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微風徐徐,成熟的苜蓿草飄出陣陣草香。6月4日,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内3200畝頭茬紫花苜蓿迎來豐收季,連片的苜蓿草流青溢翠,一台台現代化收割機穿梭其中,“綠地毯”漸變“條紋毯”,一幅現代化的苜蓿草收割景象呈現眼前。
好草養好牛,好牛出好奶。飼草決定着奶的品質和安全。
“紫花苜蓿草素有‘牧草之王’稱号,其蛋白質含量達20%以上,是一種非常适合奶牛吃的牧草品種。”在收割現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種植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眼下正是紫花苜蓿的頭茬收割期,由于其生長周期為28天,是以每年6月至10月可收獲4茬。
采訪中記者看到,收割後的苜蓿草經過晾曬,随後被打捆機用多層拉伸膜打包成高1.2米、寬1米的圓柱形“草罐頭”。經過厭氧發酵的苜蓿青貯,營養保留完整,口感更佳,而且貯存時間可達2-3年。同時在發酵中會産生乳酸菌,使每頭奶牛的産奶量能提高10%左右,這樣的一個個“草罐頭”成為了奶牛的最佳營養餐。
放好草垛子,牽住牛鼻子。自我市深入實施奶業振興戰略以來,土左旗作為農業大旗,為夯實首府奶業振興的堅實後盾,今年在全旗範圍内種植了近2.75萬畝優質苜蓿草,預計年産量可達5.5萬噸。
位于敕勒川乳業開發區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中心的敕勒川生态綠廊優質牧草種植示範區,種植面積為0.7萬畝,以規模化種植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為主,與優然牧業智慧牧場、伊利全球智慧工廠緊緊相連,形成了“從一粒種、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完整草牧乳産業鍊格局。同時,種植基地采用了最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通過采用智能噴灌技術和網際網路遠端控制系統,可實作随時随地用手機雲智能種植管理,達到水肥自動一體化及節水功效。
“這裡種植的牧草全部為大陸自己培育的優良品種,一級率達90%以上,将全部供應給當地牧場,既降低了飼喂成本,又緩減了飼草不足的壓力。”負責承建敕勒川生态綠廊的正時生态農業集團董事長馬宏偉向記者介紹,目前,敕勒川生态綠廊苜蓿年産量已達1.4萬多噸,可實作産值3000萬元左右,并圍繞紫花苜蓿,努力在高端養殖、飼料加工、生态旅遊等方面形成種、養、加工及衍生産業同步發展的綠色産業鍊條,在保障奶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有效帶動當地多種業态快速發展,不斷提升農民收入水準。
來源:青橙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