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陳永編譯編著
[接上期]
五.文壇破冰者
3.永不言敗:《老人與海》震撼世界
海明威作品的素材大多取自自己的生活,有着濃厚的自傳色彩。泛舟海釣、非洲打獵、觀看鬥牛、親赴戰場,每一個生活橫截面都被他寫進作品,成就一次又一次創作高峰。他積極投身生活的滾滾洪流,生活也慷慨回饋,給了他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靈感,讓他始終保持着旺盛的創作力。他騎最烈的馬,釣最大的魚,去最遠的遠方,感受極緻的真實和殘酷,是以寫出酣暢淋漓的文章,成為時代的文學标杆。
但自傳式寫作其實是要冒風險的,不隻是個人的生活經曆有限,而且還會引發争議,尤其是對海明威這樣的“硬漢”人物的形象。“硬漢”并不好做,海明威在《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的塑造的麥康伯先生也從反面說明了克服恐懼的巨大困難。
《老人與海》中那句“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名言,百年之後依然被人銘記于心。
事實上在《老人與海》發表前,海明威因為傷病很久沒寫出東西了。他的創作力逐漸衰退,交出的作品不盡人意。正如海明威居住小鎮上的老漁民,連續八十多天出海卻一無所獲,小鎮居民紛紛議論“這老頭估計不行了”。當時文壇也在歎惜海明威廉頗老矣鋒芒不再,紛紛視他為“眼中釘”,三頭兩天評頭論足。忍受着各方突如其來的批評,加上常年負傷落下的病痛,海明威身心俱憊。
直到1949年,海明威的好友福克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事大大刺激了他,好強的海明威怎麼可能服輸?他要告訴全世界——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此時,海明威剛被确診為敗血症,很多人都以為他活不長了。海明威咬緊牙關,強忍着發熱和疼痛,短短8周就寫完了《老人與海》,不得不說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重大突破。這本書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完美地展現了作者所說——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的思想。
這本書在困境中誕生,卻毫不遜色,還為他赢得了兩個大獎——普利策獎和諾貝爾獎,真真應驗了他所言——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最後,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老人與海》是海明威人生中又一次偉大的自我突破,這部融信念、意志、頑強、勇氣和力量于一體的書,讓人徹底懂得了打不垮的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究竟是個什麼樣。那些打不倒你的,終将使你強大。突破自我就是突破自我的固有信念、價值觀、記憶和認知思維的過程。我們必須從思維習慣中徹底清除自我設限的精神枷鎖,時刻記住處處以目标為導向,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凡是符合自己實作目标的思維行為都是最好的,凡是不符合自己目标的思維行為都是必須抛棄的,才能達到真正的突破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老年漁夫的原型真的活了很久。《老人與海》問世時,他正好50歲,去世的時候已經104歲。
這就是海明威的個性,他的作品已經深深的烙上了獨特與創新的印迹。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認知思維意識。海明威敢于突破自我認知,一生都在不走尋常路,他是傳統文壇破冰先鋒,他是簡潔風格領頭羊,是以成為文壇獨一無二的佼佼者,他敢做敢拼,打破過往文壇桎梏,努力學習突破自我,無論是寫作還是生活,就像他在小說中寫的那樣——優于别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我們所謂的常識及是非對錯價值判斷都是我們的偏見,而往往我們把這些偏見當成原則當成價值判斷的标準,進而成為無處不在的自我設限思維習慣。我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必須打破所有這些限制信念的精神枷鎖才能真正活出自我,是以說『我們生命中所有的記憶意識、固有信念、認知思維,價值判斷都是影響我們活出自我的限制瓶頸和精神枷鎖!隻有時刻警惕,突破無處不在的認知思維習慣的限制,才能突破自我成為真正的自己。』——突破自我秘密定律】
未完待續,請繼續關注海明威命運逆襲改變世界連載傳記故事——第六章第一期、第六章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