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鸭子还要交专利费!英国曾凭借樱桃谷鸭的专利产权,每年从中国获利数亿人民币,明明就是“中国鸭”,为何还被卡脖子?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灿荣教授曾说过一句话:中国是典型的吃货国家,全世界的鸭子有96%都被我们吃了。
虽然这个数据并不准确,但中国人在吃鸭这一块,真的无人能敌,因为鸭肉在中国,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名要术》中就有记载:供厨者,子鹅百日以外,子鸭六七十日,佳。
另外南朝的《食珍录》里,也记载了烤鸭切片的吃法,包括到明清的时候,各种盐水鸭、板鸭、桂花鸭等,通通被端上了餐桌。
网上还有一个吃鸭最多的省份排名,拔得头筹的南京,据说他们一年能吃掉1亿只鸭子,其次就是北京、武汉,还有广东也来凑热闹,第二名的竞争相当激烈。
由此可见,中国人有多钟爱鸭肉,而2011年,中国的鸭子出栏量就达到了39.4亿只,占世界总出栏量的80%以上。到了2019年,肉鸭总出栏量更是达到了44.3亿只,数据惊人。
可你知道吗?此前我们所吃的每一只烤鸭,可能都是交了专利费的,这是因为我们吃的鸭子并不是地地道道的本地鸭子,而是一种名为“樱桃谷鸭”的改良鸭,其中有9成烤鸭的原料都是这个品种。
这种鸭还来自英国,如果中国想养殖,想售卖,必须交专利费。据悉,中国每年给樱桃谷鸭的知识产权专利费,达到了数亿人民币。
并且,不是引进后就能一劳永逸,因为这种鸭分为4个代别,分别是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其中,曾祖代的品质是最好的,但不允许出口中国。
中国只能选择父母代,可父母代引进的都是鸭苗,养殖成功后的毛利率非常低。也就是说,这些鸭子所获取的利益,大部分都进了别人的口袋。
而最为讽刺的是,“樱桃谷鸭”其实流着的是中国血统,它的祖先正是大陆特有的北京鸭,而北京鸭又是由绿头鸭驯化而来的。
为了得到这个品种,驯化时间甚至长达两三百年。当时不管是名震江湖的北京烤鸭,还是盐水鸭、板鸭等美食,几乎用的都是这种北京鸭。
可奇怪的是,为何北京鸭摇身一变,会变成樱桃谷鸭来收割中国市场呢?
其实这一切还得从1873年说起,当时因为战争,大陆的北京鸭被带到美国,又从美国分散到欧洲各国培育,短时间内就占领了欧洲市场。
到了上世纪50年代,这种鸭引起了一个叫J·尼克森农场主的注意,他带领团队经过改良和培育,研制出了肉质更为鲜嫩肥美的樱桃谷鸭,一上市就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很快畅销全球。
而中国作为“吃鸭大户”,为了满足国人对鸭肉的需求,只能每年交费进口。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流传出去时,我们也申请专利,或许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
但当时中国对专利这块的意识还十分薄弱,只能哑巴吃黄连,默默承受这一切。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大陆第一次动植物资源,被外国公司改良抢注。
如果我们无法牢牢掌握种质资源,那将来农业和畜牧业都会被人卡脖子。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2017年,经过各方的努力,大陆的中信农业和首农股份联合,以15亿的价格,收购了“樱桃谷鸭”100%的股权。这意味着,此后我们吃到的鸭子,都是纯正的中华美食。
北京鸭已经重回故乡,接下来就是带有中国血统的美国大豆和新西兰奇异果,今后中国会记住这段辛酸苦涩的历史,用尽全力保护中国本土资源。
本文转载自科普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