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陷入技術性衰退,“歐洲經濟火車頭”動能不再?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何柳穎 報道

當地時間5月25日,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資料顯示,經價格、季節和工作日調整後,今年一季度德國國内生産總值環比下滑0.3%。同時,2022年第四季度經濟調整後終值環比下滑0.5%。

國内生産總值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意味着德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

德國财政部長Christian Lindner表示,德國GDP資料顯示出“令人意外的負面信号”,他還稱,與其他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相比,德國經濟正在失去增長潛力。

德國聯邦統計局亦在新聞稿中提及,今年年初,德國的經濟發展落後于國際表現。作為對比,歐盟統計局5月16日資料顯示,歐盟一季度GDP環比增長了0.2%,歐元區增長了0.1%,成員國中西班牙、意大利均環比增長0.5%。

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經濟在俄烏沖突、能源危機等黑天鵝事件中遭受重挫。即便德國總理朔爾茨多次向市場釋放信心,在今年年初,其曾強調“我們不會陷入衰退”,奈何技術性衰退依然成為了現實。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在今年4月釋出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德國今年将出現0.1%的經濟萎縮,明年将實作1.1%的經濟增長,在歐洲經濟體中排名靠後。

德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

今年一季度,德國國内生産總值環比下滑0.3%,結合去年第四季度的經濟表現,德國經濟已陷入技術性衰退。

德國聯邦統計局指出,物價持續高漲、消費支出下降影響了經濟表現。經價格、季節和工作日變化調整後,德國一季度的家庭最終消費支出環比下降了1.2%,食品和飲料、服裝和鞋類以及家具上的領域都出現了支出減少。此外,與上一季度相比,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也下降了4.9%。

食品與能源的價格上升繼續對消費産生抑制作用。今年4月,德國整體CPI雖有放緩,但仍處于7.2%的高位水準,其中食物價格同比漲幅達到17.2%,能源産品價格同比上漲6.8%。

在受訪專家看來,德國通脹難以在短時間内降溫。德國4月PPI環比增長0.3%,為2022年9月以來最大增幅;同比增長4.1%,小幅超過預期值。“去年雙位數的PPI還會繼續向CPI傳導,帶來通脹高位運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務委員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伴随着能源價格的下跌,德國制造業較去年景氣,在今年一季度實作了3.2%的同比增長。統計局表示,這是由于機動車和拖車的産量有大幅增加。不過,化學品和金屬制造等能源密集型行業的總增加值依然明顯低于去年的水準。

整體而言,德國工業雖較去年有所回暖,但仍未從低迷狀态中完全複蘇。今年3月,德國工業産出同比上升1.8%(經工作日調整),環比下降3.4%(經季節和工作日調整);訂單方面,德國3月工業新訂單數量環比下降10.7%,成為了2020年4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消費疲軟疊加工業不振,德國的經濟複蘇充滿了不确定性。在潘西恩宏觀經濟咨詢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首席歐元區經濟學家Claus Vistesenc看來,未來幾個季度德國GDP不太可能繼續下降,“但我們也看不到強勁複蘇” 。

經濟表現在歐盟“掉隊”

多年以來,德國的經濟表現長期走在歐盟主要經濟體前方,如今卻意外“掉隊”。

根據歐盟統計局5月16日資料,今年一季度,歐盟、歐元區分别實作了0.2%和0.1%的GDP環比增長,從成員國來看,意大利、比利時、丹麥等國表現較優,分别實作了0.5%、0.4%、0.3%的環比增長,均優于德國的經濟表現。

在歐洲經濟體中,德國緣何更快地掉入經濟低谷?受訪專家均指出,俄烏沖突、能源危機等黑天鵝事件對其造成了尤其大的沖擊。

劉英表示,德國能源高度依賴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以及歐美對俄制裁、反制裁發生後,自俄能源供應大幅降低,靠物美價廉的俄羅斯能源發展起來的德國制造業受到嚴重沖擊,尤其是鋼鐵、鋁、化工、水泥等能源密集型産業。

邁入2023年,歐洲能源價格出現明顯下滑,不過,“如今的能源價格方面還面臨着風險溢價的問題,包括美國政府債務上限、中小銀行流動性危機等。大宗商品有其金融屬性及投資屬性,外部風險因素可能會刺激能源價格維持相對高的位置。”劉英補充稱。

與此同時,德國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在去年經曆了曆史性的貿易逆差後,于2022年錄得797億歐元貿易順差,是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德國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目前全球需求疲弱對其造成較大壓力,尤其是制造業領域。”複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向記者表示。

歐元區的大幅加息是另一掣肘,為抑制包括德國在内的高通脹,歐元區去年至今七度加息,目前累計已加息375個基點,對歐元區經濟增長持續産生抑制作用。目前市場普遍預計歐央行會在6月的貨币政策會議上繼續采取加息行動。如今擺在德國面前的,是利率上升、國際環境複雜、能源危機未完全解除、通脹未有效降溫等多重大山。衰退陰霾之下,企業對未來的悲觀情緒漸濃。今年5月,ifo商業信心指數報91.7點,較4月的93.4點下滑明顯,同時也是在連續六個月上漲後再度下跌。

能否保住“經濟火車頭”地位?

展望未來,德國的經濟增長難言樂觀。

IMF在今年4月釋出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歐元區今明兩年将分别實作0.8%和1.4%的經濟增長。成員國中,報告預計德國今年将出現0.1%的經濟衰退,明年将實作1.1%的經濟增長,作為比較,報告預計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今年的GDP增長将分别為0.7%、0.7%以及1.5%。

歐盟委員會近日釋出的2023春季經濟預測報告認為,德國今年GDP将增長0.2%,在消費和投資複蘇的推動下,預計2024年增長将反彈至1.4%。與此同時,歐盟預計法國、西班牙、意大利今年将分别實作0.7%、1.9%、1.2%的經濟增長。

很顯然,無論在國際組織還是歐盟機構看來,德國今年的經濟預期都要遜色于大部分歐洲經濟體。

德國經濟研究機構對本國的經濟預期則要相對樂觀。不久前,德國四家權威經濟研究機構曾釋出一份聯合經濟預測報告,将2023年德國經濟發展預期從去年秋季預測的衰退0.4%調整為增長0.3%。報告認為,由于能源價格大幅下跌,德國2022/2023年冬季半年的經濟挫折可能沒有秋天擔心的那麼嚴重。

同時,對于工業修複,德國央行抱有積極态度,其在5月月度報告中指出,供應瓶頸的緩解、大量的訂單積壓和能源價格的下跌都在支援工業的持續複蘇。但從領先名額來看,德國5月制造業PMI初值為42.9,繼續在榮枯線以下徘徊。

今年而言,德國的經濟增長難掩頹勢,而從長遠來看,德國會否丢失“歐洲經濟火車頭”這一桂冠?

劉英強調稱“這倒未必”,在她看來,德國的目前經濟下行主要受限于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即俄烏沖突以及俄歐之間的制裁與反制裁沖擊,“在這些影響因素繼續存在的背景下,預計德國經濟近年依然會承受較大壓力”,但這并不意味着德國永久的經濟低迷。

丁純同樣認為,德國應該不會輕易失去歐洲“經濟火車頭”地位,“因為無論從其制造業在歐洲經濟的占比、産業鍊的完整度,以及技術能力等等,都處在核心位置。”

在丁純看來,德國後續的經濟走勢可能取決于主要四個方面,一是對于目前的滞漲,德國、歐盟是否有比較正确的政策應對,二是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三是其自身如何消化國際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最後是與中國等國家的國際合作,比如在經貿方面加強出口等。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