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波:推崇魯迅,但别流于片面

來源:環球時報

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魯迅無疑是現代中國影響巨大而深遠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但客觀而言,他身上也存在着不容忽視的片面性。在彼時曆史條件下,魯迅對中國傳統文化做了偏激否定,在《狂人日記》中他隐喻整個中國文化傳統就是“吃人”,他勸青年“不要讀中國書”等等。近百年來,魯迅的片面性在現實中往往還得到片面的推崇。雖然魯迅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但現實中,很多人更推崇他對以“阿Q精神”為代表的“國民劣根性”的批判。

高波:推崇魯迅,但别流于片面

魯迅雕像

對魯迅片面性的片面推崇,使得一些人迷戀“批判現實主義”,以為文學就是要“揭出病根,引起療救的注意”,偏愛“揭露陰暗面”和“批判現實”的創作。近百年來中華民族複興之路上的現實奮鬥和精神奮鬥,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偉大成就,被屏蔽在他們的文學關注之外。片面推崇魯迅,使得一些人以為知識分子的使命就是“啟蒙”大衆、為人們指出前進方向。真不知道他們哪裡來的這份自信。在中華民族複興之路上,他們不是融入其中同心幹,而是自以為是地站在“高處”或一旁指指點點地看。片面否定傳統文化和批判“國民劣根性”,使得一些人喪失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其與現實的背離,在今天尤為鮮明地顯現出來。

抗美援朝戰争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展現出要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依靠幾十年的奮鬥,中國人民創造了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人間奇迹;“中國人曆來抱有家國情懷,崇尚天下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和衷共濟、風雨同舟,倡導守望相助、尊老愛幼,講求自由和自律統一,權利和責任統一。在這次抗疫鬥争中,14億中國人民顯示出高度的責任意識、自律觀念、奉獻精神、友愛情懷,鑄就起團結一心、衆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是中國人民的現實奮鬥及其偉大成就,是中國人民在現實奮鬥中所展現的文化精神,使得一些既往所謂“深刻”的東西,顯出了它的片面性。

魯迅确實有他的深刻獨到之處,确實有值得推崇的地方,但幾十年來,由于教育和輿論等各方面原因,魯迅的片面性被遮蔽了。在一些知識分子尤其文科知識分子那裡,魯迅是楷模、是偶像,甚至還是他們“拿手的”知識園地,“吃飯的家夥”。于他們而言,反思魯迅的片面性及不再片面地推崇魯迅,需要走出情感、知識和利益的束縛,是“第二次思想解放”。無論熱愛或崇拜魯迅也好,甚至迷信或靠魯迅吃飯也罷,都應站在推動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立場上堅定“四個自信”,反思魯迅的片面性,不再片面推崇。(作者是新疆大學文學院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