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5月19日是第13個中國旅遊日,今年旅遊日的主題是“美好中國、幸福旅程”。全國各地圍繞“中國旅遊日”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宣傳營銷活動,推出了7大類、5211項旅遊惠民措施,包括門票減免、特殊人群優惠、公益文化演出等。推出這麼多優惠措施的直接目的就是“請您來玩”。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中國旅遊日”怎麼來的?這一天您能享受到多少?

說起“中國旅遊日”的誕生,一個人是繞不過去的存在,這就是徐霞客和麻紹勤。

早在2000年11月6日,浙江甯海人麻紹勤就以甯海徐霞客旅遊俱樂部的名義,發表了《徐霞客旅遊俱樂部宣言》,第一次以書面形式提出将5月19日設定為“中國旅遊日”的倡議。

麻紹勤,1958年出生,當時任浙江省甯波市甯海縣旅遊局副局長。此後在浙江甯海縣的不懈倡議和國家旅遊局的推動下,2010年,國務院提出設立“中國旅遊日”,為了确定具體日期,中國旅遊局通過網絡開展了征集活動,當時提出了三個征集要素:一是與旅遊紀念、宣傳等相關聯;二是确定的時間适合國民外出旅遊;三是具有旅遊意識的培養和教育意義。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倡議設立“中國旅遊日”第一人麻紹勤

征集倡議在網上釋出後,引起了全國熱議和關注,各地積極響應,網上海選熱火朝天,其中浙江省表現的最為活躍。

2010年1月20日,國家旅遊局組織的網上投票征集活動結束,排前三名的分别是由江蘇江陰市提出的3月29日,浙江省甯海市提出了5月19日,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提出的5月20日。這三個日期,都和中國最著名的“驢友”徐霞客相關。

3 月29 日,是有記載的徐霞客離開家鄉踏上旅程的日子,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5月19 日,來自《徐霞客遊記》開篇的第一句話“癸醜之三月晦,自甯海出西門”(1613年5月19日)。但這句話隻是文章行文的鋪墊,不能确定為準确的出發日期。

5月20日,也來自于《徐霞客遊記》,這是徐霞客的首次遊覽活動,遊覽了天台山。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1587 年1月5日出生于南直隸江陰馬鎮(今江蘇省江陰市霞客鎮)一個沒落的士紳家庭,當時為明朝末期的萬曆年間。徐霞客的最早的先祖是東漢的高士,北宋末年從開封落戶江陰,元朝滅了南宋後,徐家拒絕做元朝的官員,歸隐鄉野。徐霞客自幼聰慧過人,博覽群書,15歲時就已讀遍了祖先傳下的藏在自家“绛雲樓”裡的幾千本古書。

父親去世3 年後的萬曆三十五年,21歲的徐霞客辭别母親和新婚妻子開啟了探險之旅。徐霞客一生用33 年的時間出遊了16 次,遊遍了中國東、中、西部的19 各省,攀登了包括五嶽在内的141 座名山,記載了7400 多個地名,寫了60 萬字的遊記。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徐霞客在自己故居親手種下的羅漢松(最大的那顆)

2010年2月2日下午,國家旅遊局邀請了一些專家在北京召開了論證會。當時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首都博物館研究員毛佩琦;中華文化促進會旅遊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庚;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王衍用;中國社科院中國民俗文化、中國文學史研究員胡小偉;知名北京林業大學旅遊專業教授張玉鈞;北京林業大學宣傳部長鐵铮教授;中國新聞社張明新副總編輯等幾十名專家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最終多數專家建議将日期确定為每年的5月19日。

2011年3月30日,國務院決定自2011年起,每年的5月19日為“中國旅遊日”,為非法定節假日。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專家評審論證現場

“中國旅遊日”的設定是中國旅遊發展進入新時代的重要标志,提高了公衆的旅遊意識,促進了旅遊産業的持續發展。自2011年起到今年,“中國旅遊日”走過了13年,每年都會确定一個主題,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組織各種旅遊宣傳推廣活動。

然而由于“中國旅遊日”為非法定節假日,從2011年算起到2030年之間,“中國旅遊日”隻有7次是周六周日,其他都是工作日。是以,盡管這一天有各種旅遊優惠和促銷活動,但對普通群眾來講這一天都在工作,隻有7次可以趕上公休日,能享受到優惠的機會很少,是以公衆的參與度低、反應較平淡,更多的是旅遊管理部門和景區的獨家熱鬧。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旅遊宣傳風景圖

近年來,有很多專家建議将5月19日設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并與相鄰的公休日連起來,調整成一個小長假,讓群眾能參與“中國旅遊日”的各項活動,促進群眾旅遊,促進旅遊業的發展。但目前還沒有将5月19日設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迹象。

“中國旅遊日”設立以來,對促進旅遊業發展、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綜合效應,但随着百姓出門旅遊的需求增長,旅遊亂象卻是層出不窮,少數人的黑心操作,嚴重抹黑了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專家評審論證現場

逢假漲價不該是旅遊業的标配

由于受三年疫情的影響,大部分群眾三年沒出門旅遊,造成了今年五一旅遊人數的井噴式增長,根據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的統計資料,僅五一期間,全國有2.74億人次出遊,同比增長70.83%,實作國内旅遊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了128.9%,創了新高。但人均旅遊消費卻不樂觀。2019年603.4元,2020年413.6元,2021年492.3元,2022年404.3元,2023年540.4元。剔除2020、2021、2022三年疫情。2023年人均旅遊消費額較2019年下降了63元,這麼多的出遊人數,破了紀錄,但消費力下降了。一方面是收入預期不高,要精打細算。一方面是旅遊花費高,盡量不消費。有人統計過,普通人出遊幾乎一半的支出在路上。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2019年-2023年“五一”人均消費對比表

從五一的旅遊狀況看,長期存在的頑疾仍然存在。呈現在遊客面前的第一直覺印象還是“漲、漲、漲”。一到旅遊季,幾乎各地稍有點名氣的旅遊目的地便應聲漲價,住宿的價格要比平時漲幾倍。五一期間,西部與三國故事相關的某地級市,平均住宿費竟然是平時的7-8倍。

每次長假出遊時,除了門票、交通費,因為這些價格國家管理的很嚴格,不能随意漲價外,其他與旅遊相關的環節幾乎均會漲價,這已經成為了旅遊業的普遍、标準做法,這些額外的高支出直接消耗了普通遊客并不寬裕的旅遊預算,不能花、不敢花、不願花是普通人優先的選擇。這種現象何時能改變?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南京紫金山旅遊宣傳圖

“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遊客不是“唐僧肉”

普通人出遊幾乎都多多少少體驗過“宰客”。大家一定對這兩件事記憶猶新,十分典型。

前幾年,有遊客到東部某沿海城市旅遊,在當地一家燒點了一份小海鮮,标價為39元,吃完結賬時,卻變成了每隻小海鮮39元。遊客提出異議後,老闆振振有詞說到:“這是明碼标價”。并拿出菜單指給遊客看,這才發現在菜單的最下面,有一行很小的字寫着:“以上小海鮮單個計價”。如果不瞪大眼睛仔細看根本看不到。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徐霞客雕像

遊客不服拒絕按每隻的價格結算。鬧大後,遊客報警。接下的處理過程卻是大跌眼鏡。

警察到了後稱是價格方的問題,由物價部門管,讓遊客向物價部門投訴。

物價局在電話中答複:晚間沒有值班執法人員,隻能等到第二天才能處理。

遊客又撥打了市場監管部門的投訴電話,但該電話提示語音留言,無人工接聽。

警察便離開了,見警察走了,店主十分嚣張,拿起一根棍子恐吓遊客按每隻的價格付賬,遊客在理論的過程中,店主報警稱:“有人吃了霸王餐,不給錢想跑”。

警察第二次來到現場。将遊客和店主帶到派出所處理,在警察的協調下,遊客最終按照店家的無理要求,按照每隻的價格付了賬後,得以脫身離開。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中國旅遊日”設立10周年慶祝活動

“要不錢遭罪,要不人遭罪”。這是黑龍江“中國雪鄉”風景區一名導遊在勸說遊客“認宰”時的“經典狂語”。這個景區曾經因《爸爸去哪兒》真人秀節目火爆。有媒體曝出,一名前往雪鄉的女遊客因拒絕導遊提出的消費項目,被兩次扇耳光。

有被宰遊客現場錄下了導遊勸說遊客“認宰”時說的話:“雪鄉一年12個月,隻營業3 個月,我們這裡經常說的一句話叫作:9 個月磨刀,3個月宰羊。誰是羊,大家都是羊,要不錢遭罪,要不人遭罪”。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導遊勸說遊客“認宰”時的話

2013年10月1日,《旅遊法》正式實施,近10年來,在規範、打擊旅遊亂象,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但在執行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對旅遊資源開發、保護、管理等内容設定的法律責任偏輕,違法成本偏低,不能很好起到震懾旅遊違法行為的作用;旅遊管理部門權威不夠,缺乏整體協調管理機制,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現象。

執法還不夠嚴格。盡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适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第七條第一款規定:“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遊,造成旅遊者人身損害、财産損失,旅遊者請求旅遊經營者、旅遊輔助服務者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援。”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桂林旅遊宣傳圖

第十七條規定:“旅遊經營者違反合同約定,有擅自改變旅遊行程、遺漏旅遊景點、減少旅遊服務項目、降低旅遊服務标準等行為,旅遊者請求旅遊經營者賠償未完成約定旅遊服務項目等合理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援。”

但真遇到糾紛時,作為普通遊客,在具體起訴、舉證等許多法律環節上面臨許多困難,還要付出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總體處于弱勢和不利的狀況,有效維權艱難。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百姓想要什麼樣的旅遊?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是2015年,河南省實驗中學的女教師顧少強的經典辭職信,這句話鈎起了許多人的旅遊欲望,是許多人羨慕和相望的生活。作為普通人要達到這樣的生活很難,但适當出去旅遊一下還是可以達到的。

百姓想要什麼樣的旅遊?由于每個人對旅遊的了解和述求不同,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但在旅遊過程中,在“吃、住、行、遊、購、娛”的環節中感到舒适、滿意是大家共同的述求和願望。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西湖旅遊宣傳圖

一是安全。安全無小事,這是出外旅遊最重要的保障需求。5月16日,湖北省恩施市宣恩縣著名的網紅景區獅子關景區内,一輛商務車在通過浮橋時落入水中,造成5人死亡。

事故原因正在調查,慘痛的教訓說明:在旅程中,作為遊客本人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要了解、感覺旅途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避免可能産生風險的活動。作為景區要依法依規為遊客提供安全的旅遊環境。

二是舒心、滿意。這隻有四個字,但要達到這個程度要下足功夫。要下大力氣整治旅遊業存在的“宰客”、坑蒙拐騙、欺詐脅迫、亂漲價等不良、不法行為,治理好旅遊業的整體環境,讓遊客安心、放心。

中國旅遊日,“9 個月磨刀,3 個月宰羊”,百姓不要這樣的旅遊

黑龍江“中國最美雪鄉”

三是要有好的體驗過程。在立法、制度層面促進有序旅遊,避免“人比磚多”。近年來,對旅遊景點人山人海的吐槽很多。西安城牆上人山人海,被網民戲稱“人比磚多”。兵馬俑人山人海,被網民戲稱“隻見人頭不見俑”。大唐不夜城人山人海,被網民戲稱“隻能挪挪小碎步”。泰山上人山人海,大家擠着睡廁所等等。一方面要加大旅遊投入,從硬體、軟體上完善設施,盡量滿足遊客需求。另一方面引導遊客有序、錯峰出行,多管齊下,給遊客提供好的體驗過程。

注明:部分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寫文章不易,請多多關照,十分感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