘聯盟三’又可以組成更大的聯盟”。
此外,東帝汶總統拉莫斯—奧爾塔在“香會”第六場全體會議上發言時表示,“中國的影響力遍及全球,它現在是一個世界大國,它的利益、财富、人民福祉和安全,與全球所有國家交織在一起。我認為,中國不會殺雞取卵。”
在進入會場前長長的走廊上,IISS制作的一面照片牆引起《環球時報》記者注意,照片牆展示從2002年到2022年迄今曆屆“香會”中有代表性的圖檔,其中包括了兩位中國防長,相信明年的照片牆會出現李尚福的照片,這也表明中國防長已成為“香會”常客。如果說從前中國代表團是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現在則是希望讓世界能了解中國、接受中國理念,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美攪渾了一池水 沒有展示出大國的樣子
“香會”議程設定很有政策,會議第一天安排美國防長的講話,會議第二天安排中國防長講話,這樣免得在會議第二天就流失聽衆,兩大重磅人物的演講場面也的确都很火爆。而今年美國五角大樓更是為“香會”做了推廣,并制造了熱點話題。早在5月初,彭博社就引知情人士爆料稱,美國軍方正尋求讓美中兩國防長在“香會”期間會晤,随後英國《金融時報》11日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兩國防長會晤的可能性不大。此後圍繞“兩國防長新加坡會晤”一事,美國一直在主動釋放資訊,直至3日奧斯汀在“香會”大會發言中還在借題發揮:“中國不願就兩軍之間建立更好的危機管理機制深感關切”。
在美國制造的“輿論”下,中美防長見面與否成為本屆 “香會”的一個熱門話題。對此,周波的感受非常強烈,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香會’開幕的當天我接受了十多家外媒的采訪,話題都涉及到中美防長會晤的話題,當然這些媒體事先從雙方的聲明知道坐下來會談是不可能的,他們繼續追問的是雙方會不會安排私下溝通,雙方的工作層會不會接觸。”
有觀察人士認為,美國這種做法既是在塑造一種輿論态勢,展示出美想和中方溝通但中方拒絕的态勢,同時也刻意地在為中方制造壓力,迫使中方讓步。
但事實證明,中方沒有受到美方任何影響或過度反應,展示出 “大國應有的樣子”。李尚福在大會上發言表示,中方認為大國應該有大國的樣子,不能為一時之私挑起陣營對抗,應顧全大局,以交流合作化解分歧,回應各國期待。他強調,“中方一直尋求與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但這需要美方拿出誠意、言行一緻,以實際行動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兩國兩軍關系止跌企穩。”
周波認為,李尚福此次在講話沒有直接點美國的名,而且在談到中美關系問題時也表現出願意與美國溝通的态度,當然是有前提的:即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赢,如果失去這個前提,不能還指望兩軍關系能夠正常發展。周波表示,這也表明美方既沒有創造雙方高層交往的基本政治條件,也無視中方在核心利益和重大安全關切上的基本要求。
有多位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中方越來越不願意“為了會面而會面”,雙方做出一些禮節性的表态,這樣的會晤對解決目前中美兩軍面臨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
中美防長何時碰面,球在美方一邊
更深層次上,此次中美防長沒有在“香會”會談成為熱點的關鍵在于:中美關系的意義早已超出雙邊、影響全球,李尚福說,“國際社會普遍希望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擔憂發生沖突對抗。不可否認的是,如果中美發生激烈的沖突對抗,那将是世界不可承受之痛。”
胡逸山說,“美國防長也有類似的觀點,是以這一點大家是有共識的。”
周波認為,“作為世界上兩個軍事強國,外界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将中美兩軍是否對話溝通視為一個風向标,如果雙方還可以坐下來談,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各國會覺得比較心安,如果兩國溝通對話停滞,氛圍劍拔弩張,周邊國家會變得很緊張。”
中美關系影響全球的認知是普遍性的,無論是開幕晚宴上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表示支援拜登政府與中國建立一個可靠和開放的溝通管道,還是新加坡國防部黃永宏表示,對手之間保持溝通更是重要,因為當彼此陷入糾紛時,須能拿起電話讨論如何讓局勢降溫,都表明各方對中美兩軍關系如何發展的高度重視。
胡逸山認為,東南亞國家所謂的不要選邊站,其潛台詞就是希望中美兩個大國不要吵架,更不要打架,避免各國被迫做出選擇。他關注到的一個積極信号是,李尚福在講話中強調中美兩軍溝通并未中斷,“兩國防長會面傳遞的信号自然更為強烈,但真正就技術性業務進行接觸的都是工作層,有更強的實際意義。”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透露,中美防長分别與他談話時,都表示希望能恢複原有的對話機制,但是何時恢複和怎樣才能有效的進行就須由他們決定。
“我認為遲早是會促成的,雖然目前雙方僵持不下,再過幾個月,時間會沖談一些僵局。”胡逸山說。他持這種觀點的另一個原因是目前中美外交層面交往正在逐漸恢複,而且中國最近還邀請了美國的企業家到訪中國,“肯定會緩和的,隻是時間的問題。”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中美外交、經貿等領域的接觸已經開始,中美緊張關系在趨于回穩,但中美兩軍高層何時恢複接觸,球在美方一邊,看美方什麼時候為高層接觸創造合适的政治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