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超越中國?就在昨天紅星新聞直播間裡,實時直播資料,曆史性的一刻,印度人口超越中國,成為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但是意義不大,隻有人口沒有紅利的國家而已。
圖: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我出生在一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并且是連續多年摘不掉帽子的貧困縣,雖然坊間傳言可能是不想把帽子摘掉,那樣會少了一部分在中央給的補助。
無論如何,是真窮。
圖: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印象中,我去大姨家找二表哥玩,幾歲的孩子,就知道貪玩。那時候的農村,到了飯點都是蹲在玉米杆紮的院落門口噴闊(聊天),噴着吃着,很是熱鬧。大姨給我煮了雞蛋,我不喜歡吃煮的雞蛋,就拒絕了,隻喝稀飯。大姨的鄰居們話題就起來了,咦,你看這小孩,恁好吃的雞蛋都不吃。
那個時候,雞蛋是我們最好的營養品。肉,那是奢侈品,家裡養着幾隻雞,那是用來下蛋的。隻有親戚來的時候,才會逮來殺一隻,可是親戚不常來啊。小時候,最盼望走親戚或者親戚來了,那樣就有肉吃了。
上國小了,可以拿五分錢買一把散裝瓜子了,可以偷偷拿雞窩裡的雞蛋換冰棍了。
很窮,但是也有很多快樂,我的父母非常開明。我的父親那個時候的高中生,母親因為兄弟姐妹太多,外公是供銷社的幹部又被打為右派,沒有怎麼上過學,但是母親的娘家家庭環境還是相對知性的。
那個時候的孩子是很快樂的,地裡逮蟋蟀、牽狗逮兔子、下河抓魚、晚上摸爬叉,土裡來水裡去。
圖: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那個時候的父母是很快樂的,還不流行打工,隻是守住二畝薄田,靠天吃飯,勤奮勞作。我們家唯一的副業是爺爺養了蜜蜂,給我們補貼家用,每年汝南縣外貿公司的卡車都會來我們這,上門回收,爺爺還是我們縣養蜂協會的會員。但是也給我帶來了一個後遺症,就是蜂蜜吃多了,至今都不怎麼愛吃甜的,用我們家裡的話就是吃傷住了。
那個時候的人們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專指男孩。
再嚴厲的政策,也擋不住骨子裡的傳宗接代的觀念。生完一胎生二胎,生完二胎生三胎,不生個小子不罷休。我們村裡最多的生了六個閨女,沒辦法了,才不生了,因為外孫都出生了,外婆再生臉上不好看了,還是要面子的。
當然,生了兒子的也還想再生。
原因有三條:
- 兄弟多了不受欺負。
那個時候人還不怎麼出去打工,都蹲在家裡,整天就是家長裡短,掙個地邊占個水井,打架鬥毆是常有的事。這個時候兄弟多了不吃虧,所謂的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也就是這樣吧。
- 撫養成本低。
我依稀記得,我們隔牆鄰居一個叔叔,第三胎才是個兒子。夫妻倆種地為生,勉強果腹。他們家的廚房是泥胚房,茅草的頂,木門泥地,門口走的多了就磨的地面比較低,好似有個洞,小孩子能在門下面鑽進鑽出的。
這個叔叔家的幾個孩子餓了就從下面鑽進去,拿出兩個白面饅頭啃着吃,饅頭渣掉在地上引了成群結隊的螞蟻,渴了就用壓井壓點水喝,那時候的地下水還是甘甜清冽的。吃飽喝足就找個草垛睡覺了,撫養成本極低。
- 能多要耕地、宅基地。
我們是豫東南,平原地區,一馬平川的平,平到沒有一個上下坡。前不挨縣城,後不挨鄉鎮的村莊。每年夏季雨水來了都會淹,也是孩子們的狂歡季,又能堵魚逮蝦摸泥鳅了,完全不懂大人的憂愁。
我們村莊當時每人兩畝地,基本都是良田,一等地。每生一個孩子就會多将近二畝地,每多生一個男孩就有理由問生産隊再要一塊宅基地,因為要開枝散葉啊。
那個時候的人們簡單,幸福,憂愁,但是沒那麼多的壓力。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排隊交公糧,那叫人山人海,紅旗招展,鑼鼓喧天。
圖: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80後長大了,成家立業了。
80後有80後的困惑,以前上大學安排工作,80後畢業的時候自謀職業了。這個了解,可能是基數多了,沒法安排了。
80後畢業了,跟着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80後進城了,努力打工,努力奮鬥,努力買房買車,經過努力,在城裡結婚生子繁衍後代。
日複一日的工作,不敢停歇,做為第一代批量進城的農民,沒有原始資本的積累,打工掙來的錢,付個首付,買個剛需房,隻想有個窩,隻想孩子能像城裡人一樣,能夠在城裡劃片上學,而不是讓孩子去昂貴的私立,去稍微帶點歧視意義的外來務工子女學校。我們可以吃得千般苦,不能讓孩子再受半點屈。
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泥土裡刨生活把我們拉扯大,現如今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也大不如以前,頭疼發燒小病好解決,老年人的常見病才是最頭疼的,每一次不注意都有可能危機到生命。這個時候,我們想要做的,就是把在城裡這麼多年,所能夠做到的最好的資源都給到他們,不能留遺憾。我們讓父母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内,享受到最好的醫療條件,一刻也不敢耽誤,雖然有時候會壓的我們喘息不過來,但是80後的認知裡,天大地大父母最大,為了父母,什麼錢都能花。
80後努力了,逐漸的穩住了腳步,三十而立沒有立起來,但是已經走進了不惑之年。這個時候父母年齡愈發的大了,也需要有人照顧了。用手頭不多的積蓄,買一套改善型的住房,把遠在老家的父母接過來一起住,冬天也可以烤烤暖氣,閑暇之餘也可以逛逛公園,這是當務之急。
80後不敢行差踏錯一步,錯這一步,就是萬丈深淵,因為你肩膀上有父母有子女,這都是責任。也不敢停歇啊,歲月催人,孩子們在長大,用錢的地方多着呢。
80後敢不敢生三胎?我想,生還是能生的,功能勉強還在,敢不敢因人而異吧。多數是不敢的。
支援生三胎,多子多福,開枝散葉。這個任務90後和00後比較适合,這個階段的群體大多不會為了住房而發愁,父母年紀尚輕,可以幫助帶娃。獨生子女較多,雙方父母均可幫襯,壓力相對會小一些。
圖: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
文:十七畝
圖: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