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斯坦時報》曾将殲-10的整體性能和印度LCA輕型戰機進行了對比。該報稱,中國殲-10隻有單座和雙座,而印度的LCA項目從一開始就包括研制單座型、雙座型及艦載型。無論是武器系統,還是電子雷達系統,印度LCA輕型戰機都和JAS-39機型最先進的C/D型處于一個級别。
還有印度媒體認為,中國的殲-10戰機加油技術落後,無法适應持續空戰。而印度研制的“通用夥伴加油系統”,是世界最先進的加油技術。目前在亞洲隻有印度擁有這項技術。中國的殲-10還在使用受油錐,不僅加油速度慢,而且一次加油量少,影響持續空戰。
機體尺寸為長13.2米,翼展8.2米,高度4.4米,機翼面積38.4平方米,空重6.56噸,最大起飛重量13.5噸,最高速度1.6馬赫,航程為1850千米(内油),作戰半徑為500千米,升限1.6萬米,展弦比為1.79。
這是一架中規中矩的輕型戰鬥機,航程也比較短,升限不高,速度也不快,如果沒有問題的話,作為國土防空戰鬥機前出部署,也不見得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其首飛時間為2001年,僅比中國的J-10戰鬥首飛時間晚了3年。
印媒一直認為印度的LCA輕型戰鬥機比J-10中型機還要先進,甚至還吹噓全球多國要購買LCA戰鬥機,但從2015年入役印度空軍以來,總共傳遞隻有40架,反觀中國的J-10戰鬥機,已經生産超過700架,到底誰先進印度朋友肯定另有說法,但是否實用,估計生産數量也可能看出一二了。
究其原因,LCA戰鬥機設計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這架戰鬥機的展弦比僅為1.79,按設計是高空高速機型,進氣道卻是适合亞音速的固定式,完全就是牛頭不對馬嘴,而且機體超重,過載不足,但目前LCA就隻能這樣了,印度空軍隻能看着辦了。
LCA Mk II戰鬥機:遙遙無期
Srivastava稱,以他30年的飛行經驗确定,LCA Mk II戰鬥機不可能在2026年1月4日前升空,即使在2026年順利首飛,那麼它入役時間至少也在2036年之後了。
LCA Mk II戰鬥機是印度航空發展局(ADA) 與飛機研究與設計中心 (ARDC) 合作設計斯坦航空(HAL)負責制造的的單引擎鴨式三角翼 多用途戰鬥機,簡單了了解就是LCA戰鬥機前面加上一對鴨翼。不過該機型尺寸有所加大:
機身長度14.65米,翼展8.5米,機高4.87米,機翼面積44平方米,空重7.85噸,最大起飛重量17.5噸,發動機為一台GE(美國通用)的F414-INS6 帶FADEC的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速度1.8馬赫,作戰半徑1500千米,最大航程3500千米,升限1.73萬米,過載+9/-3.5。
整體來說,這架戰鬥機和中國的J-10差不多(最大起飛重量比J-10少2噸),屬于同級别中型戰鬥機類别,發動機依然是來自GE的,而且參考了J-10的鴨翼設計,但筆者看CG圖,這個鴨翼的渦流增升耦合比較困難,不知道印度朋友是咋想的。
當然,對技術上的嚴苛要求還并不是印度LCA戰鬥機主要面對的問題。印度國産“卡維利”發動機比LCA更加遙遙無期。印度方面隻好進口美國的F404發動機,F-404的推力隻有80-85千牛,而LCA需要95-100千牛的推力才能發揮出設計性能。是以印度決定不買了!買美國的F-414發動機,F414是通用電氣公司為滿足美國海軍對F/A-18“大黃蜂”戰鬥機最新發展型F/A-18E/F的要求而設計的加力式渦輪風扇發動機。它以該公司的F404和F412為基礎,是以曾被稱為F404的Ⅱ型推力增長型。1991年開始研制。1993年5月20日首次試車。計劃于1995年12月首次試飛,1998年定型并傳遞首台生産型發動機。
印度方面看好,買!這還不算完,艦載型LCA的設計方案于1999年獲得準許,但印度政府遲至2002年中才準許海軍型進入工程研制。根據LCA艦載機計劃,預研工作包括艦載型飛行控制律、大行程起落架、滑躍起飛技術等。艦載型LCA預定于2006年服役。顯而易見的是,LCA艦載機的進度表再次表明了自己不靠譜的特點。
客觀的說
雖然說我們的殲十不是十分先進,但就兩國積累的相關技術和知識産權來講,印度真是差得遠了,印度的航空工業水準一直比我們落後一段時間,完全依靠進口軍用飛機。從其成立至今僅僅自行研制了兩種戰鬥機,一是HF-24“marut”(風暴之神),服役到九十年代中期,然後是LCA這個奇怪的家夥。僅就其對兩款戰機的預期性能的期望值過高過全面就可以看出該國航空技術的不成熟。
大陸有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從殲五開始中國的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印度好高骛遠,LCA的設計名額印度的工業水準一直無法達到,一直做的改進都要依靠國外的技術支援,把一個好端端的自主設計變成“萬國貨”,隻能說明印度的設計思路有問題,陸軍的“阿瓊"坦克的教訓,一直沒有吸取啊。
單講LCA的性能,其機翼向前凸的前沿氣動外形就注定了它的機動性不佳,不适合空戰,是以後來印度也将其改為對地方向的戰鬥機了。
發動機是美國的F404-F2,中間推力4800daN,加力8000daN,殲十的太行發動機源自AL31,中間推力7620daN,加力12250daN,比比這個數字差别,看看兩機的動力。。。。
座艙都是智能的玻璃座艙,沒什麼好說的。
LCA采用的是愛立信的PS-05A。對空中目标最大搜尋距離達到120公裡。可同時跟蹤10個目标并具備同時與4個目标交戰的能力,不過由于LCA的機頭比JAS-39要小,是以限制了其天線的尺寸。其性能要縮水很多。
J-10用的是國産1473型雷達這是已經裝備最好的雷達,空空模式3平方米以下探測距離為130公裡,雷達攻擊距離為90公裡,可以跟蹤10個目标對其中4個最有威脅的進行攻擊. 看得比LCA遠~
除了産能不足之外,印度LCA戰機仍有不少缺陷需要改進。印度某機構曾對LCA進行過一個評估,結果表明即便是已經傳遞的LCA戰機,也隻能算是“半成品”。這些品質問題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解決,但是LCA的另一個大問題卻很難解決,這就是價格。據印媒之前的報道稱,關于LCA戰機的單價,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給印度空軍的報價是每架約6750萬美元。這個價格比蘇-30戰機還要高,難怪印度空軍不想采購自家生産的LCA戰機。綜合看來,印度如果想大規模生産和裝備國産LCA戰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1. J-10已經服役;LCA修修補補,至今還沒有完成飛行試驗;
2. J-10的國産化率較高,但在航電、發動機等關鍵部件兩種飛機都需進口,是以别人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兩種飛機的優劣。但中國的航電可以全部國産,而且J-10的AL31引擎會由已在J-11上試驗的國産WS-10來替代,LCA的F404絕對要看美國人臉色;
3. 武器配備也同上,但以空戰而言,中國已經研發并裝備了PL-12中距格鬥彈,印度隻能看美俄的AIM-120或者AA-12才能有對抗的本錢;
4. 氣動布局,J-10優雅,至少和F-16C Block50一個水準。我無意诋毀LCA,不過誰要說他的烏龜蓋子好看或是實用,我一定懷疑老兄吃錯東西了;
5. 印度主動掀起比較,還是62年戰争陰影的影響和自卑心理作祟,從這點上答案也很明确了。坦率講,兩國的航空工業基礎都不高,但中國要強一些。我們瞄準的還是美國,什麼時候印度主動拿飛機和美俄比較,他的LCA們就真正超過中國了