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波,"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央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1年第13-14期

燕南銀行作為中國共産黨上司的革命基地最早建立的重要銀行之一,為金餘陸峪基地的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中國新金融的搖籃"。以史為鏡,以往再現,重溫銀行惡性良性腫瘤,以總結曆史經驗,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任,努力推動新時代山西金融業高品質發展。
在煙霧中艱難分娩
1937年7月,抗日戰争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迅速出發前往抗日戰争前線。八路軍司令部和第129師團挺進太行山,在晉東南建立晉珠陸峪抗日基地後,面臨諸多困難。一是要承受日軍對基地的嚴密經濟封鎖和瘋狂的軍事掃蕩。二是要處理國民黨頑固分子蓄意制造的摩擦。國民黨政府逐漸減少并最終暫停了第8路軍的軍費和物資,第8路軍的補給隻能靠自己解決。第三,我們面臨着貨币流通秩序混亂和貨币鬥争的嚴峻形勢。貨币市場上法國貨币、盧鈔和地方票據的混合以及流通區域的劃分,阻礙了基區内物資的交換和貿易的暢通,制約了基區的經濟發展。由于日本僞政府通過發行假币掠奪基礎材料,貨币鬥争形勢極其嚴重。
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作出了重要訓示,要有系統地打擊敵人發行假币、銷毀法國貨币的政策,允許在分界地區設立地方銀行,發行地方鈔票。1938年底,日軍發動了對河北省南宮縣的掃蕩,在河北省南宮縣設立閩南銀行的計劃被迫改變,銀行的機構、人員和裝置被轉移到山西省荔城縣。1939年6月,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的訓示,閩南銀行籌備室在山西省荔城縣成立,開始編制銀行。
在閩南銀行成立之初,國民黨頑固分子進行了瘋狂的阻撓和破壞。蔣介石多次下令暫停閩南銀行的建設。河北省政府主席盧仲林、察哈爾省政府主席石有三鳴淩說:"誰用閩南票,誰就被槍殺。閩南銀行的籌備工作面臨着"沒有人才、沒有裝置、三沒有材料"的困難。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強上司下,燕南銀行從抗日軍政大學閩南财經學院129課選拔了一大批商業骨幹和金融人才,從煙台請來印刷技師張玉敏,從日本僞占領的大中城市采購紙張, 油墨等印刷材料,從黨銀、閩南日報、泰越新華日報印刷廠等機關籌集印刷裝置,形成2家鉛印廠、4家印刷廠。1939年10月15日,位于山西省荔城縣小寨村的閩南銀行總行和河北省南宮縣魯東行線("路",或平漢鐵路)同時宣布,總行位于山西南部,被稱為"雁南銀行",客觀上起到了混淆敵人的作用。
在鬥争中茁壯成長
閩南銀行成立後,在與敵人的軍事和經濟鬥争中,已經成長為一家組織體系完整、本币信用較高、管理機制成熟、文化特色鮮明的銀行。
組織體系越來越完善。從1939年起,閩南銀行分行在太行、閩南地區設立,1947年10月在四區(太越、太行、閩南、燕麓峪)和26家分行173個縣分行設立,職工近2000人,機構遍布北至正泰路、南大渤海路、東至金浦路, 西大黃河在廣袤的河域,成為全國最大的解放區岸。
貨币體系正在逐漸企穩。在與敵方假币的鬥争過程中,燕南銀行發行的紙币信用額度與日俱增,流通領域不斷擴大,使用範圍越來越統一,成為當地信用和穩定的貨币。随着抗日戰争的勝利,劉登的軍隊進軍大别山,部分部隊進軍東北,并分發到中國中部和東北部,為随後發行人民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鈔票的發行和使用有四個主要特征。一個是多樣性。9年來,燕南銀行共發行47種本币,面值19種,其中1角、2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等,滿足當地軍民需求。第二,規模适中。鈔票的流通量應根據流通範圍和工農業生産貿易需求進行相應調整。近九年來,共發行2012.7億元,保障了民用軍事需求,促進了基區經濟發展。第三,儲備充足。鈔票的發行有充分的材料準備的保證。1940年8月,燕南銀行在荔城縣西景村組織了一次紙币儲備發行展覽,展示了金磚、金條、銀元等實物儲備,進一步增強了紙币的信用度,增強了基地人民持有和使用鈔票的意願。第四,貨币的價值是穩定的。燕南銀行堅持收緊發行,合理限制發行量的政策,進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保證了票據價值的基本穩定性。鄧小平同志在《太行區經濟建設》中指出,"太行、太嶽的價格長期過低,這是他所在地區無法企及的"。
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一是形成成熟的組織管理體系。燕南銀行設有董事會、八路軍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人員、總公司部分業務、總務部、發行三個部門。該組織紀律嚴明,銀行及其負責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代号,其中閩南銀行代号為"倫敦",閩南銀行發行辦事處代号為"長江"。二是形成成熟的企業管理體系。燕南銀行成立後,中共中央北方局、金餘陸峪邊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财政制度、會計制度、農業貸款管理辦法等,明确了各類業務的指引和操作程式。三是形成了成熟的幹部管理制度。銀行軍事化,特别注重幹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黨廉政教育、企業培養。從組建政治機關成立之初,加強政治上司和基層黨支部工作。經過戰雨的洗禮,燕南銀行打造了一支信念堅定、作風過硬、經營能力強的幹部隊伍,為閩南銀行的發展壯大奠定了人才基礎。
它自己的文化是獨特的風格。面對殘酷的戰争環境,閩南銀行幹部職工積極開展文化建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一、樹立文化形象,設計閩南銀行标志,創作閩南銀行之歌。二、打造文化品牌,創辦了《會計》《銀行月刊》雜志,太行區行還創辦了《信用合作報》。三、開展文化活動,自編《江軍必輸》《反四家出》等劇。四、文化創新,根據形勢需要打造文本——十一,它是一個基地用軍和工資計量機關。一把鑷子是2斤小米、1斤小麥、1斤半煤、5元油、5元鹽和1尺白布,相當于小米價值的4斤半。
在磨削中建立優點
從1939年10月銀行成立,到1948年10月與金超邊境銀行合并為華北銀行,曆經抗日戰争、解放戰争共9年。在這九年中,燕南銀行在許多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為支援全國抗争勝利做出重要貢獻。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的勝利,也是抗敵經濟鬥争的勝利。抗日戰争期間,國民黨政府掀起了反共高潮,暫停了八路軍的供應,在這種情況下,燕南銀行發行的鈔票中有近一半直接承擔了八路軍和抗日民主政府人員的資金。解放戰争期間,金珠陸峪野戰軍進行戰略反攻,太行區民兵和自衛隊參軍,雁南銀行拿出大量資金滿足軍事需要,支援民族解放戰争順利進行。
為鞏固和發展邊境地區經濟作出重要貢獻。燕南銀行是八路軍和邊區政府直接上司的銀行,根據毛澤東同志"發展經濟,保證供給"的訓示精神和邊防政府的工作方針,發行鈔票主要用于支援邊疆地區的生産和發展。1939年至1947年,閩南銀行發放各類貸款100多億元,其中鹿嶽、太行、閩南、太嶽、太嶽等地區分别發行30億元、29億元、24億元和13億元。工業貸款、商業貸款、農業貸款、水利貸款和合作貸款分别占貸款總額的35%、31%、22%和12%。燕南銀行通過發放貸款,大力支援工農業生産、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滿足了手工業、小企業等行業的生産資本需求。
為改善貨币管理做出重要貢獻。從整理基地區各種雜鈔和統一貨币,到堅決打擊并繼續開展防僞工作,從穩定紙币價值、鞏固信用,到開展貨币鬥争、支援與敵貿易,燕南銀行探索運用各種貨币管理手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這使得紙币最終發展成為基礎銀行中使用最廣泛和最穩定的貨币。這不僅有效抵禦了敵人的金融攻擊,有效增強了群眾對票據的信任,而且積累了寶貴的貨币發行經驗,為今後加強人民币管理提供了借鑒。
為提高印鈔水準作出重要貢獻。1939年4月,荔城縣光宇山印鈔廠成功印制了第一版紙币"角"紙币,1948年,第一版人民币在荔城縣南珠村試印和批量生産,該紙币與人民币有着深厚的曆史淵源。在此過程中,燕南銀行不斷改進印刷工藝,提高印刷水準,加大印刷紙的生産力度,確定鈔票、中州币、人民币的順利印刷和發行。1947年,該行發行辦事處的生産機關達到15台,小石材印刷機160多台,大石材印刷機5台,小型鉛印機80多台,膠印機各1台。
為系統管理的規範做出重要貢獻。燕南銀行建立了一整套資金管理、資金代理等規範機制,探索和完善了一系列業務管理制度。例如,對于會計和審計工作,燕南銀行從一開始就規範了賬戶設定、傳票格式、報告樣式、清晰的會計核算、财務審計操作流程,并随着機構、業務的發展,進一步修訂、完善,形成了程式規範、合理運作、完整的會計财務體系,保證了閩南銀行業務的有序運作。1946年,為進一步加強金融工作管理,閩南銀行總公司決定将會計和審計分開,成立專門的審計機構。面對戰争中頻繁的動蕩,燕南銀行仍然注重業務的規範發展,不斷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不僅在艱難環境中經受住了考驗,也為黨的金融工作水準和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
為增強财力做出重要貢獻。燕南銀行通過加大貸款支援力度,動員群衆募集資金入股,積極支援農村信用合作組織成長壯大。到1947年,金珠陸峪解放區農村信用社數量已增至880家。組織建立瑞華銀行,其分行發展到南宮、煙台、長治、金城、泸澤、金甯等地。它還支援建立了中州農民銀行,在玉蘇,玉溪,山南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構。燕南銀行對金融機構的支援,確定了基區經濟金融工作的有效運作,積累了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後管理國家金融機構的經驗。
為金融人才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燕南銀行先後參與開辦了129所師金融學校、華北金融學校、建業會計學校,并通過組織輪流教育訓練課程、專業會議、經驗交流等方式培養幹部;燕南銀行通過多種方式培養了一大批經濟管理人才,僅建設會計學校就培養了1000多名學生,這些人才後來成為銀行機構的骨幹。新中國成立後,燕南銀行培養的948名财務管理人才在中國41個行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陳錫玉(中國銀行行長)、胡景軒(中國銀行副行長、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吳伯山(财政部副部長、民建銀行行長)、于子和(财政部代理部長)為中國經濟金融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傳承為成功而奮鬥
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依托金珠陸峪革命基地,經過長期的抗敵鬥争和金融工作的實踐,閩南銀行形成了鮮明的時代風貌,概括為:堅定的理想信念,人民利益至上, 勇于行動,勇于開拓創新。這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展現,是中國金融發展和繁榮的寶貴财富。作為新時代的基層央行職工,我們要繼承紅色基因,肩負起時代的使命,履行自己的責任。
堅持黨的上司。銀行在異常困難和複雜的情況下繼續成長和發展的能力,關鍵是要堅持黨的上司。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央行要切實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上司,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和上級黨委的重要工作部署, 進一步推動黨的建設和金融業務的整合和發展。
堅持為人民服務。通過信貸支援,燕南銀行建設了閩南運河等水利設施,在面臨災害時大力推動基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的發展,發放了大量無息貸款,幫助邊疆地區人民渡過難關。目前,全黨正着力學習教育黨史,要以此為契機,圍繞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援,開展紮實的"我為群衆做實事"的實踐活動,提高金融支付服務的便利性,促進貿易和外彙收支便利化, 優化征信服務,促進金融糾紛等熱點問題多元化,着力解決一批涉及群衆切身利益的問題,将"金融為民"的理念貫穿于履行職責的全過程。
堅持做人。當年,銀行高傑成、賴炜兩任行長和80多位同志義憤填膺地灑在邊疆地區的土地上。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金融先輩們通過艱苦的鬥争,用鮮血和生命換取了軍事戰争的勝利和貨币鬥争的勝利,表現出了犧牲一切責任精神的勇氣。基層央行職工要繼承紅色金融基因,堅守艱辛在前面,享受在背後,面對緊迫而危險的負擔,要展現新時代央行行長擔當的角色。
堅持創新發展。雁南銀行秉承改革創新精神,積極适應形勢變化,探索發展道路,将黨銀銀行與魯西銀行合并,成立了我黨上司下第一家股份制城市商業銀行——瑞華銀行,承擔了各基地之間的資金交換,發揮清算銀行的作用。"十四五"期間,山西省進入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基層央行要找到自身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運用良好的貨币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援能源革命"五大基地"建設"六新"領域, 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叢集,加強上下關聯,有效合作,為山西高品質轉型和跨越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負責編輯 徐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