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潘嶽:傳播中華文明 促進中西互鑒

作者:海峽網絡
潘嶽:傳播中華文明 促進中西互鑒

9月27日,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潘越在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中國通訊社記者 盛家鵬

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中西互鑒

第七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主題演講

(九月 27, 2021)

潘嶽,中央統一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

首先,我謹代表首次參加主辦方的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衷心祝願2021中國孔子文化節(曲阜)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取得圓滿成功。三個月前,在黨的百年慶典上,習近平總統莊嚴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人類文明的新形式。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論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次上升到文明水準。這是因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塑造了這種新型文明的根源和背景。它主要展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中華文明包含着統一穩定的道路。中華文明從未被打斷,根在于統一。團結是中國人第一政治關切,是無數血路教訓凝聚起來的集體共識,任何外國理論都無法動搖。一般制度有一套制度支援,如縣制、科教制度、公務員制度、鄉紳制度、監督制度、曆史制度等。隻要是中國人,就要承認中華文明,隻要認識中華文明,就要承認團結,隻要我們認識統一,就一定會捍衛國家不可分割的政治底線,國家不無序,民族不分散,文明不破。這顯然不是西方攻擊我們隻能有"一個聲音"的專制獨裁,而是通過各種聲音變成交響樂,不僅離不開八音協奏的各種聲音,更離不開中央統帥的協調。現在一些西方國家正處于政治撕裂的陣痛中,我們應該在喧嚣中更多地聆聽我們的中國交響曲。

第二,中華文明包含多合一的方式。習近平主席在近日的全國工作會議上說,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展現了"多元融合"的内涵。從曆史上看,中國一直不乏民族和宗教。但無論民族多麼多樣化,他們總是可以通過命運和共性融合在一起,無論宗教多麼多樣化,他們總是可以通過互相學習和交流而和諧共處。因為多元融合格局不是靠種族維持的,不是靠血緣,不是靠宗教,而是靠對中國文化的認可。任何一個決定中原的少數政權都會主動繼承中國的制度和道德制度,任何進入中國的宗教,除非是非此即彼的,否則都将融入中華文明的思想體系。你可以數一數有多少少數皇帝在曲阜為孔子豎立了紀念碑。這些都為國際社會今天處理民族、宗教和意識形态沖突提供了參考。

第三,中華文明包含着寬容開放的方式。中華文明具有廣泛的學習精神,具有對外國文明寬容的宏偉氛圍。從夥伴東方到"一州會過去",再從"西學東漸進"到改革開放,中華文明始終處于折衷主義創新之中。伊斯蘭教的中國化是幾百年前在山東省南京和贛州完成的。而百年來最大的融合,就是馬克思主義與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民族複興的真理種子,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成果的文化土壤。兩者的深度結合,彰顯了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有力地證明,曆史是不能結束的,應該結束的是西方中央集權主義的傲慢和偏見。中國對西方的不斷學習并不意味着成為西方,也不意味着它正在威脅西方。中西文明應該去你那裡,我有我,我有你交流和互相學習,不應該落入你的死亡我活着,敵對沖突的任何一方。面對西方文明,中華文明始終打開了對話與交流的大門。

第四,中華文明包含責任道德。與西方公民社會更重視契約權不同,中華文明更注重責任倫理,展現在忠誠孝順的奉獻與和平的團結。中華文明不僅提倡"我應該擁有什麼",而且強調"我應該承擔什麼",不僅強調個人依靠集體,責任先于權利,而且強調要承擔多大的權力。正是出于責任的道德,中國人始終想把綠水綠山留給子孫後代,"先富後富"理所當然,把對人民承擔無限責任作為黨的使命。是以,中國共産黨不是少數人的利益,而是整個民族的利益,不是選舉機器,而是以使命為導向的政黨,為人民執政,不是脫離人民的強大集團,不是輸出革命,而是不斷自我革命的進步政黨。

第五,中華文明包含着中國和鄭之間的和平道路。傳統中國處理其對外關系,始終堅持中華道路,追求美美共民,和平為你,康科萬邦。幾千年來,即使在我們國力的巅峰時期,我們從未征服和擴張,而是通過商業和商業;從未殖民過我們的鄰居,而是通過進貢制度的禮貌;從未向外國傳教從事文化霸權,在曲阜,朝代從未組織儒家到國外傳教。一句話,沒有中華文明的擴張,沒有殖民掠奪,沒有炮艦政策,沒有強迫的文化輸出。這與堅持叢林法則的新舊帝國主義有根本的不同。

了解中華文明之路,我們就能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的文明形式,必須是西帝國崛起的和平再現;雖然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未以國家的形式中斷的偉大文明,但許多西方政治家和哲學家幾百年來從未讀過中國曆史,當然不懂中華文明之路,更不了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形成自以為是的文明偏見, 這導緻戰略誤判,傷害他人。他們會把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誤判為新帝國的崛起,兩個大國的東方智慧會被太平洋誤判到足以容納兩個大國,中西文明之間的互相學習将被誤判為取代西方文明。誤讀别人的文明是渺小的,危害人類和平。這是中西方文明坐下來,互相了解的關鍵時刻。

今天,許多古代文明國家都在努力探索一條植根于本國文明傳統的非西方現代化道路。這些國家在古代曆史上曾輝煌輝煌,在近代史上曾被西方侵略,然後開始學習西方,然後全部在西方完成現代化改造後逐漸回歸其古代文明傳統。關鍵在于現代化和國有化,向西方學習,而不是成為西方。因為古代文明在悠久曆史中的寶貴經驗解決了現實困境,也懂得如何在傳統與現代、多元與融合、秩序與自由之間找到平衡。

人類社會再次走到了十字路口。根植于不同文明的發展道路的競争正在滑入霸權思想的"新冷戰"陷阱,新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改變現代社會的運作邏輯,流行病、生态危機、貧富分化等問題正在考驗文明的韌性。我們需要對話,而不是對抗。西方所宣揚的所謂普世價值,如果不交流和學習中華文明,就注定是西方價值觀。如果中華文明不與世界文明相通,就不可能實作創新與發展。在這裡,基于"文明優勢"的零和博弈戰略,從來都不是文明的可持續發展和成長,而是這種文明逐漸閉合和衰落的标志。隻有合作共赢,才是人類文明的出路,隻有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鑒,才能熄滅人類共同的價值觀,迎接全球共同的挑戰。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大/家/杜/在/看

中國3分鐘異國故事 中國講述北京"全球"體驗

美國人民服用獸藥治新冠,中毒數量激增!"你不是牲畜!"官方資訊敦促道。"

東北多地拉門限刷屏!遼甯、吉林回應

(資料來源:中國華僑網)

主編:劉偉

本期主編:陳秉然

本期校對:牛慧英

潘嶽:傳播中華文明 促進中西互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