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少成名,卻受耳聾折磨,貝多芬最後用這種方式聽音樂

作者:金麥藍湖

貝多芬是第一位全職作曲家。蓬勃發展的音樂出版市場使他成為一名成功的自由作曲家。

莫紮特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感到沮喪。通常,他會在黎明時分起床,開始快速寫作,直到下午2點.m晚餐。貝多芬喜歡長時間工作,保持頭腦的發展和流動。他于1778年被介紹給宮殿,作為一個天才。他在12歲時成為一名宮廷管風琴師。1789年,由于父親酗酒,他開始以宮廷音樂家的身份養家糊口。1791年,他前往維也納,成為海頓的自由作曲家。他後來聲稱"他從未從海頓那裡學到任何東西"。它于1795年在維也納首次演出。

年少成名,卻受耳聾折磨,貝多芬最後用這種方式聽音樂

貝多芬患有黃疸,但他的主要痛苦是耳聾。在年輕時,聽力下降偶爾會發展成耳朵持續響鈴。他逐漸失去聽力的迹象使他陷入可怕的抑郁,并導緻他想起自殺。1802年,在貝多芬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囑》中,他表達了他對聽力日益喪失的痛苦。這是一封寫給他兩個兄弟的準法律信。冷水浴,水泡治療和綁在他頭上的尖銳角使他的耳聾更加嚴重。

更糟糕的是,到1814年,貝多芬幾乎完全失聰,他的耳朵一直在響。在他生命的最後十年裡,他隻能通過對話書與客人交流,客人會在那裡寫下他們的話給他。盡管他在聽覺上處于劣勢,但他的許多偉大作品都是在他完全失聰的最後10年裡寫的。(你可能會認為聾啞作曲家和令人眩暈的高空勞工一樣有用,但事實并非如此。

聽力損失使他無法聽到彈鋼琴的聲音,是以他用一端的專用拐杖來保持鋼琴的發音,另一端用牙齒,這樣他才能聽到鋼琴的聲音。

年少成名,卻受耳聾折磨,貝多芬最後用這種方式聽音樂

為什麼糖果讓貝多芬聽到?這實際上是骨傳導。30多年前,科學家發現了通過骨骼傳遞聲音的原理。聲音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傳遞到聽覺神經,一種是通過鼓膜的振動傳遞到耳蝸,然後是聽覺骨,然後是聽覺神經。另一種方法是将顱骨的振動直接傳遞到聽覺骨,這被稱為"骨引導"。

年少成名,卻受耳聾折磨,貝多芬最後用這種方式聽音樂

我是金麥藍湖,帶你去看世界上最暖冷的知識,注意我,不要迷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