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可以說,這種二次開發的遊戲IP就是好萊塢片方的一座金礦,如何将這種劇情單一甚至沒有主線的遊戲擴充為一部電影,看似簡單,其實也需要熟練的技巧和技術支援。”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随着《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與《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兩部遊戲改編電影的熱映,遊戲改編電影這一依附于電子遊戲獨有文化IP的電影題材再次引發了熱議。不難發現,遊戲改編電影擁有其獨特的發展曆程與特色,同時也承載了電子遊戲成為流行文化載體的變遷過程,這讓這一類型影片多了一層時代的色彩,而遊戲IP在改編電影時到底有哪些優勢,又為什麼能不斷掀起改編熱,不如一起走進遊戲改編的世界看一看!

類型優越——引領遊戲改編電影浪潮

在流行文化領域,電子遊戲顯然是電影的“晚輩”,上世紀50年代才出現的電子遊戲崛起于70年代,盛行于80年代,風靡于90年代,到如今已經成為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形态、内容不僅見證着世界數字科技的發展曆程,也蘊含諸多創作者對世界的看法——而在倡導IP價值的電影行業,遊戲改編也在其漸漸發展之下成為電影取材的重要途徑。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90年代,因為電腦的普及電子遊戲迎來轉折,一批擁有完整故事線以及精彩畫面、場面的遊戲亮相,電子遊戲進入“新舊交替”期,但是将遊戲改編為電影似乎還是“奢侈”,即便有如《街頭霸王》系列電影的出現,卻始終無法走進經典電影行業。這不僅是因為當時擁有廣大玩家基礎的遊戲核心還是相對單薄,還在于電影技術一定程度上無法較好地還原新視聽電子遊戲場景,直到探險題材影片《古墓麗影》與科幻驚悚類電影《生化危機》的誕生。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古墓麗影》遊戲自1996年推出,就憑借充滿場景化的驚險體驗獲得追捧,尤其是主角勞拉勇敢、智慧、無懼的形象,成為諸多玩家的夢中女神。2001年,由安吉麗娜·朱莉主演的電影《古墓麗影》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探險題材系列影片又一經典之作,這也成就了安吉麗娜·朱莉“女漢子”的銀幕形象。相對于遊戲,電影更精緻與具象地展示了遊戲所呈現的世界觀,也賦予了勞拉更深刻的情感。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一年之後,同樣在96年推出的遊戲《生化危機》也被改編成電影上映。值得關注的是,這同樣是一個以女性為主的故事,米拉·喬沃維奇飾演的愛麗絲一路過關斬将,大戰被病毒感染的喪屍,讓觀衆們大呼過瘾的同時,也标志着喪屍電影的誕生。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可以說正是這兩個電影系列,開啟了遊戲改編電影的大門,此後十多年,諸如《寂靜嶺》系列、《極品飛車》系列都在不斷鞏固着遊戲改編電影的陣營,能窺見此階段電影對遊戲IP的選擇看中的是其類型優勢——探險、驚悚、動作……但随着好萊塢商業類型化的高度完善,遊戲改編電影在類型方面的優勢逐漸喪失,這也是這期間遊戲改編電影除了類型,很難在其他方面有所突破的緣由。

視覺為王——打造奇觀場景沉浸體驗

進入二十一世紀,電子遊戲實作産業化全景式發展,不僅依托類型大放異彩,還依靠更高水準的電腦特效,促使“視覺”也成為其突出特色。于是遊戲影視化的類型優勢有所削弱之後,便将目光投向了視效。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其中遊戲《最終幻想》改編的系列影片成為極具标志性的作品,其第一部作品《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原本隻是想做成10分鐘的CG短片,但是因為玩家的支援,被擴充成為電影,也開啟了CG動畫電影的先河。據了解,《最終幻想7:聖子降臨》在制作時,強調每根頭發都單獨模組化,這對于當年的視效技術來說,是一項不小的工程。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從視效制作的角度來看,遊戲與電影絕對有完全契合的話題,兩個領域都在不斷互相促進,是以在遊戲視效不斷更新的同時,電影特效同樣擁有飛躍的進步,到了2015年後,依托成熟的視效,新一輪遊戲改編電影出現,其中《魔獸》《刺客信條》則成為遊戲改編電影中優秀視效的典型代表。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魔獸》改編自擁有絕對大衆玩家的遊戲《魔獸争霸》,其衍生出的網絡遊戲《魔獸世界》創造了“世界上玩家人數最多的網遊”記錄,全世界建立的賬号總數超過一億,人物角色達到5億。其實,早在2009年玩家們就聽到該遊戲影視化的消息,但無論是制片公司還是觀衆對其改編成電影都信心不大,不少玩家認為,電影很難還原遊戲中的魔獸世界,尤其還有大量“獸人”、大量超越正常的戰鬥,以及在現實世界中難以複制的恢弘場景。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是以2016年影片上映時,玩家除了在影院重回遊戲時的澎湃心情,更想在影院沉浸式地感受遊戲中的魔幻世界——視效成為了遊戲改編電影重要元素之一,而是否能真正意義上還原遊戲宏大的場景,也是玩家們最關注的内容之一。如果說《魔獸争霸》還是90年代的遊戲,沉浸式體驗感欠缺,那麼《刺客信條》則因趕上電子遊戲更新時代,将超高的沉浸式自由度和精美的畫面作為最大賣點,是以觀衆對電影版《刺客信條》的畫面也充滿期待。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同時,改編自遊戲的電影開始打開格局。無論是改編自當時風靡一時的單機小遊戲《憤怒的小鳥》,還是改編自上世紀80年代街機遊戲《猩猩拆樓》的電影《狂暴巨獸》,都在原本毫無故事情節的遊戲設定基礎上進行天馬行空的改編——這也預示着,遊戲改編電影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

玩家情懷——用光影打造超越遊戲的故事

時下,《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兩部遊戲改編電影正在熱映,從其經典程度來看,一部是曆經40年,從二維風靡到三維,依靠可愛的人物形象以及奇趣的探險尋寶,俘獲世界玩家的電子遊戲頭部IP,一部則是始于70年代,後經由電子遊戲發酵流行了近50年的桌牌遊戲——迄今全球大多數“組團打怪”套路的角色扮演遊戲都是受《龍與地下城》所影響。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兩部影片雖然院線“争霸”,實際上卻“無人傷亡”,因為無論是類型還是閱聽人,兩者都大相徑庭,除了都是遊戲改編,幾乎沒有可比性。這也是2020年以來遊戲改編電影新浪潮中呈現的特色之一。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電影市場對電子遊戲IP的選擇經過20年的沉澱,已經能準确玩轉:《真人快打》擁有動作類型優勢、《刺猬索尼克》則以萌寵主打搞笑、《神秘海域》是依托完整的探險故事與特效場景、《怪物獵人》主打奇幻世界與怪獸場景……雖然不是頭部遊戲IP,卻各具特色,也更講究情懷。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不得不說,遊戲改編電影内卷到今天,已經不單單隻靠娛樂向内容,更是靠着時間積澱下的歲月情懷。正如當年的電影版《刺客信條》的口碑崩盤,因為故事雜亂無頭緒,人物塑造稍顯淺薄,即便視效優秀,卻仍舊被玩家吐槽。相反,同時期的《魔獸》則以超高的還原度與濃烈的情感内容,給全世界的魔獸玩家獻上了一場饕餮大餐。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在情感導向下,遊戲改編電影也開始大走情懷路線,即将上映的電影《俄羅斯方塊》聚焦的是這一遊戲誕生與流行的過程,結合曆史時代背景,揭秘遊戲開發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或許這不完全算遊戲改編電影,卻牢牢抓住了玩家們的心态。近日,遊戲公司CAPCOM宣布與傳奇影業合作,将遊戲《街頭霸王》再次改編電影,其“動機”中必然有情懷元素加持,畢竟一提及這一遊戲,80後、90後都會想起自己當年在街邊遊戲廳裡的“光輝歲月”。

當遊戲遇見電影,玩轉的到底是什麼?

毋庸置疑,當電子遊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娛樂的一部分,當人們幾十年如一日地沉浸于某款遊戲時,遊戲已然不單單是遊戲,也承載着人們的夢想、情感與寄托,而這一定是遊戲改編電影最終獲得觀衆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從題材類型到視覺特效,再到如今的情懷為王,遊戲電影改編始終的宗旨便是讓玩家找回遊戲的樂趣,讓觀衆徜徉非凡的旅程,因為這也是電子遊戲誕生時的使命,即便改編成電影,它也不曾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