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個鴨子還要交專利費!英國曾憑借櫻桃谷鴨的專利産權,每年從中國獲利數億人民币,明明就是“中國鴨”,為何還被卡脖子?
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曾說過一句話:中國是典型的吃貨國家,全世界的鴨子有96%都被我們吃了。
雖然這個資料并不準确,但中國人在吃鴨這一塊,真的無人能敵,因為鴨肉在中國,至少有幾千年的曆史。北魏農學家賈思勰的《齊名要術》中就有記載:供廚者,子鵝百日以外,子鴨六七十日,佳。
另外南朝的《食珍錄》裡,也記載了烤鴨切片的吃法,包括到明清的時候,各種鹽水鴨、闆鴨、桂花鴨等,通通被端上了餐桌。
網上還有一個吃鴨最多的省份排名,拔得頭籌的南京,據說他們一年能吃掉1億隻鴨子,其次就是北京、武漢,還有廣東也來湊熱鬧,第二名的競争相當激烈。
由此可見,中國人有多鐘愛鴨肉,而2011年,中國的鴨子出欄量就達到了39.4億隻,占世界總出欄量的80%以上。到了2019年,肉鴨總出欄量更是達到了44.3億隻,資料驚人。
可你知道嗎?此前我們所吃的每一隻烤鴨,可能都是交了專利費的,這是因為我們吃的鴨子并不是地道地道的本地鴨子,而是一種名為“櫻桃谷鴨”的改良鴨,其中有9成烤鴨的原料都是這個品種。
這種鴨還來自英國,如果中國想養殖,想售賣,必須交專利費。據悉,中國每年給櫻桃谷鴨的知識産權專利費,達到了數億人民币。
并且,不是引進後就能一勞永逸,因為這種鴨分為4個代别,分别是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其中,曾祖代的品質是最好的,但不允許出口中國。
中國隻能選擇父母代,可父母代引進的都是鴨苗,養殖成功後的毛利率非常低。也就是說,這些鴨子所擷取的利益,大部分都進了别人的口袋。
而最為諷刺的是,“櫻桃谷鴨”其實流着的是中國血統,它的祖先正是大陸特有的北京鴨,而北京鴨又是由綠頭鴨馴化而來的。
為了得到這個品種,馴化時間甚至長達兩三百年。當時不管是名震江湖的北京烤鴨,還是鹽水鴨、闆鴨等美食,幾乎用的都是這種北京鴨。
可奇怪的是,為何北京鴨搖身一變,會變成櫻桃谷鴨來收割中國市場呢?
其實這一切還得從1873年說起,當時因為戰争,大陸的北京鴨被帶到美國,又從美國分散到歐洲各國培育,短時間内就占領了歐洲市場。
到了上世紀50年代,這種鴨引起了一個叫J·尼克森農場主的注意,他帶領團隊經過改良和培育,研制出了肉質更為鮮嫩肥美的櫻桃谷鴨,一上市就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很快暢銷全球。
而中國作為“吃鴨大戶”,為了滿足國人對鴨肉的需求,隻能每年交費進口。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流傳出去時,我們也申請專利,或許情況就會變得不一樣。
但當時中國對專利這塊的意識還十分薄弱,隻能啞巴吃黃連,默默承受這一切。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大陸第一次動植物資源,被外國公司改良搶注。
如果我們無法牢牢掌握種質資源,那将來農業和畜牧業都會被人卡脖子。随着科技的發展,中國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于是,2017年,經過各方的努力,大陸的中信農業和首農股份聯合,以15億的價格,收購了“櫻桃谷鴨”100%的股權。這意味着,此後我們吃到的鴨子,都是純正的中華美食。
北京鴨已經重回故鄉,接下來就是帶有中國血統的美國大豆和紐西蘭奇異果,今後中國會記住這段辛酸苦澀的曆史,用盡全力保護中國本土資源。
本文轉載自科普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