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文 | 米粒媽

這幾天,有位30歲的單親媽媽“火”上了熱搜,有些人大秀下限,也讓米粒媽歎為觀止。

她原本平靜溫馨的小家,因為欠了賭債的丈夫毀于一旦。

痛定思痛跟扶不上牆的丈夫離婚後,她獨自一人帶着兒子生活,身上還背負着高達20萬的共同債務。

心裡積攢的苦悶和焦慮無處宣洩,她就悄悄在社交平台更新起自己“苦中作樂”的每一天。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和所有媽媽一樣,即便條件困窘到母子倆每月隻有600塊夥食費,她也依然想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生活。

6.8元的特價豬心和3塊錢瘦肉,配上2.1元的空心菜和1.4元的洋芋,就是一頓葷素雙全的晚餐。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1塊錢的油麥菜加上從外婆家拿回來的魚肉,豐盛又營養。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偶爾帶兒子出去“搓一頓”,母子倆一起吃一碗13塊錢的羊肉粉。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當然,也有扛不住的時候。

因為工作變成全天,她為自己沒法給孩子做飯而焦急。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明明付出很多精力,日子卻還是越過越難的時刻,她頂着無力感鼓勵自己“一定會撐下去的!”。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在她的首頁一條條翻下去,米粒媽看得眼眶濕潤。她身上的那份韌性和樂觀,讓人覺得既心疼又佩服。

有很多為她動容的人,留下了暖心的足迹。

有用自己破繭重生的經曆給單親媽媽加油打氣的: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有自嘲式逗趣鼓勵的: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還有伸出援手,想給孩子寄點土特産的: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但可惜,人性從來分善惡兩極,有人共情鼓勵,就有人落井下石。

越往下滑,越能看到原本溫情的評論區中間冒出的刺耳聲音。

那些冷漠刻薄的發言,暴露出的是人性最醜陋的一面。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過剩的“優越感”

那些紮眼的評論是怎麼說的呢?

有人發出“何不食肉糜”的降智疑問:“我一個人一個月夥食費都要三千了,這麼省吃孩子營養不良啊。”

部落客在後面無奈又苦澀地回了句:“因為沒錢啊。”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有人自視甚高地指指點點:

“三十多的人,做菜怎麼這麼沒賣相?”

“吹牛,怎麼可能還有人過着這種日子?”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甚至還有人不分場合地擺拍炫耀,還連發兩條:今天的大餐、昨天的大餐;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米粒媽是真不了解,在别人艱難生活的文章下面秀優越感的行為,跟朝别人傷口撒鹽又有什麼差別?

可怕的是,這種現象不是孤例。

曾經在許多傾訴痛苦的文章下面,看到過一些令人難堪的評論。

一位新晉寶媽,因為腹部妊娠紋難看、剖腹産傷疤明顯,感到無助又郁悶。

結果評論區有人曬出自己剖腹産之後不盈一握的小蠻腰。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還有人分享自己在健身房的照片,不以為意地說“出了月子就沒肚子了,和生前沒什麼差別,沒生的别焦慮。”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米粒媽一個白眼:也不知道是誰在擴大生育焦慮。)

還看過一位20出頭的小姑娘,因為長相有點顯年紀,在視訊裡自嘲地說:“其他零零後真的都還很年輕,我是個例外,千萬别像我這樣~”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結果評論區有人自以為幽默地抖機靈,專踩别人的痛處:

“你不說22,我以為是42。”

“哈哈,以為你是八零後。”

“可是你不好看。”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還有人曬自己的精修美照:我也是零一的,看起來好幼稚。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有位網友中肯且準确地評論過這種現象:

“在别人失意的時候大談自己的得意,未免太過下作。

這是一種玲珑剔透的愚蠢,故作天真的惡毒。”

米粒媽不能更同意。

這些不分場合炫耀自己的人,會不知道這些話會給别人添堵嗎?會不知道這種落差會讓人更加沮喪嗎?

他們清楚得很,卻還是滿不在乎地發出來了。

社會學上有個概念叫社會達爾文主義,正是為這些人無知的惡劣冠了名。

他們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為“高一人等”的莫名優越感沾沾自喜。

殊不知,如此踐踏他人自尊的人,總有一天會被惡意反噬。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惡毒而不自知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一位殘疾網友因為乘坐了不太友善的電梯,在網絡上發聲求助。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他在視訊裡尴尬苦笑着說:“哎呀,這也太難了。希望以後公共場所的電梯能更加人性化一點。”

結果評論區聚集了一幫站着說話不腰疼的人。

有人“語重心長”地說教:“社會是為大衆服務的,大衆都是正常人,你也沒有權利要求什麼都以盲人為主吧”。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有人大言不慚地挖苦:“你要一個城市為你服務?”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有人站在道德制高點自以為理智客觀地發言:

“電梯加了語音提示會不會吵到别人?”

“優勝劣汰罷了。”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甚至有人惡毒拷問:

“你一個盲人,你出去幹什麼?”

“殘障人士還是别出門給社會添麻煩了。”

米粒媽在這些人身上,看不到一點同理心。

如果說發帖的網友是不幸有身體殘缺,那這幫冷漠的鍵盤俠就是赤裸裸的道德感缺失,是人性上真正卑劣的“弱者”。

即便自己沒淋過雨,也要試圖撕爛别人的傘,這不是情商低,是真正的惡毒。

主持人孟非說過: “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身材、知識、家族、财富、地位、成就和權力,它隻來自缺見識和缺悲憫。”

可這世上又有幾個人能一生順風順水?

米粒媽看過一張特别的“時間表”。

21:42,浴室的阿姨才剛準備下班;

21:54,網約車代駕在等客戶;

22:03,環衛車還在垃圾桶前清理當天的垃圾;

22:49,外賣小哥還在為通宵加班的人送着宵夜;

23:23,小區的門衛還在為夜班的人開門;

00:14,飯局應酬喝得人事不省的人被朋友送回家;

02:26,搬運工開始往車上搬貨;

03:40,早餐店亮起燈,老闆在忙碌地準備早餐;

04:55,環衛勞工已經掃完冷清的半條街;

06:23,鄰居阿姨起床為上學的兒女準備早飯……

看到了嗎?

每一個普普通通的我們,都在艱辛又執着地活着。

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有多少人單單是為了熬過天亮,就已經拼盡全力。

是以,那些趾高氣揚踐踏别人痛處的人,你們的優越感又高貴在哪?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高尚者恤人

諸葛亮說過一句話,勿以身貴而賤人。

深以為然。

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不缺乏同理心。

蔡康永曾經在節目中談過自己小時候的一段經曆。

那一天,媽媽帶着他到一個很有錢的朋友家玩。飯點的時候,主人拿出家中珍藏的山珍海味款待他們。

那是蔡康永第一次吃到魚翅,他驚歎又疑惑:“真好吃!這是什麼東西啊?”

主人溫和地笑着說:“這是粉絲啊。”接着給蔡康永又添了一碗:“喜歡吃就多吃點。”

長大以後,蔡康永參加過無數飯局,每次端上珍稀食材,宴請的人總在一旁自賣自誇,生怕别人“不識貨”。

比如說:“這可是神戶牛肉,養牛的時候要做按摩、要聽音樂的,很貴的,好幾千塊!”

兩相對比,蔡康永才後知後覺兒時餐桌上主人的溫柔與耐心。

正所謂“已識乾坤大,尤憐草木青”。

真正有見識的人,不會通過“欺負”弱者來墊高自己,相反,他們能更深刻地了解他者的難處,體恤并善待每一個人。

教養這件事無關身份貴賤,隻關乎人心。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乍看不起眼,卻特别暖心的新聞。

下雨天,一位趕着送單的外賣員被路上的轎車刮倒在地。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路人最多投來一瞥就急忙前行。

此時,一個背着包的男孩子經過,他徑直走到倒地的外賣員面前,撐着自己的傘給他擋雨。

單親媽媽600元晚餐評論區招全網痛罵:你秀優越感的樣子,真讓人惡心

大雨一直沒停,男孩就一直舉着傘,彎腰半蹲在路邊,一聲不響地陪着那位外賣員,直到救護車來将人接走。

在事後的采訪中,少年有點赧然地開口:“雨天還要出來送外賣,很不容易。”

在這個少年身上,米粒媽看到了溫柔的共情和恰到好處的慈悲。

在這個偌大的世界依偎取暖,那份同理心也許是我們靠近的唯一理由。

當然,正所謂“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們沒法要求所有人都對他者的痛苦感同身受。

在路過别人至暗時刻的時候,如果做不到伸出援手,那至少可以選擇保持沉默。

最後,米粒媽想說,如果一個社會真的需要優勝劣汰的“達爾文主義”,那麼最該被淘汰的,絕對是那些自私、麻木、不通情理的“優越感過剩人士”。

而那些真誠、善良、富于同理心的人,會被長久地留下,和大家相擁着活出一個溫暖正義的世界。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