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文|阿耀

春末夏初,是雨露滋養土壤的時節。電影行業亦是如此。

不少電影周陸續釋出相關計劃,或是開始新一季項目的招募;或是官宣新一屆的儲備項目。上影節全新的創投項目官宣,在未來半個月裡,導演烏爾善将同其他影人,挑選出未來最具潛力的項目。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在近日的海浪電影周上,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了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并宣布将在今年發起為期三年的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投資規模共10億,計劃推出30-50部青年電影人的作品,平均投資金額為2千萬。從開發、劇本、制作到宣傳發行,将提供一站式全産業鍊的服務,重點扶植有商業價值和類型叙事的電影。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青年電影人計劃常有,創投項目也常在,每次幾乎都用全新的話術去包裝相似的目的,為電影市場輸入全新血液。但是值得關注的是,海浪電影周理事會主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若清此次強調的是,重點扶持有商業價值和類型叙事的電影。

無獨有偶,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中的H!Action創投會,也是打出“‘商業性’、‘類型元素’為核心的創投品牌标簽,為商業類型電影提供更廣闊的天地、更優渥的良機”的話術。2023青年電影周(浙江)的“之江新導演計劃”創投同樣在設立之初,就明确要做類型創投。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可見,似乎越來越多影展的創投在追求新人導演的能力時,也越來越看重這些電影未來在市場上的發展。或許背後也是一種信号,值得考究。

01.

類型電影難做,商業類型電影難做,它對導演有極強的要求,同時對于資金,以及市場有更深度的了解和探索。

這對于很多導演而言,都是一生的功課。尤其不少青年導演,在創作上,更重視自我的作者表達,忽略了市場這一環節,在處女作,或者長時間的創作中,都偏向商業性較弱的藝術電影,也就是大家通常嘴裡所說的“文藝片”。

但事實上,商業電影和文藝電影似乎一直沒有較強的劃分,隻通常大家似乎差別于“類型”本身,譬如市場中主流類型的懸疑、青春、動作、科幻、喜劇等。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譬如這次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宣布的第一批入選片單:《尋牛》《白菜玫瑰》《無人伴奏》《瘋回路轉》《一部很沒有必要的電影》《地下火》《再見了,我們的幼稚園》《我的野生朋友》《有朋自遠方來》《六度嫌疑》。

這些電影囊括懸疑、犯罪、喜劇、家庭、冒險、青春、音樂、兒童等多種電影類型。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最受關注的是,《一部很沒有必要的電影》,是網絡電影《一場很(沒)有必要的春晚》導演汪英倫的續作,據了解,該片仍會是一部荒誕風格的僞紀錄電影。

這不免讓人想到了年初引起超高關注的《宇宙探索編輯部》,同樣是僞記錄電影,同樣此前因為網絡作品《法制未來時》獲得業内和影迷的關注。而《宇宙探索編輯部》早在2019中國科幻大會科幻影視創投會上,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

雖然《宇宙探索編輯部》看似是一部體量較小的電影,但本身不管從市場的回報率來看,以及導演在創作上對商業節奏的把控,都可謂是模糊了大衆過往對“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的認知。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從“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中脫穎而出,并執導了電影《受益人》和《捕魚行動》的導演申奧,雖然後一部目前仍未上映,但如今已經轉型,為此次“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片單中《我的野生朋友》《有朋自遠方來》兩部作品擔保監制。

值得一提的是,從票房角度來看,國内迄今扶持青年電影人最成功的,莫過于甯浩壞猴子影業推出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且不談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單就申奧《受益人》的票房,就已經遠超很多計劃項目的票房。

或許有了這些經驗,也能讓申奧更有心得面對新人導演在市場上,如何用作品更好地和觀衆對話。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除了片單之外,“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最吸引人的莫過于,允諾的首期總投資規模高達10億元人民币,其中5億元是中影自己出資,另外5億将在標明電影項目後,聯合具有資源優勢的業内公司共同投資。

這筆費用相較于過往很多創投而言,已然是額度不小,幾乎涵蓋主流中小成本商業片的全額預算。而目的也非常明确,該計劃既為創作者服務,也為投資者服務。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傅若清直言,招募和扶持的是有商業表達、類型叙事的創作者,不會對作者電影、太文藝的電影有側重,希望為商業院線提供好片,希望創作者對市場有敬畏心。

02.

“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這種強商業類型的影片扶持來看,不免讓人想到同樣強“商業性”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中的H!Action創投會。

H!Action創投會至今,誕生了不少優秀的項目。但其中真正和觀衆見面的,目前僅有第一屆中的項目——鵬飛導演的電影《又見奈良》,以及正在熱映的《溫柔殼》。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雖然兩部電影的題材類型中,或是喜劇,或是愛情的類型元素,但最終成片來看,很難和商業類型電影挂鈎。前者票房不過500多萬,後者也才破了1200萬元。

這個困境并非隻有H!Action創投會遇到過的,在上個月結束的“之江新導演計劃”中,亦是如此。

投遞的項目中,除了具有商業開發潛能的項目之後,仍有大量傾向于作者表達的作品,尤其是在其WIP(制作中項目)單元方面格外明确。據了解,在WIP單元中,無論是投遞作品還是入圍終審的作品大部分都還是文藝電影。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這本身對于創投評委也有較高的要求,以及項目後期孵化過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大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項目原名《上天堂》入圍了平遙國際影展的創投活動,紮實的故事,但從本質來看,商業屬性并沒有那麼強,但影片在後期在導演韓延,以及演員朱一龍的加持上,為其在市場上,有了較高的關注,最終實作超17.12億的票房成績。

或許對于很多商業電影創投或者青年導演計劃來說,他們都渴望推出屬于自己的市場回報類《人生大事》的作品。

3年10億,誰會是下一部《人生大事》?

一位電影制片人坦言,這種計劃對于青年導演需要更高的要求,對于創投本身也不不止是資金的問題,也需要有更專業的制片團隊對其有更高的限制,“我手上經過很多的項目,有的東西非常不錯,可能拍出來能有機會走影展,但到市場上,票房就令人擔憂。”

他特别指出,商業類型電影的培養,不僅是對于導演本身有利,對于整個電影市場同樣如此。當有更多作品真正進入電影産業和電影工業之後,才能真正形成創“作者-觀衆”成熟的雙向互動。

隻是回看市場上大大小小數十個青年電影人扶持項目,在整個産業走向更成熟的過程,這些項目也需要更為分衆化,真正面向市場,形成健康的電影生态。

一直以來,觀衆偏愛看帶有中國情感的商業類型電影,但怎麼讓這樣的電影越來越多,就更需要這些的創投和扶持計劃。如今,摘樹的人越來越多,也靜待最後果實的成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