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是神器還是雞肋?智能健身鏡不香了?

近期,運動品牌lululemon釋出2022财年财報顯示,lululemon在2022年淨營收達到81億美元,同比增長30%;歸母淨利潤為31.49億美元,同比增長14.92%。

引人注意的是,盡管業績向好,但lululemon首席執行官 Calvin McDonald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公開承認品牌Mirror的收購是一次“罕見的失誤”。事實上, lululemon 于2020年花費約5億美元收購了互動家庭健身房初創公司Mirror。Calvin McDonald在當時表示,收購 Mirror 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機會,增強我們的數字和互動能力,并深化我們作為體驗式品牌的根基,我們期待合作能夠加快我們居家健身業務的發展。

從資本市場的寵兒到罕見的失誤,集多種健身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健身鏡究竟怎麼了?

是神器還是雞肋?智能健身鏡不香了?

據了解,智能健身鏡起源于歐美市場。2018年,美國品牌Mirror推出了全球首款智能健身鏡産品。随即,這股智能健身的風也吹到了國内。2020年,FITURE推出了國内首款智能健身鏡。

此後,消費者居家時間大幅增加,居家運動的需求快速放大,更多企業開始布局智能健身鏡領域,既有FITURE、Mirror、myShape、YUPP等初創公司,也有華為、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還有咕咚、億健、樂刻、小喬體育等專業健身品牌, “百鏡大戰”也開始打響。

然而,智能健身鏡賽道火熱的背後,在社交媒體上還面臨着“吃灰”、“智商稅”、“雞肋”的質疑。

“就是因為看到宣傳上說的不僅可以定制AI健身操,還可以投屏看視訊、玩體感遊戲,頭腦一熱就下單了,結果買回來之後也沒用幾次,就擺在家裡當普通的穿衣鏡了。”來自北京的陳女士說,到手價差不多三千,現在就當成百元的穿衣鏡,每次看到它都覺得心痛。

在談及使用體驗時,陳女士說,智能健身鏡和電視會員有一拼,某些課程會收費,一年會員費大約需要一千多,簡直是吞金獸。

簡而言之,目前智能健身鏡首先面臨着價格昂貴。查詢購物網站發現,市面上在售的智能健身鏡價格區間多數在2000 元至 8000 元不等,當然也有萬元的産品。與其他健身器材相比,健身鏡的價格着實不算便宜。

其次,消費者為線上健身課程買單意願逐漸降低。據《2022中國健身行業報告》對全國線上健身使用者消費金額進行統計,調研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線上健身者不願意為線上健身課程買單,該比例在一年之内增長近11%,達22.1%。

再次,消費者面臨着難以堅持運動習慣的痛點,故而智能健身鏡存在閑置的可能性。健身本身來說,是一件反人性的事。如果使用者不能對抗人的惰性,缺少強烈的意志以及自律能力,往往大多數人都會和陳女士一樣,将健身鏡淪為穿衣鏡,放在角落閑置。

最後,線上健身行業競争激烈。除智能健身鏡外,還有keep、每日瑜伽、即刻運動等垂直類app提供大量的鍛煉課程,劉畊宏、周六野、帕梅拉等健身部落客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健身視訊等。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健身鏡的市場還是非常有前景的。一方面,随着大衆健康意識的提升,大陸健身人群不斷增加,線上健身具有巨大潛力。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中國線上健身市場占了整體健身市場的47.0%,預計2026年将占60.6%;線上健身市場預計将從2021年的3701億元,增長到 2026年的895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9.3%。

另一方面,線上健身、智能健身和線下健身融合是大勢所趨。2021年,國家體育總局釋出《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鼓勵發展網際網路+健身和物聯網+健身模式,增加運動産品及服務資源供給,優化線上線下健身互動一體化。此外,健身房的使用者與線上健身人群也有重合。《2022中國健身行業報告》顯示,有74.4%的健身房使用者同時線上健身。

天氣不好懶得去健身房,社恐人員隻想自己獨自運動,智能健身鏡是不錯的選擇,面向輕健身人群,即使在家也能體會充滿活力的健身氛圍。不管你選擇哪種健身方式,第一步就是動起來!

是神器還是雞肋?智能健身鏡不香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