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古至今,顔值這個東西都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存在,女人樣貌好,不僅處處逢源,而且一般都會嫁得不錯,男人樣貌好,别說在現代社會中會得到更高的關注和重視,就連在古代,長得帥都會對男子的命運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否則,我國古代又怎麼會有一個“看面授官”的傳統呢!
古代如果要判斷一個男子是否俊美,那麼多半會用“貌比潘安”這個詞來當作标準。如果一個男子能有潘安之貌,那他就是一名妥妥的美男子了。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會冒出些許醋意:男人長得帥多半會花心,入仕為官的潘安有貌還有才,受萬人追捧,豈能不花心?!
實際上,曆史上的潘安還真就是個難得的癡情人,他有才有貌還專情,對妻子楊氏做到了“一生一世一雙人”,楊氏去世後,潘安也沒有再娶,故而在青史上留下了“潘楊之好”轶事典故。
文采卓越、自小就有 “奇童”之稱的潘安
潘安,原名潘嶽,字安仁,公元247年,潘安出生在河南鄭州一個叫中牟的地方,他的祖父潘瑾曾任安平太守,父親潘芘曾任琅琊内史,母親邢氏出身名門大家且品貌過人,乃是曹魏太常邢颙的孫女。
出身官宦之家的潘安自小就長得十分讨人喜愛,他受家庭書香氛圍所熏染,很早就表現出了對讀書習字的熱愛。
由于母親邢氏的悉心教導,潘安未滿5歲就能夠熟練地寫詩了,而且寫出的詩歌還比較工整押韻。父親潘芘見愛子如此早慧,便讓潘安早早拜在了以詩畫聞名于世的沈周門下。
沈周與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稱為“明代書畫四大家”,他的書法、文學、畫技冠絕一時,潘安能跟随沈周學習,就相當于得到了一位最優秀的啟蒙老師。
潘安不負衆望,在拜沈周為師後很快就熟練地掌握了很多繪畫的技法,并積累了藝術的鑒賞力和底蘊。
與此同時,潘安的文學功底也與日俱深,平素酷愛讀書的他可以在短時間内迅速讀完一本書籍,而且基本做到了過目不忘。
如果老師用書中的知識内容對他進行若幹考問,潘安也總是能夠引經據典、從容對答,實在聰穎超群。
潘安非常聰明,長得還特别招人喜歡,就算他偶爾調皮,拿彈弓射破了鄰居家的窗棂紙,也不會被鄰家姑嫂嬸子所責罵。
天資聰慧的潘安自12歲起便開始正式地賦詩著文,每當詩稿落定,總會被私塾先生和同窗争相傳閱,時人無不稱贊潘安是個聰慧過人的“奇童”。
西晉著名的美男子、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首的潘安
若是論一個男子好不好看,恐怕古今尚無一個統一的标準,不過若有人能用“貌賽潘安”一詞來形容,那麼此人必定是相貌出衆、俊美非凡的。
那麼潘安究竟有多俊美?他的俊美不但讓同時代的人追捧擁趸,還留下了“擲果盈車”、“望塵而拜”、“白首同歸”等成語及轶事典故。此外,潘安更是以無可挑剔的美貌而名冠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首。
潘安、宋玉、衛玠、高長恭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美男,然而人們始終認為潘安是古今第一美男,故有“貌似潘安,美如宋玉”、“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的溢美之詞。
《世說新語》中如是描述潘安其人: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遇者,莫不連手共萦之。意思是說:大帥哥潘安小時候就姿容絕佳,年少時曾帶着彈弓、駕馭馬車到洛陽城郊去打鳥玩。
城中的少女婦妪聞聽潘安要出遊,早早就在道路兩旁等候觀瞧,當潘安駕車而來,衆女子便會一擁而上,瘋狂地朝車上投擲各色水果。是以,每次潘安出門,歸來時車上總是滿載着時鮮瓜果。這就是“擲果盈車”一詞的由來。
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庾信曾在《春賦》一詩中寫到:金谷從來滿園樹,河陽一縣并是花。
無獨有偶,唐代的李商隐曾在《縣中惱飲席》一詩中如是說:若無江氏五彩筆,争奈河陽一縣花。
在這句詩中,“一縣花”并非指代李商隐所管轄縣區地界中的美女,而是以“桃花”代指如同美男子潘安那般的年輕縣官。于是,曆史上關于美男子潘安就又多了個“一縣桃花”的轶事典故。
與妻子楊氏相愛一生,結成“潘楊之好”
潘安的美貌不但令人驚歎、喜愛,甚至還為他帶來了姻緣。昔年,12歲的潘安在家中與父親的老友、揚州刺史楊肇見過一面,清俊多才、有禮有識的潘安給楊肇留下了非常不錯的印象。
性情直爽的楊肇随後便在潘府家宴上主動開口,想将自己的女兒楊蓉姬嫁與潘安為妻。潘芘一聽便當即應允,自此,12歲的潘安就與10歲的楊蓉姬定下了婚約。
潘安的嶽父楊肇乃是西晉的名仕大儒,受家中書香所熏染,貌美端莊的楊蓉姬自小也知書達理、頗通文墨。
自從二人成婚後,楊蓉姬就一心一意地照顧家庭、關愛丈夫潘安,閑暇的時候小夫妻倆還能共同探讨一下文學心得,于他們而言,夫妻能夠心意相通、感情和睦、家庭溫馨便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潘安與妻子楊氏成婚後,發誓此生必不再有其他的女人,潘安說到就做到,任自己如何受女性歡迎追捧,一顆對妻子的忠誠之心就是不為它動。
少時的潘安生性耿直,曾以為隻要有才華有幹勁就會受到重用,可事實上,在講究利益和站隊的官場裡,才能太過突出、性情過于耿直就是一種“錯誤”,會招來很多人的嫉妒、憤恨。
潘安與賢妻互敬互愛,共同度過了20多載,期間,潘安于宦海中沉浮,與妻子楊氏總是聚少而離多,可以說在那20多年裡,楊氏總是在家中擔心着在外為官的丈夫潘安。
後來,潘安總算在朝中站穩了腳跟,卻不料竟在家書中驚聞妻子已經病入膏肓。等到潘安連夜疾馳趕回家中,愛妻已經魂斷氣絕。
年過四旬的潘安本想着能讓愛妻楊氏過上好一些的生活,可沒想到天公不作美,生生地讓相愛相知的夫妻倆陰陽永隔、不複為伴。
楊氏入土為安之後,重情的潘安留在家鄉為亡妻整整守孝1年,期間,他還陸續作了3首悼亡詩,以表達自己痛失愛妻的傷感和哀戚。
自打妻子楊蓉姬故去後,潘安不但再未續弦,就連女子都不曾接近過一次,發誓與楊氏“一生一世一雙人”。潘安與楊氏的故事被後人所傳頌,并留下了“潘楊之好”一詞用以形容恩愛不移的夫妻。
潘安之是以能夠名揚後世,絕不是因為他容貌過人、才氣超群,而是因為他的滿腹的才學和優秀的内在品質經受住了時間的洗練及世俗的考驗。
潘安與妻子感人至深的愛情千古傳頌,也可以說,我們喜歡潘安,始于顔值、陷于才華、終于人品,潘安就是曆史上最帥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