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好ToB營運:避開4個誤區和掌握3個獲客方式

現在流行一句話,ToB的企業不需要營運,隻需要商務,因為商務驅動更好的成單,而營運不過是擷取客戶資訊量,擷取客戶資訊量有競價、seo、新媒體、展會這些推廣就夠了,是以:營運就是多餘!

曾經,我也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作為一個從ToC轉向ToB的營運,應該何去何從,我對自己的營運方向以及職業規劃産生了懷疑,甚至一度想轉行做産品。

跟朋友打撞球的時候,撞球上有一個動作叫做養球。

想明白了一件事情,ToB的營運與ToC的營運并沒有多大差別,ToB的企業也需要強營運的幹預,甚至可以拆分為ToC的營運方式。

産品真正的使用者而不是客戶

ToB的産品畢竟是讓使用者掏錢,你基本不能一步找到決定生死的人,但你可以找到影響生死的人,這個人不能一步到位,成為我們的客戶,但是我們可以逐漸滲透、先養!

ToB企業很早就有,在我們大面積做ToC業務的時候,經常與ToB的企業合作,最常見的有:友盟,七麥資料,這些資料服務的供應商。

常見的ASO服務商,經常舉辦各種線上線下的app營運交流會,大面積的觸達app營運人員,在營運人員需要刷榜或者刷評論的時候,大機率聯系接觸過的ASO服務商。畢竟某次活動之後,大家還一起吃了飯,線下的觸達能力要遠高于線上。

雖然,這類公司不能直接觸達公司的CEO或者總監,負責掏錢的直接客戶,但是他們一般在觸達公司内部真正使用的使用者群體。

做好ToB營運:避開4個誤區和掌握3個獲客方式

使用者的準需求

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我們不能忘記根本的使用者需求。

近兩年,出現了很多新興的産品,有一些公司的營運抱怨,我們要找自己有問題的公司使用我們的産品,但是這些公司都不知道自己存在這樣的問題。

這樣的産品,有兩點準确需要考慮的問題。

(1)需要強有力的教育市場,一般的企業老闆不會給營運這個機會。

(2)本身就是僞需求産品,找不到使用者的“啊哈時刻”。

還是建議,有這種想法的營運,遠離這個産品吧。

營運對産品的熟悉度

營運不是産品的使用專家,至少要成為産品的發燒友。

個人一直認為,不能做好客服的營運不是合格的營運。

曾經接觸過一個團隊,整個團隊對于産品的使用,僅局限在測試同學的測試和産品同學的驗收,除此之外并無其他方面的使用場景,讓營運同學一句話描述産品,根本不能抓住使用者的核心點,而且問到某項功能的時候,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是以然。

ToB的産品,需要真金白銀的掏錢,至少要做到一句話可以說到使用者心坎了,而且能夠熟練的解答使用者的關于産品使用和原理方面的任何問題。

産品做到完美再上線

有一些公司,是技術主導産品,而技術又有極客傾向,技術認為産品不夠完美,産品上線時間一拖再拖。

如果公司内部有這樣的人主導産品,這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公司内部認為的完美産品,可能在市場上還沒有達到PMF狀态。

有一句廣告語說的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光公司内部覺得好,使用者也要覺得好,這樣的産品才是真的好。

做好ToB營運:避開4個誤區和掌握3個獲客方式

ToB的産品常用的三種營運方式方式:

1、内容營運

内容營運是指有自己的部落格平台和第三方專欄,給客戶提供有價值的資訊,讓目标客戶遇到問題,可以快速找到解決方案,增加産品在使用者心智中的品牌價值。

内容流量絕大部分來自于搜尋引擎,對于給企業擷取客戶聯系方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1)内容營運需要配合SEO人員來做,幫忙提升内容在搜尋引擎中的排名。

(2)标題需要向SEO規則和使用者搜尋習慣妥協,擷取搜尋引擎排名。

(3)高層支援,建立有價值内容帶來使用者。關鍵詞排名覆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續做才會由量變引發質變,短時間内見不到效果,沒有高層支援很難擷取到跨部門或者資金上的支援。

2、新媒體營運

這裡自媒體、新媒體統稱為新媒體,從本質上來講,自媒體、新媒體實質上是内容營運,隻是每個平台不同,玩法略有不同而已。

很多人會把同一篇文章、同一個标題釋出在不同的平台,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有所欠妥的。在文章釋出之前,需要對平台的政策有所了解。

這裡以頭條号和公衆号為例。

(1)頭條号有内容分發機制,在文章中多埋目标使用者關鍵詞,切忌一定是目标使用者的關鍵詞,在文章分發的時候,頭條會把文章自動分發給喜歡的使用者。

(2)公衆号本身沒有分發機制,需要使用者長久的沉澱,現在雖然有看一看,搜尋功能,與自媒體平台的分發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别。公衆号的優勢,粉絲沉澱之後,提供有價值資訊,整體的活躍度、轉化要比其他平台好的多。

不少新媒體營運,背負着較強的KPI,再完不成名額的時候,會想到一些歪門邪道,不建議大家這麼幹,同時上司層也要有合理的名額,而不是拍腦門的KPI。

3、線下活動

線下活動可以利用線上平台,吸引使用者參加自己的線下活動,活動形式可以是付費或者免費,在活動現場一般由主辦方的上司人介紹産品,在使用者心智中留下一些痕迹。

線下活動不能夠立刻成單,可以在現場留下使用者的聯系方式或者組建現場群。

(1)邀請重量級嘉賓。這裡重量級嘉賓并不是指國企或者某企業的高層管理,而是在行業中有一定影響力的KOL。

(2)講幹貨。要給來的使用者一定的啟發價值。

(3)加個人微信。根據筆者參加活動的經驗,一般活動過後的兩周之後,現場群就變成一個死群,不如加到公司指定客服的微信或者老闆微信。

一般大家都喜歡加老闆微信,感覺自己認識了某個大佬,在心理上有一種滿足的炫耀感,做線下活動的時候,各位老闆還是不要端着,可以公布一個公司個人微信供大家掃碼添加。

還有一些其他的獲客方式,比如SEM、banner圖廣告,這些産品主要還是需要明确使用者人群,知道使用者群體的想法,以及使用者的特定行為。

如果是創新性産品,市面上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SEM、banner圖這類的廣告并不适合,反而适用于内容專欄、線下活動營運。

做好ToB營運:避開4個誤區和掌握3個獲客方式

說了這麼多,從AARRR模型來看,ToB營運偏向于增長方向的營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獲客,至于後面的增加活躍度、自傳播總體相對産品的使用者群體比真正的ToC産品就又一些難度,其實是特定ToC使用者群體的營運方式。從活動結果數值上來看大大折扣,但是真正的商業價值,可能比純ToC的還要好一些。而擷取收入和提高留存率則要靠商務驅動,基本上不在營運的控制範圍之内。

在大家都在談論ToB的時候,并不是說營運即将要失業,而是營運的重心工作前提,要懂得更多的獲客之道,以變應萬變,持續學習才能不被淘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