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作者:吉祥的鴿子飛啊飛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陽明第三次進京趕考得進士(同年唐伯虎進士不中,另文再說),任刑部主事。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王陽明先生

前文(自由不羁的王陽明)裡講道,王父對青年時期的王陽明非常的擔憂,最後出大招,給陽明先生定親娶妻。好說不說,成家後的陽明先生,果然收心讀書,開始努力考取功名。故事到這裡,看來作為中國傳統士大夫家族環境長大的陽明先生也是順從父親的安排。走上了千千萬萬個士大夫的相同人生軌迹。挑燈苦讀,娶妻中第,然後在朝為官,小心翼翼,告老還鄉,安享晚年。

但是,“乘祥雲而生,寂五年不言,開口大學之道,幼兒立志做聖人!”的王陽明先生注定不會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生。

否則,也沒有500年出一個聖人的陽明心學留傳于世。

第一篇:宦官黨争,身心考驗;

轉折發生在,明武宗正德元年,一個同樣在曆史上臭名昭著的超級大反派登上曆史舞台------大宦官劉瑾!

劉瑾(1451年—1510年),陝西興平人,明朝中期宦官。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改姓劉,淨身入宮當了宦官。很多人都知道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它們的确很有名氣,但是知道明朝正德朝朱厚照時期“内行廠”的人卻不是很多,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更加變态的内行廠,以及内行廠的當家人劉璟。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網路劇照宦官劉璟

  内行廠的權力在大家熟知的東廠、西廠之上,用刑也更加殘酷,文武百官生殺予奪,全部憑劉璟的個人喜好和心情,東廠、西廠辦人的時候經常“株連”親屬,而内行廠做到了新高度,他們奉行“一家犯罪,鄰裡皆坐”,如果誰犯罪了,他的鄰居也要被株連,如果這家人住在河邊沒有鄰居,那麼河對岸的人家就要被牽連。法律能奇葩到這種程度,也算是劉璟的獨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内行廠的權力比東廠、西廠又大了一截,基本上可以說是橫行朝廷,沒有他們不能辦的事。正德皇帝朱厚照上朝時,群臣拜完皇帝後,還要再向劉璟作個揖。當時,民間流傳一首歌謠,“京城裡有二皇帝,一為坐皇帝,二為站皇帝”,“坐皇帝”指的就是皇帝朱厚照,“站皇帝”指的是劉璟。做臣子能做到劉璟這個高度,也是不容易的。

當然面對如此朝廷黨争,陽明先生,也難以獨善其身。事實上,陽明先生在明朝宦官亂政的鬥争過程中,也是有志有謀的,隻是當時的智謀還是充滿了年少意氣之争。劉瑾擅權弄政初期,當所有人義憤填膺的時候,他安然不動,當所有人都沉默不敢言時,他挺身而出:“此時正當大丈夫發聲也,何懼生死!”可見先生年輕時,也有滿腔熱血照昆侖的英雄情懷。

隻是自古黨争慘烈至程度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錦衣衛(劇照)

在朝野權力鬥争的漩渦之中,劉璟權傾朝野,逮捕南京給事中禦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陽明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谪貶至貴州龍場,當龍場驿棧驿丞。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大家不要小看了這次杖刑刑罰,對陽明先生來說就是身心摧殘。身體心理不強大的人根本扛不住。當時戴銑被廷杖三十,直接死于杖下。

廷杖由來已久,但其知名的是在明朝,廷杖成為處罰官員的一種重要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在朝廷上杖擊。通俗的說,就是在朝堂之上,在衆人的目睹下,趴着打屁股。在明朝初年,廷杖官員都是穿着厚棉衣褲,還要墊上厚厚的毛巾,這樣打下來,當然也不會太疼,主要作用是用來羞辱。這類廷杖不脫褲子,墊毛巾,不會太痛,主要是起到折辱的作用。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杖刑

但是從劉瑾開始,廷杖不僅不墊毛巾,還要脫掉褲子。不僅如此,此時的行刑工具也進行了改變。把打人的一端削成槌狀,包上鐵皮,鐵皮上還有倒勾。你可以這樣了解為一根狼牙棒,唯一不同就是狼牙棒上的刺尖全部是倒刺。

在行刑的過程中,尖利的倒勾就會把受刑人身上連皮帶肉撕下一大塊來。

廷杖的刑具在打人的那一端削成槌狀,且包有鐵皮,鐵皮上還有倒勾,一棒擊下去,行刑人再順勢一扯,尖利的倒勾就會把受刑人身上連皮帶肉撕下一大塊來。如果行刑人不手下留情,不用說六十下,就是三十下,受刑人的皮肉連擊連抓,就會被撕得一片稀爛。不少受刑官員,就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八九的人,也會落下終身殘廢。

王陽明第一次正式接受命運的殘酷考驗,身體和心靈都遭受重大挫折。

奇迹是王陽明先生鬼門關前走一趟,居然奇迹般的扛了過來。這可能跟少時王陽明喜歡舞刀弄棒,學過内家氣功心法有關,不然也就一命嗚呼了。

扛過杖刑之後的陽明先生,被投入“錦衣衛大牢”孤苦交集,生死未蔔。正所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是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苦難經曆往往成就偉大先知。

第二篇:金蟬脫殼赴龍場,武義山中遇仙人。

陽明先生的人生從此開始其波瀾壯闊的傳奇:修心,悟道,知行合一的成聖之旅。

最終在多方勢力的努力下,扛過牢獄之災和殘酷刑杖的陽明先生被貶官貴州龍場驿!龍場是個地名, 在貴陽西北萬山叢中(今貴州修文縣),交通不便,條件艱苦!

在奔赴龍場途中,大太監劉璟,遣四人企圖謀緻之死。王陽明途中佯裝沉江,騙過刺客,九死一生,弟子黃绾《陽明先生行狀》和弟子鄒守益先生《陽明先生圖譜》中都有記載:“公行至錢塘,度或不免,乃托為投江,潛入武夷山中,決意遠遁。”

大概的故事就是,京城追殺陽明先生的錦衣衛發現了陽明先生欲加害之。先生急中生智,留絕命詩兩首,然後公然投江,後随商船出錢塘江,一路奔逃到南海福建武夷山。這裡還記得上篇文章中我講到的,先生江西娶親,偶遇鐵柱宮道人20年之約再見的故事嗎?----《陽明先生圖譜》中記載“餘姚諸公養和為江西參議,先生就婚貳室,嘗遇一道士,約二十年後再見海上,至是僧延入寺。”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傳說,陽明先生,從海上脫身後登上武夷山,夜裡投宿于山中古觀,誤入虎穴,以為生死之際。道士笑曰:“候此久矣。”出詩以贈,有“二十年前曾見君,今來消息已先聞”之句。先生告以将遠遁,曰:“爾有親在,萬一瑾怒,迫爾父,誣北走胡,南走越,則族且赤矣。”先生瞿然,乃相與齋戒揲蓍,得箕子之《明夷》,遂決策從上饒以歸。

也就是說,先生“投江浮海”再次遇到老道開示,還是要去廣西赴任,否則會牽連族人。本人認為傳聞異詞,更容易擴大故事的傳播,因而後來越傳越奇,陽明逐漸神仙化,并形成多個不同的版本。總之,故事越傳越神奇,皆表現陽明機智果毅,吉人天相,得到神仙的護佑,暗示他就是神仙;而劉瑾倒行逆施,人神共憤,最終必敗。這也符合,中國人對聖人先賢的幻化神話之傳統。

這裡我要說的是:正式這段江湖奔命的傳奇經曆,讓王陽明先的心智越來越強大,為後來的“心上煉,事上磨”打下了基礎。

第三篇:心明即天理,龍場悟正道。正所謂:聖人之道,吾心自足,不假外求。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8年)王陽明攜三名随從,千山萬水到達貴州龍場。當時的貴州乃瘴疠之鄉,言語不通,生活無着,環境艱苦。講到這裡很多文章都描述陽明先生在荒蠻之地條件怎麼差,環境怎麼苦,其實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的核心。畢竟,相傳,陽明先生當時本來是想隐遁江湖的,但是經過當年道人點醒,為了不牽連家人。還是悄悄回過一次自己的紹興老家,而且帶着奴仆二人出行的,相信身上也是不缺銀少糧的。隻不過比起士大夫的生活肯定是天壤之别。《陽明先生年譜》記錄當時的情形為:“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從棘中,蛇虺魍魉,蠱毒瘴疠。”在龍場,王陽明先是以荊棘為籬,墊土為階,自建了一座茅草屋。後來,他發現了一處鐘乳洞,又搬家到洞中。他還開荒種地,産出的糧食自給有餘。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龍場煉心

是以,所謂苦困,心之苦也。本人認為物質困苦和環境惡劣,其實都是人雲亦雲。真正苦困的是心智上的百無聊寂,生死未知,家國志向無處抒發所帶來的巨大心理煎熬。是以先生有“好收吾骨瘴江邊”的必死之心,以至做好石棺,“吾惟俟命而已”。是以這裡的物質環境條件艱苦,其實都不能奪先生求聖之志。

聖人雲:心定,哪裡都是道場;心不定,再多道場都是雲煙。王陽明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終于迎來人生的重大轉折。從孟子“萬物皆備于我”,到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再到王陽明的“心即理”,自我意識覺醒之時,即得安身立命之所。中華文明的發展,需要一群富于獨立思考精神的偉人接力,“燭照萬古長夜”。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龍場悟道

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王陽明結合曆年來的遭遇,日夜檢討,禅坐内觀。一天夜裡,他忽然大徹大悟格物之旨,仿佛睡夢中有人告訴他,不覺呼躍而起,若癡若狂,随從皆被驚醒。仆人突然發現王陽明先生夜裡高聲大呼,笑聲朗朗,直呼:明了明了!恍然頓悟!據《陽明先生年譜》載:“忽中夜大悟格物緻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

那麼,他到底悟到了什麼呢?

王陽明先生說,他體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也就是說,聖人處世,在于自足其性,而不在向外求理。吾心即是悟,我思故我在,悟見個體生命的存在價值,王陽明終于悟出“心即理,心明即是天理”,以至胸中充滿光明。

人生之難,不是看不清外界,而是識不了自我。再多的看見、聽見、遇見,都抵不過覺悟後的自見。發明本心,即得聖人之心!

陽明立即進行檢驗,也就是今天人們常說的複盤驗證。他将自己記憶的《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内容,全憑自己的認識進行了解,竟然一一契合,毫無障礙,遂著《五經臆說》。

陽明先生的這一徹悟,為他身處艱險找到了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也為此後建立心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因為明心見性,是以才能知行合一。從此之後,王陽明為學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成聖之道坦如大路。

然後奮筆疾書,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史稱“龍場悟道”。最後,你悟道了什麼嗎?!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了些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